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语文该教什么?本色语文之我见

2021-01-03 18:50:01
相关推荐

踏踏实实学语文,从从容容用语文,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本色语文的精髓,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多读课外书是学好语文最有效的举措。因为深深明白多读书的重要性,我反复琢磨,反复尝试,也总结了一些引导孩子们读书的有效方法。

一、水滴石穿,贵在坚持

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而一个习惯的巩固却需要更长的90天。这说明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非一日之寒,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不例外,需要长期坚持。

小学阶段孩子自制力较差,虽然他们在老师的耐心教诲下明白看书的重要性,但是真要坚持,谈何容易?所以偶尔有孩子没有按我的要求每天中午读半小时课外书时,我并没有太多的指责。我总是站在孩子们角度想:自己自己也常常有读书的计划和安排,可是结果怎么样呢?我只有脸红的份儿。那么自己一个成人都不能做得特别圆满的事,又什么要苛责孩子们呢?但事实证明:在孩子阅读习惯的有头有尾阶段,常常提醒,还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阶段性的,总有孩子把读书的事淡忘了,只要老师一提,他们又会热一段时间的。在我反复地提醒下,孩子们就反复地把扔到一边的故事书以捧起来。是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确没有一如既往地坚持效果好。可是时常打两天鱼,总比不打强啊!更重要的是:在我似漫不经心的提醒下,孩子们已经不知不觉地看了整本的书,已经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已经尝到了读书的乐趣。

我常常会滑话找话:“最近你们都在读什么书呀?记住中午读书半小时。”如果是坚持了的同学,当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他们会满脸幸福,目光与我直视,这就叫理直气壮。如果没有读,他们的表情更丰富。我不经意地看他们一眼,其实没有专门看谁的,但是有句俗话说得好:做贼心虚。他们准会以为我已经知道他没有读,就在看他一个人呢!不过接下来的日子,每个人都会坚持看书的。当我觉得他们读书的风气又淡化的时候,我还要再提醒。我反复提醒,再加上班级的集体的力量,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已经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基本做到了我所向往的那样: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和必需。

二、亲子共读,贵在浸染

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时,我走家校牵手之路,倡导亲子阅读,重视家长在阅读习惯养成中的重要作用。

我以家长会为平台,号召家长朋友们充分重视孩子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我使家长们明白: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决定了他的发展前景,一个阅读能力强的人,他未来的发展空间就更广阔;阅读可以提升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记忆力,还可以塑造孩子良好的品质。正如尹健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所以,爱阅读的孩子更讲道理,而且也不容易学坏。

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是孩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保证。

我给家长支招:鼓励他们常常带孩子去逛书店,让他们置身图书的海洋;鼓励家长在孩子生日和节日时,送图书作为孩子的礼物;鼓励在家中建立一个家庭图书柜,劝说有条件的家庭把麻将室改成书房,为孩子们营造读书的氛围。

尽可能说服家长们在每天晚饭后的一个固定时间里与孩子们进行亲子共读。把他们从酒桌上,麻将桌上,商场里,电脑前,电视前拉到书桌,陪着自己的孩子读书。我对亲子共读的家长进行分层指导:指导有能力的家长与孩子们一起读过《父与子》《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木偶奇遇记》记这样孩子们觉得有趣,对父母了解孩子内心也有帮助的书;我指导一般的家长在孩子看书的时间里看《特别关注》《楚天都市报》之类的报刊杂志;对于不好,甚至不认识的字的爷爷奶奶们,则支招让孩子把阅读的内容讲给自己听。

最初孩子可能只是迫于家长压力,不得不看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家人那么安静地坐在一起,每个人读着自己喜欢的书,没有指责、没有命令,而且还有自己的亲人相伴,孩子们一定特别享受这种亲情流淌,书香弥漫的氛围。偶尔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畅谈同一本书的内容,能愉悦孩子的心声,激发孩子更加强烈的读书欲望。

我借助网络、电话和送放学路队时间,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关注孩子在家的读书情况,及时对家长进行亲子阅读的指导。在家长的变化中,孩子也不知不觉地变得爱阅读了。

教育研究也发现:家长不爱读书的,孩子也不爱读书;家长爱读书的,孩子也爱读书。这就是说家有书香之气就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读书的氛围。所以重视亲子共读,就是在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好书推荐,贵在适时

及时为孩子们推荐好书是鼓励孩子多读书的重要一环。也许家长的文化素养很高,可是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们的确没有老师专业。他们舍得花钱却不知道给孩子购买什么样的书,往往是花了钱买不到适合孩子读的书,还要逼着孩子看。那对孩子可真是一种折磨哟!于是我总是留心为孩子们推荐最适合他们的课外书。

一年级的时候我为孩子们推荐了方本的《三字经》,因为这个版本的纸质好,注的有拼音,而且字大,页数多,内容并不多,孩子们在读背的时候会有一种成就感,读后感《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所以几乎每个孩子都会背那本小书,我总是真诚地表扬他们,你们真了不起,竟然背了一本书。从孩子们脸上的表情也能感觉到,他们真的觉得自己了不起呢!其实那本书上的三字经只有两张纸那么多。

二年级我为孩子们推荐了《必背古诗70首》那是因为孩子们的记忆力特别好,多背些古诗有好处。而且那70首也是课标要求背诵的,可以说,也为应试教育做了一点小准备,将来孩子上高年级的时候,一来可以减轻点负担,二来也可以再复习巩固,记得牢固些,总之有百益而无一害。

要上《丑小鸭》这一课时我推荐孩子们把小时父母给他们读的童话故事拿来自己读一读。而且还专门开了童话故事会。当然因为他们读得太熟,上这一课的时候我几乎没有费什么力,其实很多时候课外多读,也是可以帮助课内。这就叫良性循环。

当发现孩子们的读书范围很窄,多仅限于童话故事时,我又推荐他们读少儿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动物知识大百科》,《植物知识大百科》等。

三年级上学期学了《蜜蜂》这一课,我推荐孩子们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而且还鼓励他们写了读后感。这是第一次让孩子们看整本书写读后感,虽然写得不怎么样,但总算有了尝试。

四年级上完《争吵》这一课,我又强行要求每个孩子读《爱的教育》,并且提前把他作为五一长假的作业。这是一本写儿童世界的小说,就像在孩子们的身边,而且有大量的心理描写,真是写得好极了。我看过两遍,我知道孩子一定会喜欢的。后来孩子们写的读后感内容相当丰富,出乎我的意料。

上《太阳》这一课时,我推荐孩子们读《宇宙的未解之迷》我觉得在自然科学的世界里,我知道的也很少,不能给予孩子们什么,所以希望他们用自己的眼睛从书本中发现一些有意义的东西。能够产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我知道孩子们喜欢刺激,喜欢冒险所以放暑假安排他们读《鲁滨逊漂流记》《汤姆历险记》。我也知道我推荐的每一本书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完完全全认认真真地看了,但是只要多数同学都积极地去响应就已经不错了,老师不能奢求过分地权威。

四、方法引领,贵在无痕

孩子们太小了,没有太多的读书方法。有时费了力气反而没有好效果,这也会打消他们读书的积极性。于是我总是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好像在向他们汇报我读书的方法一样,不露痕迹地教给他们方法。这是因为我要是郑重地提出给他们讲读书方法,他们会很紧张。但孩子特别爱听我讲我的生活,于是我就用了这一招――总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我对孩子们说:“同事和朋友们告诉我好的书,我就想办法借了来或者买了来。拿到书我先看看书的目录,大致知道有些什么内容,分哪些部分。我还要看一下前面的序言,说不定就是对这本书的概括呢,像《爱的教育》的前言就能给我们提示好多小伙伴的性格。,而且后面读的正文对前言也是一个很好的验证。这个你们都有亲身经历。”这一点孩子是很赞同的。

我还会告诉孩子们:“读书就像往储蓄罐里存钱一样,今天读一页,明天读两页,有时间就了就读点,也不知道哪一天,你会发现:天哪!这么厚一本书我咋就看完了呢!

我告诉孩子最近买了一本中央十台热播的《百家讲坛》,有这么大,这么厚,我用手比划着,孩子们发出了啧啧的声音,表示敬佩,同时也表示不可思议。我说我很忙,你们上学的时候我就也要上学。放学了我要买菜做饭,洗衣服,你们写作业的时候我要做家教,因为身体不好,做完家务我还要出去运动。孩子们愣愣地看着我,他们在想我没有时间看书了怎么办?我告诉他们我就是用你们积攒零钱的方法读书的:中午做完家务,吃好饭,不能马上睡,于是我就看一会儿;有时午睡起来还没有到上学的时间,我也看一会儿;下午做家教要是学生没有问题问我时我也看一会儿;吃好晚饭,等朋友来叫我去运动,我再看一会儿;晚上运动回来洗了澡很兴奋,不容易睡着,我就坐在床上再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有时候就看点,也没有耽误我做别的事,不知不觉,我已经看了一多半了。”孩子们眼睛亮亮的,盯着我。我看出他们那种跃跃欲试的心情。

有一天我说:“那本书太厚了,看着看着我就不想看了。于是我就想了个办法跳着看。想看的时候按顺序,不想看的时候就挑自己感觉兴趣的看。我就这样东挑西拣,还没有三天的时间我就把一本童话故事看完了。”我是在告诉他们不感兴趣的时候可以挑着看。

我通过轻松随意的聊天,在孩子们最需要的时候,对他们进行了及时的阅读方法指导,为提高孩子们的阅读效率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榜样示范,贵在引领

在小学阶段,我们老师具有无上的权威,孩子们喜爱老师,也常常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我洞察这一点,并让它在引导孩子们读书时发挥到极至。

我常常很认真的告诉他们我最近在读什么书。当然那些书也是精心挑选,想让孩子们在那一时期读的。

学习《蜜蜂》一课之后,我告诉们孩子们:“我正在看法布尔的《昆虫记》,我看这本书好难哪,其中有一个故事有三四十页,我都快看不下去了,分成几次才看完的,我觉得写大黄蜂的部分特别有意思。”这是要求他们读的,当时他们才上三年级,原著本读起来是有些难度,但是听我一说,那些好斗的男孩子反而不服输了,在我的激励下,许多孩子在三年级时就读完了原著本的《昆虫记》,而其他同龄孩子读的却是改写的插图版。四年级学过《蟋蟀的住宅》之后,我又找出书来读,班里的孩子也随我又读了一遍。

有一段时间,我故意在课间时坐在讲台上专心地看《木偶奇遇记》,有时我也利用上语文课的时间,给他们绘声绘色地朗读小木偶出生的那一段,还给孩子们讲他讨厌读书,结果跑到了一个可以放心玩耍的地方,那叫玩具王国,整天什么也不做,就是玩。我像说书的人一样,只讲一点儿,勾出他们的瘾来,我反而装作若无其事。不出几天,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读我正在读、也想让他们读的书。

有时我也告诉他们我正在读《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笑猫日记》《民法通则》等,我想让他们知道他们的老师读的书很多,内容也很广泛。我还悄悄地把自己看完的厚厚沉沉的法律书籍拿到教室里去“显摆”。孩子们敬佩我自是不言而喻,我记得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学语文就像是熏锅屋,靠的是语文老师长期潜移默化的浸染。”经常在孩子们面前读书,向孩子们通报我的读书情况,这叫身教言传双管齐下。

我想让孩子们读的书,我都先去读,去感受。这一点刚开始做的时候,也有些难度,总觉得小孩子的书太孩子气。但是我觉得做为老师有义务为孩子们挑选课外读物,自己不读,怎么知道好坏呢?读多了,还真的觉得孩子们的书内容也很丰富,也能愉悦身心。比如曹文轩的《草房子》我看了七八遍,每一遍都会感动得泪流满面,我也会把自己的感动说给孩子们听,现在班里已经悄悄地掀起了一股《草房子》热。

榜样的力量,方法的指导,时常的提醒,长期的坚持,通过我五年的努力,现在这群快上六年级的孩子已经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课外阅读。他们读起书来绘声绘色,讲起话来头头是道,写起作文来,偶尔也会引经据典。我觉得多读课外书是学好语文最实在的方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语文活动作文 勇敢作文600字 光阴的故事作文 敬畏生命作文 打赌打屁股作文 给予作文600字 自立自强的作文 家乡的变化英语作文 冬作文500字 要开学了作文 承诺作文600字 老师打屁股作文 重庆火锅作文 三年级观察植物作文 元宵节作文500 写传统节日的作文 调教作文 写景作文600字初中 给自己的一封信作文 关于梦想的英语作文 美丽的雪景作文 捕捉幸福作文 窗外作文500字 温暖作文450字 煮饺子作文 感受亲情作文 假期的趣事作文 春节的作文800字 四年级满分作文 写信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