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孔子的性本善 孟子的性善论 苟子的性恶论 哪个更准确?

2020-12-24 17:25:01
相关推荐

人刚生下来,第一个念头是哭,是找妈妈,是喝奶,是没有任何善良和邪恶的。人刚出生,不会有什么保护母乳,保护妈妈的念头,也不会有喝不到奶或喝不饱奶而去毁灭妈妈的邪恶念头。

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任何善良和邪恶的欲望的。饿了就哭,饱了就笑,是最天真的本性。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总会无意识或下意识地毁灭玩具,如果不加以后天引导,久而久之养成了破坏的习惯,就真的会诞生邪恶的念头。如果加强道德教育,就能成为善良的人。

所以,孔子说性本善,孟子宣扬性善论,荀子却宣扬性恶论,这三种说法其实都对也都不对。因为它们都成立,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以下是我的论点:

一、没有对错,互相补充。

首先我认为,三大说法没有对错,都是儒家学说,只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成就而已。它们互相完善,在战国末年百家争鸣的局势下圆满了儒家学说,并且发扬光大。

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学说太多,“非儒即墨”,儒学、墨学并列显学,还有道家和法家等竞争,更有名家的诡辩。没有重量级的人物和重量级的“论点”,怎么在战国时期突围而出。

战国前期的孟子将孔子学说发扬光大,而战国末年的荀子,更是从孔孟之道的对立面圆满了儒家学说。

所以,我认为,他们的学说都是对的,只是出发点不同。

说完对错,再来说人的本性。

二、人的本性

人刚出生,哪有什么本性善恶之分,只是后天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社会环境、接受教育不同,慢慢养成的性格。

1、孔子的性本善,其实是强调道德教育。

孔子把德育放在他的教育观的首位,他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孔子的观点依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德教育是第一位的。

2、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观点,并且发扬光大,所以称为亚圣。他同样强调德育。

孟子义人的社会属性来界定人的本质属性,他肯定了人的社会属性是不善不恶的,这是区别于动物的基本属性。

同时,孟子强调了人的社会属性在后天是可以通过德育来改变的。“孟子三迁”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服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孟子还强调了道德主体的平等性,他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无分差别的,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有成为圣人的可能,他鼓励人们接受德育,都成为尧舜一样的圣人。他更强调人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欲望来激发人的内在的善性,实现自身的超越,达到至善的境界。

3、荀子的性恶论,同样强调了后天德育的重要性。

性恶论的不同之处在于,荀子强调了人的自然属性。这是大自然的每种动物和人类所共同拥有的属性。“凡性者,天之就也”“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食色性也”。

荀子将人的生活中的吃喝拉撒和男女情欲生养后代都归结为人的本性,这与动物的本性无异。

如果仅仅只是讲究人的“食”和“色”,确实是和动物一样都具备的自然属性。但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拥有社会属性,才不像自然界的动物一样没有道德人伦,弱肉强食。

人要怎么区别动物?这里,荀子就提出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人性本身同动物一样,弱肉强食,有恶性,必须经历后天到教育才能向善。

性恶论,其实只是荀子强调道德教育重要性的学说。但他换了一个方法,不同于孔子的性善论和孟子的不善不恶,而是作为补充的方式,提出性恶论。

荀子的性恶论,不是否定人性,而是作为性善论的辩论对象,以另外一个命题出现,看似对立,其实相辅相成。

要知道,战国时期多辩论,荀子能在战国末期将儒家发扬光大,性恶论的观点可谓独树一帜,是战国末年诸子百家相争,而儒家继续成为显学的原因。

结语:不管是性本善,还是性恶论,都不是天生的,都是在后天通过各种教育形成的。只有当我们不断加强道德教育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把握自己的本性,让我们的本性向善的一面发扬,远离邪恶,回报社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责任作文400字 我的妹妹作文400字 不会忘记作文 与成长有关的作文 什么的快乐作文 关于火锅的作文 优美作文800字 寒山寺作文 关于孝心的作文 友谊类作文 我家的家风作文 鱼香肉丝作文 下雪的作文400字 成长作文550字 雪作文450字 端午节习俗的作文 炒青菜作文 我想对自己说 作文 高中英语优秀作文 运动作文300字 关于静的作文 写景的作文800字 美丽的家乡三年级作文 五四青年的作文 关于西游记的作文 去年高考作文 特别的日子作文 人的五官作文 庖丁解牛作文 我眼中的家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