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圣经揭秘 马可福音 作者写耶稣家乡的人不相信他是一个败招

2020-12-15 02:25:01
相关推荐

第6章中文版分成六段,标题分别是:拿撒勒人厌弃耶稣、耶稣差谴十二门徒、施洗约翰的死、耶稣使五千人吃饱、耶稣在海上行走、治好革尼撒勒的病人。

先介绍第一段内容。

作者说,耶稣离开那里,来到自己的家乡。门徒也跟从他。他到了安息日,他在会堂里教训人。众人听见,就甚稀奇,说,这人从那里有这些事呢,所赐给他的是什么智慧,他手所作的是何等的异能呢。这不是那木匠吗。不是马利亚的儿子,雅各、约西、犹大、西门的长兄吗。他的妹妹们不也是在我们这里的吗。他们就厌弃他(厌弃他原文作因他跌倒)。耶稣对他们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亲属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耶稣就在那里不得行什么异能,不过按手在几个病人身上,治好他们。他也诧异他们的不信,就往周围乡村教训人去了。

本段结束。

这段话的马太福音版本在13:53-58,路加福音的版本在4:16-30。上一段马太福音还在第9章,这一段就到了第13章,中间加上了不少故事,比如拣选十二门徒、论施洗约翰、撒种的比喻等等。路加福音则相反,上一段还在第8章,这一段倒退到第4章。要是按路加福音,这时耶稣刚受完了魔鬼的试探,连最初的四个门徒都还没有收呢。

故事内容方面,马太福音的版本和马可福音的差别不大,只是马可福音中写耶稣本人是木匠,马太福音改成说他是木匠的儿子。不过这个改动问题也不是很大,古时手工艺者的手艺通常是代代相传的,木匠的儿子也当木匠,这没什么毛病。路加福音的故事改动比较大,他写耶稣在会堂里说自己是应验以赛亚的预言,又说以利亚的时候以色列遭受灾害离开家乡到西顿去,以利沙的时候以色列人有很多患大麻风,但他只医治了一个外人,并不医治同胞,会堂里的人就很生气,把他撵出城,并想把他推下山崖,结果耶稣使了个神通,轻松从他们中间走了出来。

如果说路加福音写的是真实的,这么精彩的事,马可福音和马太福音为什么不写呢,显而易见,起码路加福音的故事是虚构的。我们前面说过,路加福音作者这点改得不好,太缺乏想象力。如果耶稣能从众人中间走出来,为什么会被人带上山崖呢;既然他要上到山崖去显本事,被人推后,应该行走在空中,这才更神奇吗。

这段话中并没有写耶稣的家乡是拿撒勒,不过马可福音1:9写耶稣从拿撒勒来、1:24写污鬼称耶稣为拿撒勒人,所以在作者的故事里,耶稣的家乡当然应该是拿撒勒。不过我们前面说过,“拿撒勒人耶稣”其实原意可能是说“新枝派的耶稣”,后来可能是误解,也可能是作者要将耶稣实例化,有意误解,说耶稣是拿撒勒人。据历史学家考证,在新约时期,犹太地区并没有一个叫拿撒勒的地方,据说在基督教兴盛之后,才将加利利的一个地方改名为拿撒勒,以便符合圣经的记载。

第3句在马可福音里第一次提到耶稣的家庭和本身职业的信息,说耶稣是马利亚的儿子。作者为什么说耶稣的母亲是马利亚,这点我们在解读马太福音的时候已经探讨过,可能原因是传说中耶稣原型之一的母亲叫马利亚,或者是最早的传说中耶稣是撒马利亚人的缘故。至于耶稣的四个兄弟,应该是作者随意取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古代的传说中并没有提到耶稣有兄弟,更没有提到兄弟的名字。雅各和犹大分别是以色列人传说中的祖宗;约西Joses就是约瑟Joseph的变体,有的版本就写成约瑟;至于西门,则是当时以色列人中最常见的人名。

作者说耶稣原来的职业是木匠,可能也是随意编的。在当时,木匠是个普通的职业,通常木匠既不尊贵,也不懂神的律法。作者这句话主要的意思是说,人们觉得耶稣普普通通,没什么特别,看不出他有什么大本事,所以不相信他在会堂里所说的话。

第4句说耶稣对他们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亲属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这句话意思是说先知都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别的地方受人尊敬,在自己的本地本家却不受人尊敬。

这点我们以前在解读旧约的时候就说过,所有装神弄鬼的人,就算在外面名声很响亮,但是在他的本地都不会有什么相信,这主要是因为本地人对他知根知底,就像第3句说的,他是谁的儿子、谁的兄弟姐妹、干什么的大家都清楚。比如我们县某地曾经有个著名的声称能交鬼的人,常年有外地人在亲人死去后来找她,希望能与死去的亲人说说话、问死去的亲人在“那边”过得好不好,但是她本村的人据说却没有人找她,因为他们都不相信她有这本事。

在路加福音里,作者还拿以利亚和以利沙举例,只是他举的例子并不是很恰当。其实这种事根本不用举例,应该全世界各地都差不多,“神医”、“神仙”之类的,本村人不相信是普遍现象,所以马可福音只写了这句话,却不解释。如果说这是种奇怪的现象,就应该要有解释,以防别人看不懂。

虽然作者写的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他编的这个故事也不能证明拿撒勒确实有过一个耶稣、他确实被家乡的人厌弃。实际上我们前面说过,连拿撒勒这个地方也是编出来的,当时犹太地并没有这个地方。作者以常见现象来编这个故事,就是使人相信耶稣确实是拿勒撒人。同时他写的这个故事还有一个作用,如果有人去传说中耶稣的家乡了解耶稣的事迹,却打听不到什么,因为作者先有这个说法,别人也不会怀疑耶稣的真实存在。

第5-6句说,耶稣就在那里不得行什么异能,不过按手在几个病人身上,治好他们。他也诧异他们的不信,就往周围乡村教训人去了。

这个情节编得也不合理,既然别人不相信他,怎么会求他医治,如果说让他医治的人是抱着试试他让他出丑的心理让他医治,那么当他们补治好后就应该诧异耶稣真的有本事,接着就相信他,而不是仍然不信,让耶稣诧异他们怎么还是不信。

这个不合理我们在前面解读马太福音11:20的时候就说过,既然耶稣在诸城中行了许多异能,那些城的人怎么可能“终不悔改”、都不相信他呢。现在的那些基督徒,根本没有见过耶稣行神迹,只不过听别人说说、看圣经上那么写的就迷信的不得了。另外,基本上所有不信神的人都说,如果他们亲眼见到真正的神迹,就马上会去相信神。如果说圣经里写的都是真事,亲眼见过神迹的人又怎么可能不相信呢。

在古代的时候,因为人们缺乏对自然、物质和科学的了解,大部分人把自然现象当作神迹、把魔术当作异能,不能识穿骗人的托,所以迷信的人特别多。还有,很多时候人们因为迷信,会把本来正常的现象都解释为神鬼现象。比如有很多人运气不好,或者睡眠不好,就说自己被鬼附,有很多人生病求神,刚好病好了,或者说经过医生的救治病好了,就说神保佑了他们。诸如此类现象可不能算神迹。

像福音书里写的那样,不管人得什么病,都一伸手,或者说话就能把人的病治好,这种事如果真的有的话,人们就不可能不信,而且他看病肯定会忙的不得了。不管古代还是现代,最不缺少的就是受病痛折磨的人。如果说真的有活神仙可以轻松治病,肯定谁都相信他,全罗马的病人都会去找他。罗马皇帝也会将他当御医供养起来,因为皇帝也是吃五谷杂粮的肉体凡胎、也会得病,历史对他也肯定有记载。

实际上作者写耶稣家乡的人不相信他是一个败招,“先知”不被本地的人相信虽然是常见现象,但这种现象正说明那些“先知”其实都是假的、没有真材实料、经不起考验的、只能骗外地人的。如果耶稣有真才实料,他家乡的人不单止会相信他,而且还会以他为傲。

第二段,耶稣差遣十二门徒。

作者说,耶稣叫了十二个门徒来,差遣他们两个两个的出去。也赐给他们权柄,制伏污鬼。并且嘱咐他们,行路的时候,不要带食物和口袋,腰袋里也不要带钱,除了拐杖以外什么都不要带。只要穿鞋。也不要穿两件挂子。又对他们说,你们无论到何处,进了人的家,就住在那里,直到离开那地方。何处的人不接待你们,不听你们,你们离开那里的时候,就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对他们作见证。门徒就出去,传道叫人悔改。又赶出许多的鬼,用油抹了许多病人,治好他们。

本段结束。

这段话的马太福音版本在10:5-15,路加福音的版本在9:1-6。马太福音从上一段的第13章又回到第10章,路加福音则由上一段的第4章跳到了第9章。马太福音除了引用马可福音的内容外,自己还加了好几句话,比如“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马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等。除此之外,各版本的内容看起来相似,其实却有不少区别。

第7句说,耶稣叫了十二个门徒来,差遣他们两个两个的出去。也赐给他们权柄,制伏污鬼。我们说过,在福音书里并没有写耶稣的门徒出去给人医病或赶鬼。另外这句话说让他们两个两个出去,其实意思是指示信徒若出去传教,两人一起可以互相照应和配合,毕竟你一言我一语这样容易使人上勾嘛,不过“马可”的这点苦心,“马太”和“路加”可能是不能理解,所以就没有照抄。

第8-9句说,叫他们出去只要穿鞋拿拐杖,食物、口袋、钱都不用带,连多余的衣服都不用带。言下之意就是说,出去了就靠嘴巴忽悠人来吃四方。这点可能是不好点明,所以他并没有写清楚。但是有人可能就会问,凭什么别人要给你们吃、给你们住呢,于是马太福音10:10就给出解释,说“因为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意思就是说传教的人应该可以白吃白住。

他们出去具体要带什么东西,不知是各人的想法不一样,还是抄的时候不认真,三部福音书写的各不相同。主要两个区别:马可福音说鞋子要穿,拐杖要带,而马太福音特地指出,也不要带鞋和拐杖。路加福音没有提鞋子,但是也说不要带拐杖。这三个版本里,还是马可福音原创的最合理。虽然说古时穷人很多都没有鞋子穿,但是又不是赤脚大仙,去传教的时候装束总是要尽量得体才行,所以鞋子最好要有。拐杖听起来虽然是老年人才用的,不过对古代的赶路者来说,也是挺需要的,走山路的时候拄着拐杖,可以省力很多,路上如果遇到野兽、坏人什么的,也可以用于防身。

第10-11句就是告诉信徒,(出去传教时什么都不用带,)到一个地方就吃住在别人家里,如果那个地方的人不肯接待他们,他们离去的时候把脚上的尘土也跺下来作为他们(对抗他们)的见证。有些版本后面还有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到审判的日子,他们要比所多玛和蛾摩拉得到更惨的结局。

这种思想真不是一般的恶毒,古时候的穷人大都数自己的日子都不好过,好心招待他们,自己就要挨更多的饿、受更多的冻,要是不招待他们,他们就要给人最恶毒的诅咒,做人怎么能够这样呢。他们自己吃饭住宿都要靠忽悠别人,还大言不惭说要拯救别人,脸皮可真不是一般的厚。这样的人古往今来都有不少,他们的存在是因为有这样的市场需求存在。他们利用别人的痛苦和想得救的心理达成自己有意或无意的欺骗目的,而很多在现实生活中感受痛苦和想得救的人呢,就是需要有吹牛皮的人能说一些超现实的话来安慰(欺骗)他们。

很多人迷信就是因为想减轻生活中物质或者精神的负担,但是实际上他们信仰宗教后,实际上反而还增加了负担。比如古代的宗教税,对穷人来说可是很重的负担,现代虽然已经没有宗教税,但是很多牧师等宗教人士都是靠信徒的捐献生活的,所以他们就会想方设法让信徒捐献,说捐献了到时候就可以得到什么什么好处。精神上的负担呢,因为宗教是很喜欢用恐吓的办法使人迷信的,信徒听到一些鬼神、地狱之类恐吓的话,都会信以为真。很多爱迷信的人本来心理比较脆弱,受多了迷信的恐吓,精神负担会变得更重,甚至会因此崩溃。

我在基督教的贴吧里看到,基督徒里精神分裂症者比较多。有些人说自己本来是精神分裂症,因为信基督教而治好,其实他们并没有好,我们从他们的言语可以看出,他们说不做祷告就会被鬼附身,或者说犯一点小“罪”就又被神惩罚,这些说明他们时刻生活在恐惧之中。在古代因为人们普遍都迷信,可以说迷信难以避免,但是对现代人来说,有问题想找宗教得安慰,就像吸毒解除痛苦一样,其实不但痛苦没有解除,反而带来更多痛苦。

第13句说,门徒就出去,传道叫人悔改,又赶出许多的鬼,用油抹了许多病人,治好他们。这些事在福音书里一件都没有写。我们前面说过,福音书没有写门徒行神迹是作者考虑不周,这显得耶稣收那么多门徒不是为干实事,而是为充门面的。作者没有写这些事,也可以证明所谓的耶稣和门徒的事是作者编造的,因为如果是真事,门徒肯定也要去行神迹,作者怎么可能一件都不写呢。后面的使徒行传是写了一些门徒行神迹的事,作为故事来说,可以说补全了一些缺憾,但是对事实来说却“于事无补”,因为这些内容并没有补在福音书上,不能改变福音书没有记这些事的事实。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另一条路作文 幸福为题作文600字 国画作文 我真高兴作文400 恐怖的梦作文 布娃娃玩具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大全集 女人梦见写作文 国庆婚礼作文 你是我最难忘的人作文 老鼠和猫的故事作文 描写羊的作文 我的故事作文 写英雄事迹的作文 作文班级趣事400字 我是劳动小能手作文300字 拖地的作文300字 邓亚萍作文素材 夏天的海边作文 家庭小风波作文 秋天里的童话作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作文 留言条的作文 关于心得体会的作文 有关亲情的作文题目 三年级作文400字 我的愿望作文200字 什么的滋味作文700字 英语作文五十词 父母的爱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