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你凭啥管我?”大部分家长的回答错了 你认识到孩子的需求了吗

2021-01-04 19:10:01
相关推荐

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昨天收到一条私信,“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就像鞭炮一点就着,说点什么都以“你凭啥管我?”做反驳,我和孩子他爸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生娃养娃,从小到大吃我的喝我的,现在长大翅膀硬了还不让管了,我们总不会害他啊!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

在询得这位母亲的同意后,我在后台贴了问题树洞,公开征集家长们遇到此情况会怎么做。

“棍棒底下出孝子,就是打得不够!”“我同意一楼的说法,什么青春期啊叛逆,就是还没打出来。你看我家孩子,还是男孩儿呢,十六七了,照样乖乖的好学生。”“父母生你养你,还这么说,这孩子也太不懂事了。”评论区一路翻下来,竟都是说孩子不对、叛逆、不听管教。

那么,孩子这么说真的纯粹是为了气父母吗?也许我们应该先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01

01“你凭啥管我?”当孩子说出这句话,他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简单来概括,就是四个字——个人权利。

即便孩童也希望拥有掌控感,能自己安排自己。自我意识萌发之前,他们只能被动接受父母的安排,也不觉得有何不妥,但认识到自己和他人不一样时,就开始追求存在感。

事实上,大多数家长的管束和质疑,都没让他们感到被爱、被尊重和被接纳,只有命令和指责。

家长: “到时间了,该去写作业了”、“赶紧刷牙准备睡觉,都什么时间了?”孩子:“我不要你管,你凭啥管我?我又不是你的奴隶,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能安排自己的时间!”

典型的“说一句顶十句”,看出了孩子对管的反感,对父母权威的质疑,以及对自我决定权的渴望。

尽管只是吃饭、睡觉、写作业这一类小事,但几乎已经是一个孩子生活的主要构成部分。

以前这些事也是父母一直在管的,但今天,他感到自己有能力自我管理,并希望有自己作主的权力。

家长不妨换个角度看,其实这是个好消息:孩子长大了,他希望自己独当一面,从小事开始。

因此,相对应的是,父母需要后退一步,顺应孩子自主的需要,这样便化解了亲子间的矛盾冲突。

所谓自主,即自立。

适当自立对孩子来说也是好事,这样不至于离开校园和家长后什么都不会。何况,动手的同时也在动脑,双管齐下,只需要跟孩子谈一谈,做出让步,何乐而不为?

可家长往往对此不屑一顾:就他,能管好自己?不趁着写作业功夫多玩会游戏就不错了。

孩子真的管不好自己吗?一件小事都没有?

02

02孩子为何会出现寻求权利的心理?

1)成长必然的结果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个体的第一次自我意识高涨发生在1至3岁左右,这时他开始意识到自己不一样,并会用"我"来称呼自己。

之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相对缓慢的时期,一直到青春期才会迎来大爆发。

这时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出现质的飞跃,开始从童年过渡到成年,生理各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

青春期的一大标志就是“自我”,孩子认为自己长大了,和以前不一样了,有资格有能力决定自己的生活,和父母没什么区别。

当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便可能派生出一些消极行为或反抗性的行为。

可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是很正常的生理以及心理反应,家长没必要非安上一个“叛逆”的帽子。

当然,还有家长会反驳:“那我家孩子怎么没什么自我意识呢?十六七岁的男孩儿,班级前几名,乖乖好学生,可见你这个说法不包括所有青少年。”

点赞数附议过百,一群人回复“别人家的孩子”。

这种说法对吗?答案当然是否。

研究表明,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中,有50%以上与父母很少沟通,即便沟通,主要内容也是学业。

2)沟通逻辑不平等

“孩子不懂事,他懂什么?觉得自己好像长大了而已。”

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调研显示:

多数学生选择不跟家长聊心里的想法和苦恼的理由是:“常常话不投机,意见产生分歧了我说什么都是顶嘴,父母往往表现得很伤心,所以我尽量跟他们少说话”、“他们说得对我帮助也不大,还不如报喜不报忧,不是没问题,有问题了也不会让他们知道。”

父母表示,我也想解决问题啊,说什么他们都不爱听,我有什么办法?

其实家长的内心和实际行动之间是有矛盾的,明明知道应该解决孩子的问题,身心要一齐关心,但实际沟通中往往没说几句就会炸起来,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继续沟通。

往往此时,家长也会“死要面子活受罪”,当权威受到挑战,好好的本意被扭曲,哪怕吵起来也会强硬地继续把要说的话说完。

“只要你一天是我的孩子,你就得听我的。”

当然,有的家长表示谈话部分都尽可能顺着孩子说了,态度也很友好,可怎么还是会被孩子拒绝大喊“你别管我了行不行?!”

问题出在哪儿?

3)父母管得太多,产生超限效应

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很有收获,打算捐一笔款; 10分钟后演讲还未结束,他开始有些不耐烦,决定捐些零钱罢了;又过了10分钟决定不捐了;等到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温顺的孩子可能看到你对他的关心,起初会产生和家长谈心、一起解决问题的想法,可在家长“嘱咐”太多次之后就麻木了,甚至产生厌烦心理或本能排斥,是超限效应。

而应激的孩子如果总是面对家长的指指点点,早已觉得家长咄咄逼人,于是会“自然而然”地引发对立情绪,这同样也是也是超限效应。

物极必反,当孩子处理事情出现错误,父母会一直拎出这件事来反复说教,以告诫他规避错误。

“就得总说总提才长记性。”

殊不知,重复批评孩子这一件错事,来回重复、千叮万嘱,孩子的心理会从愧疚转变成不耐,再到反抗。

这就是下意识的“你不让我这样我偏这样”的逆反心理。

03

03当子女寻求个人权利,最理想的做法是什么?

首先,父母要冷静,不能被颇有挑衅性的话给惹毛了,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和诉求。

之后,向孩子承认自己对他过于束缚的管教,并鼓励孩子试着自己决定一些事物,也要客观明确地指出“行为即责任”。

试着放下身段,“蹲下来”和孩子交流。

“孩子,对不起,我犯了个错误,对你管得太多,忽略了你已长大的事实。”

“我决定,对那些你已经可以自我决定的事情放权,比如衣服是舒适为主还是审美为主,吃饭是多夹肉还是多添菜,先做作业还是后做,我都不会再唠叨甚至强迫插手了。”

主要就是放手、放权,给孩子创造环境方便施展,培养自主能力。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父母会担心:难道为了维护亲子关系,就不讲规则,不管他们,任由他们为所欲为吗?

注意,放手放权不等于放弃,切忌的一个极端是大撒把——你行,那你来!结果可能是孩子自己搞得一团糟。

当这种情况出现,父母不可以说,“看,你不行吧?”、“瞎胡闹。”

短短几个字,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完全丧失,甚至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以后做什么事都会第一反应“我会搞砸我不行了”。

父母应该这样跟孩子说:

你要知道,成长的意义不仅仅是可以决定自己的事情,也要为自身的行为意义承担责任,这也是我们从前担心你的地方。当然,现在我相信你已经懂得并且也可以处理好,安全地照顾好自己,如果遇到了什么难以抉择的问题,还是可以请教爸爸妈妈,我们会一直尊重你,包容你。”

04

04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青春期孩子的问题所在大致有几点:

1、孩子的能力还处于自己相应的年龄段,毕竟有限,但又格外向往权利;

2、可能并未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3、经验不够或缺乏自律。

这些都情有可原,因为孩子过去并没有真正做主过自己的生活。

但与此同时,也是对父母的一个考验,这个度需要你把握好。

从过去的全方位管理转变为间接性支持,把人生的方向盘交给孩子,而你从操作引擎转换成副驾驶,只指引方向

家庭之间,不一定非得是我对你错的争执,父母和孩子也可以合作共赢,共同解决难题。

这不仅是孩子成长十分重要的一课,也是父母的一种超脱。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鱼奶爸日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猫咪的作文 我的老师作文批语 关于我的妈妈作文 新闻作文50字 以和平为话题的作文 人生有四气作文 移动支付的作文 诚实做人的作文 祖国的变化作文600字 安全消防作文 介绍猫的英语作文 高考万能作文素材 又是一年教师节作文 植物妈妈有办法的作文 我最喜欢的端午节作文 作文100字 五年级作文第六单元 描写三潭印月的作文 写植物的作文700字 描写冬天的小学生作文 新的一天作文600字 一件事作文800字 关于花的作文800字 小动物作文评语 作文我们的学校怎么写 关于写梅花的作文 描写乡村风景的作文 新学校新同学作文 小鸟的自述作文600字 南澳一日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