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使用策略

2020-08-02 10:03:01
相关推荐

读懂、用对、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使用策略之例谈 报告人: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易海华 ?? 内容提纲: ?? 一、读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育人目标之旨向 ?? 二、遵循用对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基本要求 ?? 三、不懈追求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之卓越 ?? 一、读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育人目标之旨向 ?? 双线组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注重 学生 自主学习力和文化力培养 ?? 一个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东西是很多的,但其中再也没有比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更重要的了。 ?? 语言自主学习力和文化力的养成综合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语言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朱自清);脱离语言自主学习力培养的文化力养成也会临空蹈虚。 ?? ?? ?? 一、读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育人目标之旨向 ①读懂阅读专题设置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之旨向; ?? ②读懂写作专题设置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之旨向; ?? ③读懂自主学习助学系统; ?? ④读懂选文所蕴含的文化理解和传承之道。 ?? ① ① 读懂阅读专题设置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之旨向 学生认知结构受教材知识结构的影响很大。奥苏伯尔认为:不断分化、综合贯通是人认知组织的原则。任一学科的知识会在头脑中组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最具包容性的观念处于这个层次结构的顶点,其下面是包容范围较小的越来越分化的命题、概念和原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就是按此原则组织和呈现的:在纵向上,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由一般到具体,不断分化的原则;横向上注重融会贯通,加强章节间联系。 七年级 级 具有普遍意义的阅读策略和方法 (一般领域程序性知识) 朗读 1.学习重音、停连,通过朗读体会诗文思想感情; 2.把握全文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变化。 默读 1.以一定速度读完全文,学会抓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了解文章大意;2.圈点勾画,厘清作者思路;3.做摘录,概括文章中心。 快速阅读 通过寻找关键词语等方法提高阅读速度,调动自己体验,深入理解课文。 精读 1.品味关键语句或段落含义及表达妙处,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思想感情;2.把握作品抒情方式,感受作者情怀,学做批注,记下体会;3.注重熟读精思,发现关键语句,把握文章重点和意蕴。 略读 1.略读同类文章,根据目的确定阅读重点;2.学习托物言志手法,建议比较阅读。 浏览 提取主要信息,思考和质疑。 八年级 级 文体阅读策略和方法 (特殊领域程序性知识) 读方法、采访和写作 回忆性散文、传记 了解文体特点,学习刻画人物方法,品味语言 散文 品味语言,理解作者感受和思考,了解不同散文特点 说明性文章 说明对象特征、说明方法、说明语言 演讲稿 把握演讲词特点,撰写演讲稿,参加演讲比赛 游记 了解游记特点,把握作者游踪、写景角度和方法,品味语言,积累精妙语句 九年级 级 现代诗歌 欣赏、朗诵、创作诗歌; 把握意象,体会情感哲理。 议论性文章 把握观点,理清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材料,理解材料和观点之间联系;了解观点,学习思辨方法;学会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自己见解。学习并运用文艺欣赏方法。小说 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题和社会意义;欣赏语言,了解多样风格。 戏剧 剧本阅读策略(情节和冲突、人物、台词、舞台说明、主题),排练和评议。 ?? 横向: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一方面注重“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构建,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单元间内在联系。 ??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构建:构建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以更好地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教读课功能是举例子、给方法;自读课功能是用法;课外阅读则指向于阅读经验积累中学生自主学习力的养成。 ?? 心理学依据:程序性知识的掌握须在一段时间内,接触不同复杂性问题后方能逐步达到熟练水平。九下现代文单元都是教读2篇,自读2篇,文言文单元是教读3篇,自读1篇。如九下第一单元: ?? 九下第一单元现代诗歌阅读 主题 题 单元提示 课文 生活咏叹 第1段:阐明诗歌文体特征,即语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节奏,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样。 第2段:反复朗读、感受诗歌韵律;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人情感,理解诗中哲理。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用一系列意象,抒发对祖国的情感;四节,四类意象,蕴含不同层次情感:感叹祖国沉重历史—呼唤美好生活憧憬—赞颂祖国新貌—倾吐献身热望。 拓展阅读:舒婷《思念》幻灯片 9 2.*梅岭三章/陈毅 组诗,两组意象(“泉台旧部”“血雨腥风”,概括革命征程艰辛,表达缅怀;“十万旌旗”、纷飞的捷报,表达不屈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信念)。把握意象,体会革命者深沉博大、炽热激越情感。 拓展阅读:蔡和森《少年行》幻灯片 10 3.*短诗五首 月夜/沈尹默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 断章/卞之琳 风雨/芦荻 统一 /聂鲁达 把握意象“顶高的树”“山茶花”等,情感和哲思;知人论世 拓展阅读:北岛的《迷途》、顾城《小巷》 4.海燕/高尔基 散文诗:兼具诗的意境与激情,散文的语言与形式。把握核心意象、两组意象(海鸥、海鸭和企鹅;乌云、狂风、雷鸣)及其象征意义 拓展阅读:茅盾《雷雨前》幻灯片 11 拓展阅读 ?? 思 思 念 ?? 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1978年5月 ?? (选自《舒婷的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拓展阅读 ?? 少 少 年 行 ?? 北上过洞庭有感 ?? 蔡和森 ?? 大陆龙蛇起,乾坤一少年。 ?? 乡国骚扰尽,风雨送征船。 ?? 世乱吾自治,为学志转坚。 ?? 从师万里外,访友人文渊。 ?? 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 ?? 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 ?? 虽无鲁阳戈,庶几挽狂澜。 ?? 凭舟衡国变,意志鼓黎元。 ?? 潭州蔚人望,洞庭证源泉。 ?? 雷雨前 ?? 茅盾 ?? 清早起来,就走到那座小石桥上。摸一摸桥石,竟像还带点热。昨天整天里没有一丝儿风。傍晚响了一阵子干雷,也没有风,这一夜就闷得比白天还厉害。天快亮的时候,这桥上还有两三个人躺着,也许就是他们把这些石头又困得热烘烘。 ?? …… ?? 霍!霍!霍!巨人的刀光在长空飞舞。 ?? 轰隆隆,轰隆隆,再急些,再响些吧! ?? 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 ?? (选自《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文库—茅盾代表作》) ② ② 读懂写作专题设置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之旨向 ?? 纵向:从七上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良好写作习惯开始,七下至九上,逐步培养记叙性文章、说明性文章、议论性文章,游记、演讲稿、传记等实用类文本的写作能力,九下侧重于“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修改润色、有创意地表达”作文程式学习。 ?? 九年级下册写作专题设置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学习扩写 审题立意 布局谋篇 修改润色 自选话题,谈自己对剧本和戏剧表演的认识。 有创意地表达 除“扩写”改编式写作、剧本和戏剧表演评论写作之外,九年级下册写作专题围绕“作文程式学习”设置。 写作专题设置遵循一般——具体——一般的学习规律。 ?? 横向:各单元写作专题设置尽量与本单元阅读学习重点相配合,注重搭建台阶,突出支撑性和指导性。如第一单元的写作设置为“学习扩写” ?? ?? 单 单 元 元 阅 阅 读 写 作 主题 阅读策略 课文 一 生活咏叹 学习诗歌,感受诗歌韵律,把握诗歌的意象,理解诗人情理和诗中哲理。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2*.梅岭三章/陈毅 3*.短诗五首 月夜/沈尹默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 断章/卞之琳 风雨吟/芦荻 统一/聂鲁达 4.海燕/高尔基 学习扩写 写作指导 一、忠于原文。 二、找准扩写点。 不同体裁文章,扩写着重点不同。 三、特别注意文章内容的一致和连贯。 不同体裁文章 记叙性文章 忠于原文中心和人物形象 补充情节和细节,增加对人物、环境的描写等 说明性文章 忠于原文说明对象 补充材料,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丰富对说明对象的介绍 议论性文章 忠于原文观点 进一步补充论据,阐释观点 ?? 写作实践 ?? 与本单元现代诗歌阅读学习重点相配合,设置了说明性语段扩写题:针对诗歌“用意象表达情感,语言凝练,讲究节奏和韵律”三个特点,各举一两个恰当例子并对例子进行分析,从而更具体表现自己对诗歌特点的认识。 ?? 记叙性语段扩写为记叙性文章,如晋公子重耳及随从在五鹿接受土块。 ?? 议论性语段扩写为议论性文章。明代胡居仁对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 ③读懂自主学习的助学系统 ?? 形式和功能的完美统一。 ??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从内容到形式,均注重构建利于学生自学的助学系统,如单元提示、预习、注释、练习、阅读提示、知识补白、阅读链接等,力求使教材既是“教本”,更是“学本”。如九下小说单元助学系统的设置。在九上小说单元已设置“梳理小说情节,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结合生活体验,理解主题”单元目标之后,九下的小说单元目标等助学系统设置为: 单元目标 课文 助学系统 第1段:小说文体特征,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第2段:①梳理情节, 分析人物形象;②对小说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小说社会意义;③欣赏语言,了解小说多样化风格。 5.孔乙己 预习:“孔乙己”称呼的由来,带着问题读课文。孔乙己给你的印象。 思考探究:1.结合具体描写,联系人物所处社会环境,谈谈你对孔乙己是个怎样的人的理解;2.贯穿孔乙己故事的笑;3.欣赏语言 积累拓展:4.换叙事视角讲述故事;5.结合小说内容,阐述谁是小说主人公。 6.变色龙 预习:《变色龙》会写怎样的人?小说讽刺意味的体会。 思考探究:1.梳理情节,复述课文;2.奥“变色”原因?人物形象具有的社会意义。3.课文讽刺效果的达成。 积累拓展:4.演小品,谈对奥、叶尔德林、赫留金衣着、表情、语言、动作的设计。 7*.溜索 批注 阅读提示:小说内容;马帮汉子群像;叙事角度;语言。 8.*蒲柳人家(节选) 阅读提示:课文节选在整部小说中的位置;人物塑造(三个主要人物: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富有特色的语言。 ?? ④ 读懂选文所蕴含的文化理解和传承之道 ?? 文化的重要性。一方面,人心统一的基石就是文化认同的统一。另一方面,“全球化”正让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同世界互动中的作用更直接、更现实。文化作为历史文明的积淀和社会发展方向的引领,不再仅是发展手段和支撑,而是能解决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内力。发达国家正依托其生产、管理方式以及各种产品进行强势文化的全球扩张渗透,尤其是通过文化产品的国际流通,把其携带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通过外在时髦形态对各国青少年产生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文化力成为事关国运兴衰、社会文化安全、个人精神发展的“持久动力”。 ?? 语文“文化立人”之途径 :阅读中的潜移默化。 中学生理解、吸收选文所蕴含的先进文化精神内涵,内化于中国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之心,外化于中国文化自强之行。它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文化立人”方式之讲究。如文道统一。如第9课《鱼我所欲也》积累与拓展第四题: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 《梅岭三章》 ?? ?? 九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文 文化理解和传承 第三单元 9.鱼我所欲也/《孟子》 10.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1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12.词四首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汲取前人思想精华,获得情感激励,在人生之途中,学会选择和坚守。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左传》 22.出师表/诸葛亮 23.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24.诗词曲五首 十五从军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过零丁洋/文天祥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从不同角度了解古人政治生活,感受古人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 九下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传承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2.梅岭三章/陈毅 3.短诗五首 月夜/沈尹默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 断章/卞之琳 风雨/芦荻 统一/聂鲁达 4.海燕/高尔基 爱国之歌: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 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独立不倚、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 戴望舒1944年所作悼亡诗 卞之琳1935年所作哲理诗 直抒胸怀的战士般的诗 1905年革命前夕,赞扬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无产阶级战士 5.孔乙己/鲁迅 6.变色龙/契诃夫 7.溜索/阿城 8.蒲柳人家/刘绍棠 《呐喊》1918 1922鲁14篇,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对旧中国制度和部分陈腐观念剖析和否定,忧患意识、呼唤变革。 19世纪80年代俄国社会,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揭露警察宪兵制度的黑暗。 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的沉着冷静、无所畏惧、气定神闲的英雄本色。 20世纪30年代,热情赞颂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侠肝义胆、扶危济困、嫉恶如仇 ?? 二、遵循用对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基本要求 ?? 1.具备单元整体教学观念 ?? 将单元能力点分散到各课,分步骤、有计划进行训练(纵);各课学习重点应前后勾连,反复强化、巩固,稳步推进(横)。如九下第二单元: 九下第二单元 单元能力点: 1.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对学会欣赏小说语言,了解小说多样化风格。 2.对作品内容、主题有自己看法,初步理解作品社会意义;并理解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增长见识,助力于精神成长。 3.积累阅读体验,掌握中短篇小说阅读策略,提高小说鉴赏能力。 课文 5.孔乙己 6.变色龙 7.溜索 8.蒲柳人家(节选)要点解析 1.描写具体,形象典型;2.结构清晰,构思精巧;语言精练、深刻。 1.前后五变,形象鲜明;2.夸张对比,讽刺意味浓。 1.正侧结合,有主有次,马帮英雄本色尽显;2.语言简洁有力,叙述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1.人物塑造,手法多样;2.乡土气息浓郁,语言民族风格鲜明。 学习重点 1.找出与孔乙己相关的描写,并分析人物形象; 2.探究课文以“笑”贯穿故事的意图,把握主题; 3.品析语言,了解鲁迅小说语言精练、深刻的特点。 1.梳理“变色”经过,分析“变色龙”形象; 2.分析奥变色的深层原因,认识该形象社会意义,理解主题; 3.赏析运用对比、夸张等达到讽刺效果的写作风格。 1.运用教读课文所学方法赏析首领及马帮汉子形象; 2.在梳理情节、分析形象基础上,对作品主题有自己的解读; 3.欣赏小说干净、洗练的语言风格。 1.自读课文,赏析三个人物形象; 2.欣赏小说有特色的语言。 ?? 岳阳楼建筑中榫卯结构的启示: ?? 榫(sǔn)卯(mǎo)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成为一体。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做一点改变,就可以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以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 2 . 运用“1+X” 教学实现“ 三位一体” 阅读教学体系育人目标 ?? 如何促进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策略和自我阅读能力? ?? 应使学生有机会在不同阅读情境中接触不同的书面文字材料来试用自己的阅读策略。这样,学生才能领会随着文章特点的变化,自己的理解策略也应有所调整。 ?? ?? “1+x”教学设计偏差及正确认识: ?? (1)偏差表现:将“+”理解为同主题多篇文本或同一作者多篇文本的加法式堆积,没有阅读策略、方法的小结和指导,没有用阅读策略和方法之线将教读和自读、课外阅读串联起来并建立有机联系,更没有语文能力在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中的逐层落实与巩固。如七下第二单元: 七下第二单元目录 黄河颂 教读 01 最后一课 教读 02 土地的誓言 自读 03 木兰诗 04 05 学会抒情 06 综合性学习 单元提示第二段:本单元继续学习精读。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体验和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感受作者情怀。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单元目标: 1.感受家国情怀,说出自己的体验; 2.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体会作品抒情方式; 3.细心揣摩课文中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 阅读方法:精读;阅读策略: 体会抒情方式,做批注。 本课的设计是课前准备用“了解黄河历史”拓展学生视野,激发着学生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导入新课后以“欣赏黄河颂歌”将学生引入课文情感的波涛,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中间研讨“探究黄河精神” 激发爱国热情。重点分析直接抒情,并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为黄河写一篇小作文。家庭作业“咏唱黄河歌曲”是活动形式的变换,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 X X 的链接点在于“黄河”。从黄河的起源至黄河的历史,从黄河的古诗名句至黄河的歌曲,再概括出黄河的精神。 《黄河颂》《黄河颂》 01 《最后一课》 教学本文,应该着重引导学生体会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分析,理解典型环境对于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学习课文高超的写人技巧,逐步提高叙事能力。 本篇课文的重点在于分析人物形象,品味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体会文章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为本篇课文的难点。 03《土地的誓言》 《土地的誓言》就是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即作者要回到故乡的身边……愿意付出一切,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他的面前,或是他的坟前。这是一篇抒情美文,在仅有的两段文字中,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选用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画面,前段描绘了沦丧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后段叙述作者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大量排比造成了逐渐增强的气势;运用呼告,直接抒发对土地的热爱、怀念和眷恋,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且不惜献出生命的时代强音。 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本课的难点在于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X X 的链接: ?? 学生课前预习准备: 1.查阅端木蕻良和东北作家群相关资料,了解作者。阅读有关东北作家群的作品:萧红的《呼兰河传》,端木蕻良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江南风景》,短篇小说集《土地的誓言》《憎恨》《风陵渡》等。 ?? 2.查询“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影视资料 。 ?? 3.查询有关东北地理风貌的图片资料 。 ?? 4.查询中国失去的国土资料 :外蒙古,1949年被划出;唐努乌梁海,已被划入俄罗斯;帕米尔地区,2000年被划入塔吉克斯坦。还有的领土没有实际所有权,藏南地区9.3万平方公里,至今被印度占领;南沙群岛,共56个岛礁,中国现在只控制8个,钓鱼岛6.3平方公里,至今被日本控制。 ?? 5.欣赏音乐《松花江上》。 ?? (2)正确认识“1+x”教学 ?? “1”即单篇教读课文,“x”即自读课文、课外阅读文本,“+”即迁移运用、举一反三。在单元能力目标统帅下,首先通过教读课文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某一种阅读策略、方法,形成对专业阅读行为或某类文体阅读的良好认知结构和阅读策略,再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有指导的自学中迁移、初步运用这一阅读策略和方法,最后在课外阅读的多次阅读体验中反复运用、巩固,并内化为自身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如九下第二单元: 课文 学习主要环节 九下第二单元 5. 孔乙己 / 鲁迅 1.初读感知孔形象(预习检测,谈印象); 2.再读分析孔形象(结合具体描写分析孔性格,补写“手”的描写); 3.三读理解主题(读描写知变化;品味描写人们“笑”的语句,体会“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凉薄”;品读结局,理解主题); 4.小结:小说阅读策略; 5.拓展延伸:换视角讲故事; 拓展阅读:金克木《孔已己外传》 6. 变色龙 / 契诃夫 1.梳理情节,了解奥在办案中态度和裁断的变化,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2.分析奥“变化”深层原因,理解人物形象社会意义,把握小说主题; 3.细读对比、夸张文字,品味作品讽刺意味; 3.联系生活体验,谈其他“变色龙”及自己对他们的看法。 4.小结:了解小说多样化风格,学会阅读小说。 拓展阅读:契诃夫《胖子与瘦子》 7*. 溜索 / 阿城 1.课前查资料了解怒江、马帮和溜索; 2.概括小说内容后,运用教读课所学方法赏析首领和马帮群像; 3.理解小说主题及其社会意义; 拓展阅读:《棋王》 8*. 蒲柳人家(节选)/ 刘绍棠 1.本单元前三课学习方法小结,解答学生疑惑; 2.运用所学方法自主赏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 3.了解作者乡土情怀,理解小说主题及其社会意义; 4.写身边熟悉的人。 拓展阅读:《蒲柳人家》 3.古诗文独立阅读能力培养 对通篇文白对译和繁琐语法分析文言文教法的批评:翻译几个难句固属必要,但通篇一句不落地译出来,往往使初学者“得鱼忘筌”,把注意力倾注在译文上。而过多地讲语法规则,则无异于给刚学会唱歌的儿童讲共鸣原理。所谓语法规则都是从大量的具体语言现象中概括出来的,不熟悉具体语言现象,即使你讲得正确无误,学生也未必真正理解,更谈不上实际运用。(复习阶段可梳理归纳) 语感首先来源于听和说,需要“活”的语境;文言虽非供听说,却可通过读来补救。在诵读中会意,感知文言表达特点,积累语言素材。从长远来看,其效果比让学生借助完整译文来了解文章大意要好得多。 记诵三要素:口熟;利用支撑点,即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以关键语句为支点将全篇贯穿起来;掌握文章理路,即理清各层次间的逻辑关系,从而顺畅背诵。 教师指导下的诵读练习:一是指导须具体,“因读音涉及词义,停顿涉及句子的组织,语气涉及虚词的作用和作者感情,读得正确反过来促进对文意的理解”;二是教师起示范作用,领读特别是领背。 《我教语文——张必锟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欣赏品味。 此外,文言文学习须注意文言、文章、文学、文化的统一。如九下第六单元: 主题:阅读古诗文,感受古人智慧,体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语文要素:熟读成诵,摘抄精彩句段;回顾已学文言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理解词语古今意义差异,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0. 曹刿论战/ / 《左传》 第一课时 1. 朗读体验:读准字音、停顿,了解大意,相机指导; 2. 疏通文意,注重积累、分类梳理。如文言实词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区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3. 整体感知:文言演读、白话演读、齐读,分段概括,理清思路; 第二课时 4. 分角色朗读; 5. 文章内容、结构探究:鲁国以弱胜强原因、详略安排、对曹刿和鲁庄公的认识; 6. 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传承。 7. 拓展阅读: 《田单将攻狄》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 《战国策》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2. 再读课文, 积累梳理、 疏通文意 ; 3. 内容 探究,释疑悟理 :三问答 三类比 三赏赐 三变化;邹忌劝说方式 拓展阅读:《战国策 · 燕二 · 陈翠合齐燕》 22. 出师表/ / 诸葛亮 进谏:讽谏、直谏;《诫子书》 1. 朗读课文,了解诸葛亮和 “ 表 ” 文体特征,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语气; 2. 分类积累词汇,疏通文意; 3. 文章内容探究(三建议,一追述,一表明) 拓展阅读:《三国志 · 蜀书 · 诸葛亮传》 23. 诗词曲五首 十五从军征(古乐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歌行)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词) 过零丁洋/文天祥(律诗)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散曲) 呈现古代诗歌发展过程中的各类型:古体诗(古乐府、歌行),近体诗(律诗、词、曲)。在理解诗歌意蕴基础上,比较赏析不同诗歌体式的艺术风格,了解古代诗歌发展脉络。3.不懈追求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卓越 ①把握教学起点和教学高度; ②注意融会贯通,前后对比 ?? ①把握教学起点和教学高度 ?? 如九下第四单元: 主题:读书与艺术鉴赏 语文要素:了解作者观点,学习思辨方法;发现疑难问题,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学习文中介绍的文艺欣赏方法,迁移运用到欣赏实践中。 13. 短文两篇 谈读书/弗朗西斯·培根 不求甚解/马南邨 比较阅读 内容:读书。前者侧重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方法及其好处;后者论证读书也要不求甚解(虚心,前后贯通); 论证方法:前者为随笔,哲理散文,比喻论证;后者为驳论文,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14.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层层阐述,思路清晰 一、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什么是意境/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二、怎样获得意境?(深刻认识对象,身临其境、长期观察;高于现实;有感情) 三、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 该文语言易懂,但因内容涉及中国山水画创作,学生会因对这一领域的不熟悉而读不懂,故针对学情在课前安排以下教学内容:欣赏几幅李可染山水画,了解李可染对中国山水画的独到观点及其在变革山水画中的贡献。 15*. 无言之美/朱光潜 艺术家创作时要讲究“无言之美“,即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学情: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1924年撰写的第一篇美学文章。文章中有美学专业词汇,如“美术”一词,指具有美学意义的活动及其产物,如绘画、雕塑、文学、建筑、音乐、舞蹈等。因对美学的不了解,学生在读时会云里雾里,尤其是课文前七段,非常晦涩难懂。故在学生自读时,须提供资料,让学生对美学研究内容有大概了解。在论证观点时,材料来自绘画、雕塑、音乐、古代文学作品,提供一些有关这些材料的铺垫性资料,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叶圣陶 节选自《文艺作品的鉴赏》 观点: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驱遣想象,透过文字进入作品意境。 关注一诗一文鉴赏示范(王维《使至塞上》、高尔基《海燕》) ?? 2013年11月22日下午,李可染先生的水墨巨制《长征》最终以1.075亿元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的拍卖纪录。李可染的作品既含正气,又有清气,雄拔沉郁。李可染及其艺术何以赢得“身前身后名”,是一件值得探究的事。 ?? 出生于徐州的李可染其实是一个苦孩子出身,其父先为农民,后为渔民,双亲均是目不识丁。李可染因为好奇而早入艺途,因为颖异而常遇贵人,年少时有乡贤钱食芝提携,继而得林风眠赏识,复而为徐悲鸿推崇,更有齐白石、黄宾虹并世两昆仑为其靠山……而李可染成就大业的根本原因则是他自身追求的高迈。1954年,李可染为变革山水画,镌“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两方印章,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广州美院李公明评价李可染“在新中国画改造过程中,李可染的写生山水和红色山水在这一传统中所取得的成就是具有原创性意义的”。 ?? 中国山水画从元代开始走上“为强调主观的逸气不惜牺牲客观形似的道路”,到明清两代发展为愈来愈忽视客观现实,脱离人民生活的偏颇病态道路,把中国画带进了形式主义牢笼中去。 ?? 李可染创造性贡献就是将西画写生同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观物取象方式进行了衔接,创立既传统又现代的新山水画图式。融合中西绘画观物取象,不露痕迹,并不容易。西式写生观物取象,符合人类视觉习惯,有生活的现场感和真实感,缺点是视野受约束,精神空间大小想象力不够。中式观物取象,现场感和真实感不够,但天马行空,御风而行,自由驰骋,有“宇宙在乎手”的精神气魄。观物取象的方式是文化习惯。 ?? 自从生活中写生为山水画创作了必由之路,新老画家们都开始写生。大家想尽一切办法去用笔墨画劳动场面、建设工地、工厂、铁路等物,于是,山水画里,烟囱林立,车水马龙…….而李这个“始作俑者”,从1956年开始,他把注意力从外在的喧哗转向了内在的宁静,,从热闹的景象转向深邃的意境。他在中央美院给学生讲课时,就提到“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 ——《漫谈山水画》,原载《美术》1959年第5期 ?? ?? ②注意融会贯通、前后勾联 ?? 九年级议论性文章单元目标设置 ?? 思辨能力(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分析,清楚准确、明白有力说理) 思辨方法 单元 课文 单元目标 九上第二单元 理性思辨 6.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 8.*论教养/利哈乔夫 9.*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 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清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九上第五单元 锤炼思想 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18.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幻灯片 40 19.谈创造性思维/罗迦·费·因格 20.创造宣言/陶行知 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者观点; 分析议论文所用材料,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联系,掌握论证方法; 联系实际进行质疑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九下第四单元读书鉴赏 13.短文两篇 谈读书/弗朗西斯·培根 不求甚解/马南邨幻灯片 41 14.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幻灯片 42 15.无言之美/朱光潜幻灯片 43 16.驱遣我们的想象/叶圣陶幻灯 44 了解作者观点,学习思辨方法; 发现疑难问题,独立思考,有自己见解; 学习文中介绍的文艺欣赏方法,迁移运用到欣赏实践中。 九上 18.怀疑与学问/顾颉刚 ?? 顾颉刚,中国历史学家。1920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22年与胡适、钱玄同讨论群经辨伪问题,开始复兴历史上的疑辨运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1926年,顾颉刚编成《古史辨》第一册,中国史学界出现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 ?? 标题表面是并列,实际上重点谈怀疑的重要性。治学须有怀疑精神,怀疑才能辨伪去妄、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 13 短文两篇 ?? 主要学习流程: ?? 一、对比阅读,把握两篇文章内容。 ?? 1.朗读《谈读书》,理清作者思路; ?? 2.回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了解驳论文特点;快速阅读《不求甚解》,思考作者观点及论证过程; ?? 3.谈两篇文章内容的异同。 ?? 二、了解文章论述特点的异同。 ?? 1.两文的论述角度、写作方法异同辨; ?? 2.《不求甚解》论证方法。 ?? 三、小结。 ?? 14.山水画的意境 ?? 主要学习流程: ?? 一、导入:欣赏李可染山水画; ?? 二、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如何欣赏山水画?好的山水画,意境和意匠都得有。 ?? 三、探究讨论,走进意境。 ?? 讨论一:作者为什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 讨论二:怎样获得意境?作者认为要做什么? ?? 讨论三: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思想感情。 ?? 四、当堂作业:运用关于意境的论述欣赏古诗词。 ?? 15.无言之美 ?? 主要学习流程: ?? 一、导入; ?? 二、理解“无言之美”。 ?? 自读引论部分,了解作者话题。 ?? 对“美术”的理解。言≠意,言=意,无言之美。 ?? 三、感受“无言之美”。 ?? 自读本论部分,了解作者观点,分析材料和观点的联系。 ?? 16.驱遣我们的想象 ?? 主要学习流程: ?? 一、联系《无言之美》结尾观点句,引入对本文的学习; ?? 二、自读课文,了解论据,把握观点; ?? 三、自读第8 9段和第11 13段,学习驱遣想象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 四、运用方法鉴赏,展示点评小结。 ?? 学习思辨方法 ?? 良好思辨习惯的养成需要练习慎思和明辨。 ?? 一、慎思:审慎地确立观点 ?? 思辨的前提:概念界定。概念约定,在定义领域内阐明自己观点。 ?? 观点的确立需多种条件。除普遍常识之外,作者须针对观点确立所需的理由和条件不断地拷问自己:自己想证明什么?我的结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 二、明辨:清楚、明白而有条理 ?? 面对任何事情都会有逻辑、有条理地去解析。 ?? 分类讨论。如此次培训内容安排;“一个人在哪些场合下会哭”,请列举尽可能多的不互相重复的答案;无言之美(思维的敏捷性和全面性) ?? 提纲、树形图、思维导图(工具)。 ?? 学习思辨方法不是学习干巴巴的逻辑知识,而是学习作者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 ?? 如:《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课后习题第四。 ?? 再如:学了《驱遣我们的想象》后,提供语言材料要学生发挥想象,透过文字进入意境进行鉴赏。 ?? (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2)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3)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八下《社戏》) ?? 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先前学习和新学习影响是双向的。 ?? 谢谢聆听! ?? 敬请批评指正! 口语交际 辩论 交际 目标 1.了解辩论的意义,了解辩论赛的活动形式,活动程序。 2.通过周密详细的准备,组织一场辩论赛,动员全体同学参加。 3.通过活动,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情景导入 历史上很多有智慧的人,都是口才好,能言善辩的人,诸葛亮舌战群儒,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功业,张仪凭三寸不烂之舌,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在当今社会,辩才更受到人们的重视,大到联合国关于国际事务的争端,小到在日常生活问题的分歧,都可能有辩论。请你也走上辩论台,体验一下“辩才无碍”的感觉吧。 交际 指导 1.成立组委会,由组委会聘请老师、家长作为评委,确定辩论赛的程序,确定辩题等。 2.组织队伍。对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人,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分别担任一辩、二辩、三辩和四辩。并明确4位辩手的分工。 3.确定主持人,制定比赛规则。 一、辩论赛的准备工作 小组拿到辩题后,首先要明确正方和反方的论点,设计辩论提纲。紧密围绕要点搜集材料。材料类型尽可能丰富一些,可以搜集名人名言、历史事实、事件、权威数据、调查报告等,明确己方的辩论思路,想好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用哪些材料支持论点 交际 指导 交际 指导 1.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明确一辩、二辩、三辩和四辩的分工:一辩提出观点;二辩补充一辩,并对对方一辩的观点提出质疑;三辩主要负责自由辩论,双方在自由辩论时,三辩一般要发挥主力作用;四辩总结陈词。 交际 指导 2.由小组紧密配合写出各辩手的辩词。同时,还要考虑对方可能使用的论据与论述思路,推测对方可能出现的漏洞,构想己方批驳的思路。准备后之后,可以在组内进行对辩练习,请老师对正反双方进行点评。 交际 指导 辩论赛一般分为立论、攻辩、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几个环节。每个环节正方反方轮流发言,所用时间大致相等,辩论赛进程由主持人控制。辩论结束后,由评委对双方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决出优胜者。 二、辩论赛实施过程 交际 指导 1.表达清晰,声情并茂。辩论应该用普通话进行,发言过程中口齿清晰,语速正常。辩论要晓之以理,也要动之以情,要注意根据表达的需要,调整语速、语气、语调。 三、辩论的原则和技巧。 交际 指导 2.观点鲜明,协同作战。立论时,一定要鲜明地表达己方的观点,切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词。辩论需要团队协作,在辩论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内部观点的一致性,不要出现同意对方观点、失去己方立场的情况。 交际 指导 3.善于聆听,快速反应。善听是善辩的前提。辩论赛中,自由辩论阶段是最紧张也是最精彩的环节,由于有时间限制,而又没有底稿,需要辩手自由发挥,这时最容易忙中出错,所以辩手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听清、听准、听懂对方的发言,快速思考,及时发现对方观点和语言表达上的问题,或者抓住对方论据的疏漏,或者指出对方论证方法的错误,给对方以有力的批驳。 交际 指导 4.要有风度,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辩论既是“智商”的交锋,也是“情商”的检验。辩论时,既要耳聪目明、能言善辩,也要保持良好的仪态风度;局势顺利时,不得意忘形、趾高气扬;暂居弱势时,也不要沉不住气,自乱阵脚。 交际 指导 一辩陈词:我方认为,逆境是不利于成长的。当我们生活在不论维持生存还是成就事来总感到困难重重,压抑苦闷时,就是处于逆境了,所谓逆境,就是不顺利的境遇,不顺利的境遇,能有利于成长吗?如果逆境有利于人的成长的话,那么我们以后在给朋友良好的祝福时,就不要说“一帆风顺”,而说“一帆风不顺”好了。 反方:逆境不利于成长 交际示例 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也在不断提高,我们的成长条件比以前“顺”多了吧?然而即使是这样,老师、家长、学校仍然在不断地为我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我们营造顺利的成长空间。不正是为了更有利于我们成长吗?孟母三迁的故事可谓耳熟能详,若是逆境有利于成长,孟母何必辛辛苦苦多次搬家呢?由此看来,古人就已经很清楚的认识到了:逆境是不利于成才的。 交际示例 有人说司马迁、贝多芬就是逆境造就的人才呀?可这个世界上又能有几个司马迁、贝多芬呢?况且,司马迁、贝多芬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处于逆境,更主要是因为他们坚定的决心,强大的意志力。更多的人在逆境面前变得意志消沉,选择了退缩、放弃。因此,我方认为:逆境是不利于人的成长的。谢谢大家。 交际示例 一辩陈词:我方认为,逆境有利于人的成长。首先,我方认为,人在逆境中,才能增长知识,发现不足,加以改进,才能取得进步。当我们发现走错路的时候,我们就会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就会离正确的路更近了一步。爱迪生花了20年的时间,做了5万多次实验,才能够成功地发明了电芯,有人问他,你怎么知道最后的成果一定是成功的呢? 正方:逆境有利于成长 交际示例 爱迪生告诉他说,成功不是惟一的成果,我有了5万多个成果,因为我吸取了5万多次的经验。 其次,我们认为逆境拓展了人的视野和格局,当我们发现,这条路比我们想象中走得更困难的时候,下一次,我们做的那种预期将会做得更高,准备将会更多,更充分。一个人如果预期他三分钟完成一个问题,结果他花了八分钟的时间,下一次,他就会做八分钟的准备,他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交际示例 第三,逆境有助于刺激我们的潜能,在路上我们有风险,有了挑战,才会激发出我们最大的能量,展示出更强的能力。 我们都看过《西游记》,都熟悉唐僧师徒四人一马西天取经的故事。他们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踏过了无数风霜坎坷,才取回了真经,成就了正果,这难道不正是逆境有利于成长的最好写照吗?谢谢大家。 ??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光,何必要和生活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呢。你在与不在,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你愁与不愁,生活都将要继续。时光不会因你而停留,你却会随着光阴而老去。 ?? 有些事情注定会发生,有的结局早已就预见,那么就改变你可以改变的,适应你必须去适应的。面对幸与不幸,换一个角度,改变一种思维,也许心空就不再布满阴霾,头上就是一片蔚蓝的天。一生能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很多事情,很多人已经渐渐模糊。而能随着岁月积淀下来,在心中无法忘却的,一定是触动心灵,甚至是刻骨铭心的,无论是伤痛是欢愉。人生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都不要错过了清早的晨曦,正午的骄阳,夕阳的绚烂,暮色中的朦胧。经历过很多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电视作文 观后感400字作文 题目自拟的作文 作文我的奇思妙想 我的老家作文 励志作文600字 中考满分英语作文 作文背景图 春节作文初中 人物作文300字 播种作文 放学路上作文 我错了作文 面对困难作文 叶圣陶作文 介绍春节作文 团圆的作文 迪士尼作文 关于运动的作文 银杏树作文 足球比赛作文 我的榜样作文 六年级作文题目 向日葵的作文 中国精神作文 勇敢作文 过节作文 跨年作文 的故事作文600字 作文万能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