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诸葛亮的《前出师表》自说自话 没有考虑到后主刘禅的感受?

2020-12-20 19:10:01
相关推荐

《前出师表》是从年轻时期就喜爱的作品,不仅反复读诵,还临写赵孟的行书帖,许多句子可以琅琅上口,故而对于作者诸葛亮的敬佩是出于至诚的。一句话可以概括,本人绝不是“亮黑”。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诵读作品的过程中逐渐会有一些思考,对这部著述于近两千年前的名作有了自己的一些分析和理解。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诸葛亮此表也是以“陈情”为主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要表达的中心目的,行文甚或有抒情色彩,故千百年来感人至深。陆游曾诗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的《正气歌》亦云:“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如此来看,尽管作者是个好在树上挑虫的长嘴鸟,也似乎没有什么可以下嘴的理由和空间。但是,像诸葛亮这样的智者千虑,终有一失;像作者这样的愚者千虑,也终有一得,这也是作者斗胆发此小文的信心基础。

作者的考虑是,从诸葛亮的角度来说,上表皇帝,要表明北伐的必要性和自己亲自率军出征的赤胆忠心,事实上这部分他写得无可挑剔。但我们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文章固然好得呱呱叫,只是“八字”的一撇,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这不是诗歌或散文,而是一篇有劝谏用意的公文,是要达到一定诉求的。就是说,皇帝看了这个表,是不是很受用很受启发,能不能愉快地接受您的谏议,体会到您披肝沥胆的忠心,是“八”字的一捺。

作者细读文章多遍,有一个不太乐观的判断,后主刘禅接到丞相诸葛亮的《出师表》,读完是会觉得很不舒服,很不痛快的,为什么这么说,这需要从三个方面来阐释:

01

一、提到先帝刘备的次数太多了,似乎在用爹压儿子?

首先需要给大家厘清一个事实,后主刘禅暗弱不假,但绝不像某些文学作品里描述的那样是个傻子,要是真傻,诸葛亮也没有必要点灯熬油地写这个《出师表》,反正他也看不懂,有什么话当面直说就是了。正史里的刘禅智力是正常的,至少也是个中人之资,比曹丕和孙权那样的人精当然是差点,但智商还是够用的。要不先帝刘备也不好意思夸赞他“气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 诸葛亮也曾经赞扬后主“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敢用一个“敏”字,也能说明,刘禅不是庸愚者辈。

进入正题。文章一开始就先把刘备抬了出来——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这开始部分对于刘禅来说,就有点硌得慌,他读后的直觉是,江山是爹打的,这些臣下也都是爹留下的,他们也都是看在爹的面子上才保卫他这个皇二代的,那他这个皇帝当得是不是有些无德无能呢?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话虽然说得委婉,但是很不中听,什么都是爹好儿子不好,“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塞忠谏之路”,不是就直接说到“陛下”的脸上了吗?

接下来举了朝中的几个人,郭攸之、费祎、董允等,都是“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还有一位将军向宠,也是“先帝称之曰‘能’”的,似乎是不提“先帝”不说话,后文中也还在不断地提及,如:“以伤先帝之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以告先帝之灵”、“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汉昭烈帝刘备)

诸葛亮写《出师表》那年,先帝已经死了四年了,刘禅是207年出生的,到227年,也已经整整20岁,是血气方刚,挥斥方遒的年纪,更是逆反心最强,最听不进老人言的时期。可以想像一篇文章里有半篇在讲他的父亲是如何了得,而对于他的能力却只字不提,这个年轻人必然会觉得有点委屈甚至愤怒吧?

02

二、老臣的语气由始至终,是否有倚老卖老之嫌?

从通篇文章来看,诸葛亮的语句中确实有父辈的口气在,当然在刘禅的面前,已经46岁的他有父辈的资格。223年春,先主病重,召诸葛亮到成都交代后事,刘备当时的话说得有些蹊跷,他说诸葛亮的才能十倍于曹丕,安邦定国,一定可成大事。接下来的话却让诸葛亮听得毛骨悚然,继而泪下如雨。刘备说: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你就辅助他;如果他实在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诸葛亮边哭边表明自己的态度:“臣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效忠贞的节气,到死为止!”刘备似乎就是要等这句话,然后交代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事实上,刘禅还算是个听话的儿子,在诸葛亮的面前一直恭谨如晚辈,但这是他的事,是他的姿态。作为诸葛亮,毕竟有君臣之份,内外之别,自己不可以真以父辈的角色出现,并像教训儿子一样说话。

连爹的话也听不进去是人之常情,是大多数儿子的表现,何况一个“亚父”呢?

除了前文中提到的“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接下来又有——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宜”与“不宜”,直说就是你应当这样,不应当那样。刘禅会不会认为,所有事情都是你定的规矩,“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可我也是二十出头的汉子了,大蜀天子,想锻炼一下自己处理事务的能力,做点小主就那么难吗?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这一段,刘禅从小听他父亲说过应该有几百遍了吧,这里再强调一次老臣与先帝的关系,尤其是最后一句“遂许先帝以驱驰”,事实倒是事实,只是会有歧义,如果不是先帝的遗德,我何苦辅佐你这样的一个无知小子,我回到南阳草庐里当我的快活神仙不好吗?

03

三、毕竟是君君臣臣,诸葛亮是否应该以臣子身份表表忠心?

也许是关心则乱,我们完全可以理解诸葛亮的一片赤诚之心,但是刘禅最想听到的,是你作为臣下,向他这个新皇帝表达你的忠心,但是可惜没有。找来找去,只找到一句——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说完了北伐中原的必要,终于提到了“忠陛下”三字,但在此之前,依然有“报先帝”那样的一个大帽子。就像是给刘禅吃了一个甜枣,但刘禅却被“先帝”这个大枣核给噎住了。

接下来,“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依然是谆谆教导。

文章给刘禅讲完大道理就收了,依不才作者的理解,刘禅会认为是给他的身上多绑了几道绳子,一句宽心的话也没有。哪怕就鼓励我几句也不难吧?比如说我也是可以造就的,是有治理蜀国的才能的,我也会很欣慰。表明你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过去全是为先帝,而现在全都是为了我,这样会让人愉快地接受你的观点。至少也不会让我觉得,你这篇表简直就是追悼先帝的诔文,那将置我这个皇帝的脸面于何地?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这是诸葛亮的结句,常规“表”的结尾会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表明一种谦恭的态度,诸葛亮何以不说,也不难猜度。

文章分析完了,再说点诸葛亮逝世之后的事,当时后主素服发哀三日,安汉将军李邈却把诸葛亮的离世看成是蜀汉的幸事,上书曰:

“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

此据《华阳国志卷十》,这是出现在刘禅耳朵边上的“杂音”,这些杂音因何而来,需要深思。后来刘禅果断诛杀李邈并禁止任何人诽谤非议诸葛亮,后人评价刘禅做得很智慧。到这里不由得说声侥幸,幸亏笔者身在现代,否则难免要摊上非议诸葛亮的棍子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后汉书》、《华阳国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材料作文 关于幸福的作文 关于亲情的作文500字 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以劳动为主题的作文 关于宽容的作文 运动会作文600字 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我和我的祖国作文 关于冬天的作文 清洁工作文 状物作文 优秀作文开头 春的作文 感恩父母作文300字 三年级植物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作文200字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 榜样的力量作文 关于雨的作文 写猫的作文 植树作文 作文书 关于爱的作文400字 我的好朋友英语作文 借物抒情的作文 童年的回忆作文 托物言志作文 超越作文 英语作文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