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综合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理论的发展与书法形象创作

2024-02-01 08:36:47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和书法理论一直密不可分,在书法艺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书法的发展,书法形象创作也成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领域。中国古代的书法理论深刻影响了书法的发展,如“法帖”、“笔墨纸砚”等观念贯穿其中。这些理论促进了书法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同时也影响了书法作品的形象创作。书法家通过对这些传统文化和书法理论的理解和发掘,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风格的作品。这些作品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注入了现代审美观念,展现出了书法形象创作的魅力和活力。

本文乃作者天苍港苍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小编不是一个无条件的唯传统论者,何况从总体看传统,也还有精华与糟粕。我所强调深识传统,就是强调对传统要有力求全面地认识。一切的事物都有两重性,即使从总体上已可判断为“精华”与“糟粕”的事物,也还要有两分法的思想态度:不是为了挑剔,而是要从糟粕中看到是否可以有条件利用使之产生美的效果的方面,从精华中看到是否有不能为我所用或强为利用效果不佳的东西。同样是前人留下的艺术形态,在这个时期学取它能有审美效果,在另个时期继承它可能平淡寡味。不能对精华与糟粕有具体的分辨,不能辩证地看待和利用精华与糟粕,都不是真识传统,都不是正确对待传统。

书法

孙过庭在书法尚未脱离实用的历史时期就据实论证其“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说明书法是很有表现力的。但是,如果“巧涉丹青,功亏翰墨”,就不是书法的艺术了。这确实是书法处于实用阶段下的见解。今天当书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时,这种见解是否就没有意义了呢?要联系思想、观点产生的条件去认识理解,不作这种联系是错误的。联系的结果,发现孙过庭这个观点,至今不会、恐怕永远也不会失去意义与价值:因为搞书法艺术,就必须要求写汉字;必须通过汉字书写“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如果没有前者,不是书法;如果没有后,又不是艺术。事情即是这样,我们就该老老实实继承这个传统,而不能仅仅因为这个观点是在书为实用的条件下产生的,今天为艺术创造就必须抛弃它、反对它。

孙过庭书法

但孙过庭的论点是否都有超越历史的正确性呢?也不。对于各种字体书写要达到的审美效果,他提出“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变"历史上被认为美的书法确有这样的特点。可是今天作为艺术面目多样化寻求时,就不能一概如此了。深识传统,是要我们不仅看到现象,更要看到产生现象的本质,产生现象的历史和现实的根源;把握传统,更是强调对精神实质的把握。学习传统,当然要学习传统的书法理论。

不过这里有一些具体的困难。我国直到唐代才有书论的搜集整理,因为此前书法技法保密,形诸文字公之于众的书论不多。所以到唐宋人搜集整理时,多是一些于正史无载录于私下辗转流传的东西。讹传的、不确当乃至伪托的都在所难免。孙过庭曾就当时书论流行的情况,指出它们“妍蚩杂糅,条目纠纷”,指出有些书论“外状其形,内迷其理”,无益学者。如所谓蔡邕《笔论》中讲书法形象创造,要求“为书之体,须人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等等,说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且不说,这(经缜密考证)是一篇伪托之作,即使真出于蔡邕笔下,也是违反书写常理的。

蔡邕《笔论》

这样的文字长期流传,今天也还有书论家视其为“传统书论的典基之作”。产生这种认识的原因,只在脱离了书法实际。所以学习、继承传统书法理论,也要紧密联系当时的书写实际和自己的书写经验。无视传统是错误的,迷信传统也是错误。当我们以为凡前人留下的都是应该无条件继承的时候,不妨提醒自己:应该研究分析它有无负面的东西;当我们以为历史的东西都是糟粕,一无可取时,恰恰要注意一下,自己是在用一种什么观点思考问题,而后将被视为一无可取的糟粕认真考察分析,然后再作出结论。不是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话么?是这些全都腐朽,还是我自己不识其中可利用者?那些被我认为正确的东西,是仅仅因为它曾为前人重视,还是经实践检验,它确实正确?

传统书法理论

古代留下的书论,确有不少伪托之作。但伪托中不见没有正确的论点,正如分明是名家的论着,而论点却有谬误,甚至是荒唐时也要敢于分辨。如所谓“笔笔中锋”论,“能笔笔中锋,字必佳;不能笔笔中锋,字必不佳”等等被前人强调为“绝对真理”的东西,也不要盲从,要通过联系实际的分析认识,决定是否信得。传统留下的书论,要注意它是在何种条件下、针对何种情况、从哪个层面上讲的。条件情况变了,它是否还是对的?适用于古代实用条件下是否适用于今天?就古代书法说,被历代视为尽善尽美的法书,既要真识其善其美处,也要找到其不足处,哪些于自己的学习有益,哪些则不一定要非学不可。

古代书法

当我们觉得时代的发展已使那曾被人视为珍贵者已不再珍贵,以早抛弃为好,以知道越多越是负担时,则越要有历史主义的态度,越注意具体地认识它是否还有可取的部分?一切化腐朽为神奇之事都是这么来的。因为你独具慧眼,在众人以为腐朽中你。看到了可化为神奇的东西。学习者的高明,既不在随大流去盲目崇古,也不在随大流去盲目弃古,而在能见人之所不能见,取人之所不能取,化人之所不能化,这才展示修养,显示创作水平。要防止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以为不好的东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好的;以为好的东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好的。这不是考察问题、认识艺术风格面目的科学态度。

古代书法

一定的艺术是一定时代需要、一定物质条件。一定精神条件下的产物。人们自觉不自觉都是在综合许多条件的基础上形成审美意识、感受美丑、论价值高下,离开了这许多条件的创作不会有,离开了这许多条件的审美意识、标准、要求也不会有。二王书并存的日子,人们爱献之书超过羲之。唐太宗凭个人偏好,定王羲之为一尊,贬斥王献之。但献之并未被他贬弃。倒是二者同为帖书,代代相尊而陈陈相因的结果,造成了明代以后审美心理的逆反。北魏碑书绝无妍媚之态,产生以来,长期不为人从书法意义上注意,此时被人。

从审美意义上重新发现,许多对帖学原来很有修养的书家,这时竟纷纷投向碑书。一直被人视为妍美的书风,现在反令人厌弃;一向不被人作书艺来看的碑书,现在反成为突破妍媚、寻求新的审美效果的最佳营养。其实,这都是传统,只因不同的时代、不同书法发展造成的审美心理需求不同,才出现这种不同的创作追求和审美感受。这就提出了一个一定要紧密联系时代需要,认识、看待传统的问题。

参考资料《陈方既论书法 第一卷 书法综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2-01 09:17写封信 寄给走散的曾经[北京市网友]IP:1730957935
    中国书法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对内心境界的表达,是精神世界的升华。
    顶0踩0
  2. 2024-02-01 09:03★雲夢圓★[云南省网友]IP:1867881257
    @孤独与诱惑 书法形象创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每一个字都蕴含着历史的沉淀和智慧的结晶。
    顶20踩0
  3. 2024-02-01 08:50孤独与诱惑[山西省网友]IP:3055011914
    中国传统文化的书法理论深厚,一笔一划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叹为观止。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家的猫作文 幸福一家人作文 四年级国庆作文 期待作文600字 一件事作文500字 幸福时刻作文 五年级作文写人 有小标题的作文 大雁塔作文 英语六年级上册作文 写物的作文怎么写 家庭生活的作文 遗憾作文600字 高中作文题 4年级下册作文 海棠花作文 写景作文冬天 夏天的雨作文 剪纸英语作文 关于奶奶的作文 友谊作文800字 写日出的作文 记事类作文 我生病了作文 难忘的生日作文 800字高考作文 道歉信英语作文 值得作文600字 作文素材是什么 思辨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