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味觉会撒谎:吃进嘴里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味道?

2020-12-24 09:40:01
相关推荐

“没了烟火气,人生会显得孤独”这是豆瓣评分8.6的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2》里面的一句话。

这部纪录片聚焦民间烧烤美食,深入街头巷尾,讲述了带着市井和烟火气息的平民美食。

也展现了人类对食物与味觉的追求,也被称作是中国版的《深夜食堂》。

说到深夜里的味道,当代年轻人一天最高光的时刻就是下班回家。

卸下一天的疲惫,点几串烤肉,配着美酒,吹着凉风,享受着夜里身心和味蕾的双重得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网友总结的话说就是「何以解忧?唯有烤串。」

在这部纪录片里,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吃着不辣》这期,讲的是重庆小巷子里的一家烧烤店,烧烤的店名字叫“烤出幸福的味道”。

他们家烤串的味道都是和辣相关的:“香辣”、“酸辣”、”甜辣”,辣味仿佛是这家小店里行走的多巴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在这撸串的食客经常会说这句话:“老板,调料不够,还要再加点辣”。

而老板呢,总是毫不吝啬的在串上撒上更多的辣子,满足食客的需求。

吃辣,是对口味放肆的爱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记者采访其中的几位食客,问道:

“如果你找的另一半不吃辣怎么办?

顾客轻松的回答说:

“那就先培养他从微辣开始呗!”

嗯……川渝人不愧是中国最能吃辣的人口之一。不过聊到口味,众口难调始终是中国千百年来无法解决的难题,就像南方的口味更偏甜辣,而北方则偏咸口。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口味偏好。

这也是大家出去聚餐总是为吃什么而烦恼,互相礼貌地谦让一下,最后都去吃“随便”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这也一直是我们心中的疑问:

一、我们对味道有与生俱来的偏爱?

味觉是最真切、最恣意的感官。对于味道和食物,我们是不是有与生俱来的偏好呢?我们改变食物喜好的过程是什么样呢?

为了揭开这个奥秘,英国伯明翰大学的杰奇·布里赛特教授就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

她找来了几个儿童,研究了这些孩子的饮食习惯后发现:

每个孩子对待食物的方式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孩子乐意品尝新的食物,而有的孩子却不愿意有任何尝试。

所以,杰奇教授认为:

为了探寻二者是如何相辅相成,杰奇教授让孩子们拿到了8种不同的食物。

有些食物是他们喜欢的,而有些是他们陌生的。但是他们要挑战的是品尝每一种食物

结果,第一位被实验的小女孩,阿本娜凭着自己的直觉选择的两种食物都跟甜味有关。一个是石榴,一个是无花果。

但是,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她还选择了一种蔬菜是「孢子甘蓝」,因为她以前吃过这种蔬菜,所以后天的经历帮她克服了对苦味的直觉性敏感。

图片来自基因宝App

不过,除了基因原因,人类对苦味的敏感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就像我们小时候都不爱吃蔬菜,因为蔬菜味苦,但是长大后,舌头上的味蕾细胞数目会逐渐减少,所以对苦味食物的接受度也就增加啦!

还有,你母亲的饮食习惯,对你的味道选择有很大影响,就比如你妈妈怀你的时候喜欢吃大蒜、辣椒等食物,通常你也会对这些食物很敏感。

那么……

二、超味觉者是什么样的存在?

来自佛罗里达州的琳达·巴托舒克教授多年致力于研究人们的味觉。她对不同的人对于食物的敏感性非常感兴趣。

就比如:为什么有人爱吃辣,而有些人一点都不能碰?作为吃辣多年的基仔也很不明白这件事。

琳达教授找来了几个志愿者,做了一次关于味觉敏感性的测试,实验品是一种在极苦的药剂中浸泡过的纸片

但是实验结果反应,有的人感觉苦,而有的人没啥感觉。

琳达开始了她艰巨的研究任务:观察数千名人的舌头。

(为了保证大家阅文的舒适度,此处不放照片啦)

她发现味蕾藏在人们所谓的菌状乳头下方,对味道异常敏感的人拥有更多菌状乳头,被称为超味觉者。

反之亦然,菌状乳头较少的人,对味道的感觉就比较迟钝,被称为低味觉者。

她对比了一个自认为比较敏感的舌头和一个比较迟钝的舌头验证了这样的猜想。

并且,琳达教授在测试中发现,超味觉者并不罕见,大约百分之十五的测试者都是超味觉者。

那么超味觉者可以表现出哪些行为呢?

琳达教授说:一个超味觉者体验到辣椒的辣味至少是普通人的三倍。

所以我们终于知道为什么有些人不能嗜辣了,很可能他们是超味觉者。

同样,超味觉者对苦味也非常敏感,他们更偏爱甜味~

当代年轻人都避免不了甜味的诱惑,修福报时,全靠可乐、奶茶这些高甜度的快乐肥宅水续命。

就如同上面提到的,大家对于甜味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吃到的嘴里的甜味并不是它真实的味道?而它真实的味道是酸的。

啊?这怎么可能,我不相信,难道酸味能变成甜味?

接着往下看,基仔帮你解开这个谜底

三、我们竟然可以被味觉欺骗?

美国芝加哥中心一个餐厅里的荣誉厨师哈马格·坎图,曾在餐厅里实践过这样的饮食方法。

他说“我们永远无法摆脱对于高糖、高脂肪的追求。”

“所以我们做的食物要健康美味,但是吃起来又要像垃圾食品一样美味。”

然而,能达到哈马格厨师这个期望的神器就是「神秘果」。

*神秘果是常绿阔叶灌木,它的果实酸甜可口,吃后再吃其他的酸性食物, 如柠檬、酸豆等,可转酸味为甜味,故有“神秘果”之称。

他把神秘果晒干磨成粉末,把之前的甜点变成了无糖甜点,味道清淡。

首先让食客吃下「神秘果粉末」,大约一分钟后再开始吃酸柠檬。

粉末状的神秘果

果真,酸柠檬吃进嘴里的味道变成了甜味,大家都很惊讶,并满足地吃着。

后来他又让食客吃完「神秘果粉末」后,再吃含糖量较少的甜点。

但是食客们并没有觉得甜点的甜味有何异样,都在尽情地享受这份甜腻的满足感。

你肯定会好奇,这是什么原理呢?

神秘果中有一种化学物质,是一种被叫做「奇果蛋白」的糖蛋白,加强了甜味味蕾感受器的敏感度,使甜味盖过了酸味。

不过科学证明,想要通过神秘果的作用让食物变得更甜,就要遵循先吃神秘果粉,再吃食物的顺序,要是把它们混合着吃,就不会有这样的效果啦。

但是,吃神秘果提高食物甜度的方法也仅限于让食客们来尝尝鲜,抛开神秘果高昂的成本之外,大家肯定也没有把神秘果带在身边的习惯。

因为这样,进食就会少了很多乐趣。

不过,人类追求健康饮食的期望从来没有变过。

相信科学家大大们也正在研究着能让食物的甜度满足大家的需求,且健康无公害的“甜味神器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写事的作文 挫折作文开头结尾 自我画像作文 温暖的回忆作文 打磨作文 体育单招作文 向日葵作文三年级 四季风景作文 1000字优秀作文 龙舟比赛作文 雪的作文500字 描写西瓜的作文 新闻作文100字 高一作文500字 4级作文题目 坐飞机的作文 三年级写植物的作文 想象作文四百字 家风作文500字 大作文本 精益求精作文 小白兔作文二年级 优秀作文开头摘抄 充实的一天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结尾 游庐山作文 真诚作文600字 雷锋精神的作文 奋斗作文记叙文 玩沙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