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清明节的意义只是祭扫和踏春?教会孩子这些 更影响深远

2020-12-12 07:20:01
相关推荐

人间最美四月天,乾坤朗润尽清明。

清明是一个祭奠先人、寄托哀思的节日,气氛往往是肃穆的;可在一部分都市年轻人眼中,清明已然成为一个全民休假、踏青出游的节日。

今天,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延续千年的清明节,对于今天的我们,其意义真的只是这样吗?

01

孩子曾经问过我:“清明到底是一个节日还是一个节气?”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首先是古老的农事节气,它真正成为民俗节日是在唐宋之后。

清明节气前后有两个历史悠久的节日:

一个是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寒食节,是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设立的,寒食节的习俗除了禁火冷食,还有祭扫坟墓,因为古人十分重视祭祀祖先。另一个是起源于汉代、纪念黄帝的节日——上巳节,古人趁着风和日丽到河边举行仪式,用草药沐浴,祈求健康。到了魏晋时代,上巳节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水边宴饮、郊外踏青的节日。唐朝时,清明由节气转为正式节日。

到了宋代,清明节更将寒食节祭祀和上巳节踏青等民俗合并吸收,三节合一,既有祭扫、追思、寒食等回忆性、感伤性的内涵,又有踏青、插柳枝、戴柳花、蹴鞠、打马球、放风筝、荡秋千等亲近自然、欢快活泼、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传统文化的价值,就在于其中包含了文化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是根基,是身份,是标志,更是内核。中华民族节日文化具有多样性,各地百姓用丰富多彩的风俗活动来体现生活理念,表达他们对生活的追求。” ——作家冯骥才

02

清明佳节独特又多姿的文化内涵,决定了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

2020年已经过去了三个月,期间有三个社会新闻在家长群里引起了广泛讨论,十分能代表当代家长普遍关心的孩子教育问题:

肖战粉丝事件:如何避免孩子盲目追星?1.5万未成年留学生滞留英国:外国的基础教育真的比中国强吗?深圳两名14岁女孩坠楼身亡:为什么孩子那么轻易就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从以上事件中,我看到了:

部分孩子在进入偶像崇拜阶段的时候,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他们没有获得来自历史上众多先贤伟人的激励,把商业明星当成为真实的甚至唯一的榜样,在盲目追逐中失去了更高的格局与视野。部分精英家长本身是中国基础教育的受益者,却坚信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宁愿舍弃亲情陪伴,让孩子成为“香蕉人”,这反映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不自信。更有甚者如最近激起民愤的许可馨,竟对自己的民族身份全盘否定。部分青少年,尤其是处于青春叛逆期与学业关键期的孩子特别不能“扛事”,他们可能从童年开始就没有一段与自然放肆玩耍的时光,生活在唯分数论家长的高压之下,亲子关系疏离,情绪与压力缺乏表达的出口,缺乏对美好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珍爱。那么上述问题和清明有什么联系呢?

对于学龄儿童的家长来说,未雨绸缪好过亡羊补牢。

在我看来,正是由于清明文化的独特与丰富,使其蕴含着巨大的家庭教育价值,在这个特别的假期里,我们可以结合清明的文化传统,为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铺设坚实的地基。

03

与孩子过一个与众不同,文化味浓的清明假期

清明节不仅是一个适合与孩子放松身心、拥抱春光,感受生活美好的节日,还是一个适合做生命教育、感恩教育、榜样教育的节日,更是一个适合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的节日。

① 仪式感,人情味,生命教育

前几天,孩子听我说“清明要到了”,马上喜滋滋地喊:“可以吃美味的青团啦!”

爱吃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

吃青团是清明节的仪式之一。动手能力强的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青团。与家人一起制作寒食,既是品尝一口春意,也是寄托一份哀思。一家人其乐融融,温暖的亲情在家中涌动,这份仪式感一定会成为孩子一生铭记的美好时光。

翻翻老照片,和孩子聊聊自己小时候的事,聊聊爷爷奶奶过去的事,聊聊家族里的事,聊聊我们的根,慎终追远,感念先人。

如果你想和年幼的孩子探讨一下生命的话题,又不知道如何入手,推荐以下几本绘本:

《爷爷变成了幽灵》:用一个温情的故事,让孩子接受长辈的离开。《一片树叶落下来》:借两片树叶的对话,探究生命的轮回。《獾的礼物》:只要记住所爱之人,对方就永远不会离去。

②读史,看人物传记

我从孩子四岁起带他读中国历史,五千年的文明深深吸引了他。当我们熟读历史之后,会发现人类发展的一些规律。

孩子在听了闻鸡起舞的故事后把祖逖当作榜样:祖逖一开始不爱学习,后来知道错了,公鸡一叫就起床练剑,又能写出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还被封为大将军。

我国历史的长河群星闪耀,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李白、苏轼、岳飞、辛弃疾,孙中山、周恩来、邓稼先......每一位人物的伟大都经过了时间的检验。了解他们的生平,用伟人的品格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孩子前行的人生。

无论是几十年前为民族解放事业奉献生命的无名英雄,还是在这个春天里勇敢逆行,为了抗疫而献出宝贵毛的烈士们,都值得我们的孩子献上敬意。

③ 赏画

清明文化在北宋年间达到了高峰,中国传世十大名画中有两幅都是诞生于这一时期。孩子四岁以上,就可以带着了解一下:

位列十大名画之首的殿堂级艺术作品《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多达百余处细节,方方面面印证了清明文化的繁荣。全画有800多个不同的人群造型,十分考验孩子的观察力;在工笔山水中融入市井民俗风情,散点透视画法布满巧思,也很能提升孩子的艺术鉴赏能力,让孩子体验“考古”的乐趣。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这是一位天才少年画家的绝世之作,青绿山水的巅峰代表,艺术成就令人叹为观止。央视大型历史文化栏目《国家宝藏》2017年有一期节目详细介绍了这幅作品的前世今生。

也许有人问,四五岁的孩子能看懂吗?

我的经验告诉我:永远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今天的孩子。

在故宫博物院网站可以搜索到上述名画的高清扫描版。

④ 踏春,读诗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古人崇尚天人合一,人应该融入自然。户外踏青时,我们与孩子一同欣赏“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享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惠风和畅,一道吃青团、踢球(蹴鞠)、放风筝,日暮时分,买一株植物回家,享受生活的恩赐。

在特定的节日学习与节日有关的诗歌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不仅能促进记忆,还能了解诗歌背后的文化。我认为最适合清明诵读的不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而是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中洋溢的喜悦、赞美、希望,更契合清明的文化,也更应和青少年的朝气。

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写诗,古体诗有难度,现代诗也是很好的。纪录片《人生第一次》里大山中的留守儿童因为学会了写诗,使自己的苦闷有了倾诉的通道,心中有光,便不会孤单。老师说:考大学,不考诗歌,但学了诗歌的孩子,不会去砸玻璃。

诗歌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是它能健康一个人的身心。

“文化自信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我们背下来的四大发明,文化自信是真正的民生,从孩子到老人,在每一个季节对自己文化的骄傲苏醒。只要人们都有了这种感觉,才可能拿这个和世界对话。” ——学者于丹

04

写在最后

一个在历史长河中沐浴过仁人光辉、感动于志士精魂的孩子,不会盲目崇拜偶像,知道什么人是真正值得追随的榜样;

一个充分了解祖国文化,在传统节日中感受到生命的快乐的孩子,更能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会对自己的民族身份产生强烈的认同与自豪。

一个热爱生活,精神有寄托,生活有诗意的孩子,会格外爱惜自己的生命,也能真正尊重这大千世界中的任何一位个体。

优秀孩子的背后,离不开家长的“计深远”。从今年的清明小长假开始,让我们与孩子一起:

感恩纪念,

对话历史,

触摸艺术,

亲近自然,

——诗意生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留言讨论,点赞、关注@愫说育儿,育儿路上一同前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青春我做主作文600字 春天来了作文400字左右 新学期新计划作文500字 一次难忘的旅行作文400字 生活需要勇气作文600字 给自己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一句话的力量作文600字 伴我成长半命题作文600字 我为自己点赞作文600字 除夕作文开头结尾摘抄 微笑面对生活作文600字 坚持就是胜利作文600字 书香伴我成长作文800字 知心的话儿告诉你作文 快乐的春节作文500字 20年后的我作文400字 吃团圆饭作文300字 六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作文 弘扬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多彩的活动作文300字 寒假我学会了什么作文 欢欢喜喜过春节作文 走亲访友作文300字 400格作文纸打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人生处处有风景作文 身边的温暖作文600字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洗碗作文300字三年级 关于春节的英语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