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从《易经》的起源看 为什么儒家和道家都尊崇《易经》?

2020-12-24 23:25:01
相关推荐

本文由探索猫原创,版权所有。如转载或合作请私信 @探索猫微博。


《易经》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即指的是上古时期的伏羲,中古时期的周文王和近古时期的孔子。伏羲根据河图,洛书,制定了先天八卦,是《易经》最早的“作者”;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把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为后天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八八六十四卦,这是《易经》与八卦的又一次大发展。孔子则发展了《周易》。

《周礼》上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日《连山》,二日《归藏》,三日《周易》。” 可见《易经》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一般称之为“三易”。神农时代《连山易》、黄帝时代《归藏易》、以及《周易》,也有人认为分别是夏,商,周三代的《易经》。可惜的是,《连山易》和《归藏易》都已经失传了。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易经》只剩下了《周易》。

《易.系辞下》中这样写道“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附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进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所谓的包牺氏就是指伏羲。这是文字记载的《易经》内容起源于观天象,如图陶寺观象台。

陶寺古观象台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城遗址,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和天文学家的初步结论,该观象台形成于公元前2100年的原始社会末期。陶寺古观象台由13根夯土柱组成,呈半圆形,半径10.5米,弧长19.5米。从观测点通过土柱狭缝观测塔尔山日出方位,确定季节、节气,安排农耕。中国考古人员在原址复制模型进行模拟实测,从第二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冬至日,第12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夏至日,第7个狭缝看到日出为春、秋分。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国家天文台、国家授时中心、北京古观象台、北京天文馆、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西安美术学院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15位天文学家基本肯定了该大型建筑为天文观测遗迹。

陶寺观象台既有观测点,也有观测墙。考古学家何驽的团队,从2003年12月22日冬至到2005年12月23日冬至,摹拟观测了两年,从观测墙的不同墙缝中,观测到了冬至、春分、秋分、夏至的日出。证明这一遗址并非宗教祭祀台,而是天文观象台。陶寺观象台的外形,酷似太极,不仅是圆形,而且是顺时针旋转,正是归藏易太极旋向。特别注意的是银河系星空就是顺时针旋转,可见古人对顺时针旋转是来自天文观测。

有人研究指出,《易经》是出自西周时期卜史官。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一卷·第一章春秋战国时代的易说》说:“《周易》是经过多次整理而成的。。。《周易》这部典籍的编纂,出于西周的史官之手,也是可信的。”。高亨《周易古经今注·旧序》说:“《周易》古经是因古人迷信而产生的一部筮书。筮就是算卦。古代算卦,一般是巫史的职务。。。《周易》古经不是一个时期写定,更不是出于一人之手。我们从它的内容和形式观察,它的完成当在西周初年。”

儒家一直奉《易经》为根本经典。从汉朝刘音,班固开始,《周易》被奉为儒家六经之首,到了宋朝儒家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形式,即理学和道学。

儒家集大成者、创始人孔子,晚年极为推崇《易经》。孔子对《易经》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把《易经》列为六经之一,以此教授弟子,从而使得《易经》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研究;二是作《易传》来详细解释《易经》。

孔子为什么如此推崇《易经》呢?我在之前的文章《孔子思想和老子思想的根本区别》之中说到,孔子是推崇周礼的、推崇祭祀的,也就是说推崇周朝统治思想的。特别的是孔子极为推崇祭祀礼仪,而祭祀意味着春秋战国时期再往前到商朝、到更早的几千年以来国家的主流思想统治模式,这段长达几千年的时期也是万物有灵自然力崇拜时代,是多神崇拜时代。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多神崇拜到一神崇拜的过渡时期,从对自然力崇拜到绝对精神崇拜的过渡时期,思想大师就是诞生在过渡时期,为下一个时代奠定思想上基础。

孔子则是这个过渡时代的划时代思想家,他将周朝巫术思想中的“观念”部分进行提炼,上升到“绝对精神”层面,那就是“仁”。天地、个人、国家等万物归一于“仁”,由此演生出仁义礼智信等规则。

老子是反对周朝祭祀礼仪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真实的反应了他对祭祀的痛恨。具体可看我之前的文章《孔子思想和老子思想的根本区别》。但是老子也并没有完全反对巫术思想,巫术中有经验的部分,老子则与孔子有完全不同的思路,即他抓住了巫术中经验的部分,演生出自然是可以被人认知的理念,《德道经》的基本观点就是天地自然是可以被认知的,那就是“无”,所有的万事万物都是出自“无”,即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是一个经验的归纳概括,如同后来牛顿的惯性定律:万物总有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以及近代的对称性原理,相对论本质就是对称性原理的一种。而作为个体--人,和集体--国家,如果想要做好,就要按“无”来运行,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是最理想的状态。

几乎所有的古代巫术,都是源于经验的观察、观测、实验,可以说是现代科学的起始发源点。如盐巫是来自对盐卤的解析结晶,古人对此不明白就会有万物有灵的思想来解释这个经验的观察。而《易经》最早源自对天象的观测和记录,后面的解释则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巫术”的解释部分。

我在《从宇宙智慧到人类认知看宗教、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一文中就提到,人类认知包括经验和观念两个大类,巫术也不例外,孔子抓住了巫术中观念的部分,上升抽象为绝对精神“仁”;而老子则抓住巫术中经验的部分,提炼出“无”,天下万物处于有,有出于无。

孔子和老子走了两个不同的方向。而历史后来之所以选择了孔子儒家治国,因为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多神崇拜到一神崇拜、从对自然力崇拜到绝对精神崇拜,这是一个由于生产力提升发生多国混战,熵值锐减后的大一统的趋势,大一统帝国必然选择孔子的绝对精神崇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初中生活作文600字 每逢佳节作文 五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寒假作文300字 拜年作文300字 春节作文250字 突破作文600字 元宵节400字作文 春节的作文200字 春节作文五百字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多少分 关于春节的作文英语 家风作文600字 暖冬作文 关于自律的作文 面对作文600字 稻作文化 泡温泉作文 责任与担当作文 正月十五作文 过年的英语作文 最好的礼物作文 优秀作文700字 我的暑假生活 作文 我的学校英语作文 过年300字作文 未来的世界 作文 励志类作文 蛋炒饭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