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新课标+新高考:语文学什么?考什么?

2020-12-04 19:05:01
相关推荐

语文学什么?考什么?2017年版的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的是“语文核心素养”。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新课标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就是语文的“核心素养”。学什么,考什么。实际上,语文考的是“核心素养”,五大思维。

1. 中西一致,教育的根基在于语文教育

语文,最大的误区在于——作为母语,从小会说会讲、人人会说会讲,根本没有难度啊......然而,语文,同时又是那么的难,话语千千万,文献浩如烟海,不知学的什么,不知从何学起,更不知道考的是什么。实际上,语文,拆开来讲,就是语+文,语言+文字、文学。空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言语+文学,中国的古典教育的核心,本质上是语文教育。

再看西方古典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语文教育。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教学,是通过对话才得以进行。亚里斯多德加上了对于古典文献的解读、总结,为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斯多德发现,万事万物无非元素+形式。元素只有地、火、水、风寥寥几种,世界的本质在于形式,形式按照一定的规则、逻辑组合在一起,以元素为原料,便是大千世界。而对于形式的学习、把握、总结,最快的捷径,就是学习古典的文本。所谓文艺复兴,无非就是重新发现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献,在此基础上重新读解被基督教遮断的真正传统。因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古典语文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孔子与柏拉图奇迹般地一致。中国人的经典,孔子删定的六经。西方的经典,荷马史诗、埃斯库罗斯的悲剧、柏拉图的对话,如此等等。世界上第一批中学,叫做语法学校(grammar school),诞生在文艺复兴时代。语法学校教授的核心,就是古罗马经典作家西塞罗的作品,规范化的拉丁文,言必称西塞罗,教育史上叫做西塞罗主义。

2. 语文,学的是思维方式,而不是背诵

阅读、教授经典何为?什么才是语文学习的本质?这个问题中西方的回答,依旧惊人一致。古希腊教育的课程体系,有所谓三艺、七艺的说法,其中三艺为核心。所谓三艺,就是语法、逻辑(古希腊叫辩证法)、修辞,涉及到语言、文学两个方面,实际就是今天的语文教育。通过学习经典,掌握文本当中的一般规则(语法),学习当中的思维方式(逻辑),实现完美的表达(修辞),便是古希腊、罗马、文艺复兴时代学校教育课程的主干。

语法、逻辑、修辞三艺,就上数学(研究数的关系)、几何(研究空间关系)、天文(研究无穷大、无穷远)、音乐(追寻万物一体、终极的和谐),这便是西方人文教育初始状态的传统。从英美大学生的图书馆借阅数目可以看出,一直到今天,所谓美式教育、英式教育的基础,仍可以见到古希腊七艺的影子。

回过头来看中国的古典教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核心也是在一个“明”字。明,就是明了、理解。怎么才可“明明德”?《尚书》的第一句便是——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

怎么解?作为朱熹的得意门生,《书集注》的作者蔡沈读解出四个字:居敬穷理。作为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国的亚里斯多德、托马斯·阿奎那,朱熹一生的学问,无非“居敬穷理”四个字。居敬,就是《尚书》里边的钦、文。钦者,敬也。文,礼也,经书上的“文”一般不是文章之文,而是礼法之意。正所谓,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敬,就是相信,就是虔诚。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义。

穷理,就是大学里边的“明明德”,《尚书》里边的明、思。求“明”由“思”,由“思”而“明”。这便是学问之道的必由之路,才可以达成《尚书》里说的“光被四表”,智慧之光照亮整个宇宙;才可以做做到《易经》里讲到的“观乎天文、观乎人文”。观乎天文,可察时变;观乎人文,化成天下。由“察”而“化”,察者,明也,思也。注意到没有,与西方古典教育对于“语法”、“逻辑”(实际为思维方式),中国古典教育的核心,就在于这个“思”字。

所以,语文学习的中心根本不在于背诵,不在于基础的文史、文学知识本身。语文考试,无论中考还是高考,考的不是记忆,而是思维方式——the way of thinking。在这个意义上,2017年的语文新课标,经历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回归。

3. 人是一架思考的机器,学科无非是思维工具

新课标里边讲的五大思维,实际是五种观照世界的方式。前两大思维,直观思维,无非先立其大,以心观心、以心证物,总体上把握自身(“我”)与世界的关系,相信直觉,相信一念之动无非回归初心。形象思维,无非是进入审美世界的一架阶梯,由物及情,至情至性,诗意地体认世界的本质。

后三个思维,可以用一句英文概括,无非就是criticalthinking(批判性思维)——运用你的才智(interlect),运用不同的(但是正确的)方法、工具(methods),在保证清晰性、一惯性、相关性的前提下,处理真实的证据(信息、数据),得出尽量深刻、尽量全面、尽量公正、尽量独到的结论,或者说解决之道。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就是一个逻辑思考的过程,自然而言也是一个理性表达的过程。

批判性思维的过程,是不是类似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过程呢?西方哲学史上,从笛卡尔开始,就有一个“人是机器”的伟大想法。20世纪后半期,国际认知心理学界的显学,即为认知心理学,其中一大流派就是把人脑想象为一台计算机,试图重构人类思维的全过程。认知心理学的反转,当然就是人工智能(AI)了。理科生习惯于轻视文科生,殊不知在最顶级的科研——人工智能,实际上研究的就是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无非是一套人机共用的语言学,文理殊途同归。

用中国的古典经书概括一下,新课标里边的直观思维、形象思维,无非就是“尊德性”,开发心灵的宝藏,直观、诗意地体察世界。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代表的批判性思维,快去吃动用学术工具(历史学的方法、伦理学的方法、心理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等等)认识世界,无非就是“道问学”。《中庸》里边的一句话:”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无论文理、无论从心出发,还是问学穷理,终极状态对视满足人类对于自身(精微)、世界(广大)的无限好奇。

4. 尊德性、道问学,语文目标在于“立人”

我想,“语文学什么、考什么”的问题,大家已然明了。人类观照世界的方法无非两种,不断认识自我,开发内心的宝库(尊德性);不断构想出各种各样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工具,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学问之道,无非精微之道,无非广大之道,最终无限接近到一个终极关怀。梁惠王问孟子:天下何以定?孟子曰:定于一。《春秋》大一统,何为一,“一之于仁义而已矣!”这便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主张。

何为仁?何为义?董仲舒曰:仁以爱人,义以律己。学会“爱人”,谓之大爱;可以“律己”,谓之成人。除了五大思维为代表的“语文核心素养”之外,国内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便是立德树人,简称“立人”。荀子曰: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伦类,用现代的术语来说,就是所谓的批判性思维。在荀子看来,伦类、仁义根本并不冲突,知而后行,由学而后“一”、而后“立”,正是教育的终极追求。一个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真正“立”起来的人,必然可以读的懂任何形式的天下文章;必然自有神理、气质,我手写我心,自是一篇锦绣文章。

明了高考的语文考的是什么,当然备考也就不再成为问题。时间还有80天之多,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去反思、去思索、去整理、去记录——

1. 我是怎样一个人?我的信念是什么?我可否自圆其说地证明自己、表述自己?我人生的使命是什么?对于自己的基本判断、基本观点是什么?

2. 根据我掌握的方法去观照,现在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根据我的情怀,我的理想,这个世界应当怎么样?对于这个世界,我的基本态度是什么?为了这个世界,这个中国,我可以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

忘掉所谓的作文素材,根据千篇一律的素材、名人名言,只能写出勉强及格的作文,不可能写出真正的高分作文。评卷老师需要在字里行间看见你的态度、你的思考、你的观点、你的解决之道,论证的过程中看见你的逻辑、你的思维方式。

忘掉所谓的答题技巧、题型分析,有的时候只会误导。运用上边详细解说的五种思维方式、“定于一”的气度和概括能力,议论文、说明文,考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文学作品、诗歌考察整体上的把握能力、感受能力。不妨反思一下:上边的五种思维方式,基本的思维工具、方法,你是否已经把握?对于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事,你是否已有一整套言之成理、逻辑自洽的的分析方法——管他是文科的方法、理科的方法,诉诸生活的自然想法......

最有效率的思考方式,便是可视化的方式。可以不断地画一张图,运用五种思维方式去分解我上边提出的两大问题——我是谁的问题、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5. 天下万事,皆可分解为事、情、理三字

天下文章,无非讨论这两个问题。按照《诗式》作者叶燮的解法:天下文章、天下之诗,无非三个要素:事、情、理。任何一篇文章,解析出来,无非就是:什么事?表达怎样的情状、情感(情状的内化,即情感)?说的什么理?——终极状态,文章(诗歌)的文本想要表达的是怎么样的一个“理”。

荀子曰:学也者,固学一之也。要论写一篇作文,你的读者、阅卷老师无非想在字里行间发现你之所“一之”的那个“理”。你是不是立起来的人一个人,确实正在于你所相信的这个“理”。

对于真正的学霸,语文根本无需复习,也无从复习。语文无非是一套思维方式,一个完整的信念,真正的学霸早已胸有成竹,剩下的只是细心、表达技巧的锤炼,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对于学霸以下的学生来说,不能成为学霸,实际就是没有掌握五大思维的一般工具一般方法,没有养成自觉反思、思考的习惯,这一段复习的时间不妨每天花一小时时间,图上作业,按照五大思维方法,从事、情、理三个角度,尽量详细地拆解我说的两大题目,尽快完成对于自己、对于世界的结构化理解、消化。心中有文章,下笔自然成文章,正是我的一条经验之谈。

(本文作者宋繁银,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安徽省高考第二名。曾为《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时代周报》总编辑,长期致力于教育学-教育史研究、教育产业研究、语文教育教研。)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感谢有你陪伴作文500字 猜字游戏作文 感谢什么作文600字 写元宵节包汤圆的作文 写场景的作文 关于爱的作文儿 励志报国作文 农民丰收的作文 以感谢有你为题的作文 互联网的好处英语作文 六年级上册七单元作文 珍惜为话题的作文 在的日子里作文 考试前的准备作文 关于读书的作文四百字 运动会400字作文 种花过程作文 情景交融的作文600字 家庭趣事500字作文 梦想的作文600字 与书交朋友作文 介绍宁夏的英语作文 从事物中领悟道理作文 五年级作文题目精选 关于黄山的作文 物理作文无声的世界 关于文物保护的作文 关于男子汉的作文 我听到的一件事作文 成功的作文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