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文字 书法创作

2020-12-05 14:55:01
相关推荐

本文乃作者马大哈讲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人们为保存语言信息,才想到创造文字;文字需要通过一定的工具材料、方式方法,才能变为载体上的现实,就出现了实际的字体。为了实用的有效性、便利性,人们不断创造文字,也不断改进文字的组构。不断以更便于利用的工具材料、方式方法进行书写,便使字体有了相应的发展。正是为了共识,以利实用,就需要将在发展中形成的各体文字规范化。非独如此,在不断满足使用需要的同时,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发展,给不断出现的字体定型,并赋予美的形态。

书法文字

很明显,如果仅仅方便实用,人们可以改进书写工具材料、方式方法,可以有文字笔画结构的简化,却不可能有这样那样为创造审美效果的基本技术法度的出现,使写出的字,在满足实用的同时,还有审美效果。人们获得美的感受以后,总结创作这种效果的经验,以便更好地运用。

然而实用需要推动了文字创造,产生了书法,也促进了书法审美效果的寻求实用,讲求书写便利,有效率,书法才有由甲骨、金石、简帛逐渐向纸张的发展进步,才有逐渐完备的纸张上书写的技术,书法之美,才由不期而然产生走向自觉寻求,才留下书法艺术史的宝贵财富。二王也好,欧、虞、褚、薛也好,无一不是实用书写中产生的艺术大家。没有使用需要,没有他们,也没有历史上任何大书家。虽然早在魏晋,就有关于如何创造美的书法的论述,和出于美的爱好,人们忘寝废食地学习书法的事,也都是以实用为前提进行的。

金石

但实用性对书法美的创造,有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唐代正书为求平正至而缺少潇洒纵横之风采,原因就在于“科判取士”,要求所书文字齐整平正,便于阅读;明清时期,科举考试规定试卷文书具有乌、方、光的特点,使各本情性,各有师承和个性的书法变成了呆板的馆阁体。这类例子,历史上还有不少。王羲之书生动自然,为历代所重。明成祖朱棣很喜爱他的书法,诏求四方之善书者一律以王体写《志》,就影响书法不能随书家情性自由发挥。

随着历史的发展,书法逐渐摆脱了实用性对它的制约,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爱好这一艺术的人们或许以为这一下可好了,尽可以不受实用的限制,按其审美理想、艺术追求,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一定会创造出美妙的书法艺术,书法艺术一定会出现前所未有的辉煌发展的新时代。

科举考试规定试卷文书

然而事实并不这么简单。从近二三百年来出现的非实用书法作品看,不见有超越唐宋前人的成就。从近二十余年的情况看,有着更明确创造意识的人数空前,热情也为有史以来所罕见。但是,从有书契以来,历代书人也没像今天书家这么苦恼。直到现在,尽心蝎力,也还没见创造出一件能超过历史上为实用而作,实用后被当作艺术保留下来的那些美妙的书法。

这是其他一切艺术中所没有的现象。一切曾经随实用产生,为实用服务的前艺术、准艺术,逐渐发展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以后,如音乐、绘画、雕塑、舞蹈、诗文等,都出现了伟大的成就,唯独书法,专心致志于艺术创造,排除了实用的拘囿,注意防“五乖”力求“五合”,可仍然没有改变这种状况。这是为什么?原因在哪里?有条件为艺术却创作不出高于为实用而产生的书法艺术品?

雕塑

问题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仅就总结、汲取历史的书法经验教训这一点来说,我以为有些很重要的经验,被我们忽视了,被我们简单化,没很好接受它。有些经验教训,我们不是不想接受,而是接受不了;有些在古人那里不成为经验的东西,今人却是非正视、非认真对待、非下真功夫、下大气力不能得之的根本经验。

比如传为蔡邕《笔论》中最早提出的“欲书先散怀抱"的经验,黄庭坚所说的“未尝一一事横于胸中”、“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的创作心态。

古代书法

正是因为书人常常出现“欲书先"思想紧张,精神负担很重,所以笔下拘谨,产生了事与愿违的作品,所以这里才特意从正面作为书写思想准备提出来。我们做书也有这样的经验,所以也以此告诫自己。

事情是否仅仅如此呢?应该说,这是个要具体分析才能深人理解的经验,不能只看表面。有人说:古人为实用而书,无心顾及字之工拙;今人为艺术创造,兢兢业业注意的是审美效果。既要考虑自己写得怎么样,又要考虑别人怎么看,结果是有心求佳者不得,无心求佳者得之。因此,我们进行创造之时,也应“先散怀抱",做到“无一事横于胸中”。

欲书先

但是,今天不为实用而书的人,反而不可能获得这种心态了。这就成了为艺术而产生的作品,赶不上为实用产生的艺术了。问题如果真是这样,人们还是以无自觉的书法艺术意识为好。显然这一认识是不科学的,从蔡邕、黄庭坚这些话看来,古人写字也十分关心审美效果的。要不何以会提出这样的鉴诫呢?果真如彼,为何别人批评其书无“右军波戈点画”时,他一定要反质:“若美叔之 与右军合者,优孟抵掌谈说,乃是孙叔敖邪?"完全不关心书之美丑的事是没有的。如果没有历代书家对书法美的自觉与不自觉追求,书法何以有历代的成就?今日书家为人们的审美需要而创作,怎么可以“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问题只在书家要怎样“计较”

黄庭坚的那些话:“但观世间万缘,如蚊蚋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

参考资料《书法篆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期待作文 半命题作文 发现作文 初一的作文 变形记作文500字六年级 关于梅花的作文 作文大全400字 感恩父母 作文 新年英语作文 足迹作文 拔河作文 高一作文 趣事作文 春节作文600字初二 推窗风来作文 在尝试中成长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200字 小学三年级作文题目 中考作文题目大全 关于母亲的作文 初一作文500字 小学六年级作文 青春作文素材 我爱读书作文 我的爱好作文 开学典礼作文 晚霞作文 改变作文 我的梦作文 初三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