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三乐”排序作文题解析及其优秀作文展示02

2020-09-24 15:20:01
相关推荐

高二(2)班 陈嘉怡若予我一题:把“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这三种关于“乐”的表达排序。我会答:自得其乐是先,助人为乐为次,而后知足常乐。依我看来,自乐可助众乐,众乐方能知足。何谓自得其乐,何谓助人为乐,何又谓知足常乐?我愿解之为:自得其乐是自我的安贫乐道,助人为乐是我助众人的安居乐业,至大道之行时则可知足常乐。我所理解的自得并非得到自由,也非得到身外之物质,而是获取自身精神的乐趣所在。我同范晔的想法相近,“安贫乐道,恬于进趣”,安贫乐道是志存高远的普通人士所爱好的事,淡泊名利是精神的可贵。在我眼中,助人为乐一定要是乐善好施,俗话说,莫以善小而不为,助人不限小善或大为。我愿跟随先秦文人的脚步,使天下男有分,女有归。虽然天下太平,万物安宁,是超然之界,是理想之境,但于今的社会,大可尽善尽美,大有进步的空间。至于知足常乐,则是知道满足,知恩图报,活在当下,那么就总是快乐了。我又为何会给这三个词排这样的顺序?自得其安贫之乐,则不会置助人之事不理。看看当今社会,许多人都是有私心的。“公益活动,参不参与?”“同事借钱,借还是不借?”这样的词语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甚至频频占领了头条。很多人想,我从中获取不了利益,于是我选择漠然视之。倘若,我可以无视这些财产利益,名声德厚;我可以甘于平淡,安于贫乏;我追求精神的高贵,灵魂的充实。那么,我会愿意参与做善事活动,为这些有急事相求的人,放慢自己的脚步,伸出援手。所以,我认为自得其乐是首要条件。自得而奉于人,助人可芳于心。常说,达则兼济天下。有关于慈善家李春平的一次善意捐献,有学者为此说: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啊,他阔达了,冷静下来时,却得不到任何一点快乐。他唯有奉献,援助,才会有充实感。我觉得他说的没错,我想,自得其乐的人,不一定会知足,也不一定会常乐。他会想要助人,会因为助人而乐。学者周老师说:“慈善的目的是人人互助,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换句话说,助人,这将收获人与人心灵沟通的乐趣。或许会在某一天,你需要帮助,你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帮助。在空闲时回想,在世界某一个角落,有人也有着同样的善心。这样,自得其乐的人,才会心满意足,会心一笑,甚至是知足常乐。自得而心顺,助人而心畅,心情顺畅而内心知足。纵观当今社会,追求物质的人数不胜数。当然,作为文化源远流长的文明大国,文化建设日益增强,一辈一辈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人也不断涌现。他们或许持与我一样的观点:自乐,助人乐,知足常乐。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可知足之足,常足。所以,我认为,自乐可助众乐,众乐方能知足。(指导:杨光亮)14.三乐三境界高二(2)班:温夏薇材料中短短几行字,向我们展示了乐的三种不同的表达——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对于这三种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自然而然的也会有自己对这三乐的先后顺序。 于我而言,一重乐境是助人为乐,再则是自得其乐,三就是知足常乐。为何是这样的排序?原因有三。 第一,助人能够纯净自己的灵魂。拉布吕耶尔曾说:“最好的满足就是给别人以满足。”即是说人足己足,人乐己乐。从小开始,我们就被教育助人为乐。像孔融般让梨推枣,如王安石般施粥赠饭,又或是雷锋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可,为何要助人呢?我相信,每个人小时候都曾有过这个疑问。对此,我的回答——助人是寻求内心的满足,是获得行善后的心安,是一种道德升华,而后就能净化自己的内心世界,纯净自己的灵魂。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说的不就是这样吗?第二,自得能够陶冶自己的情操。在灵魂得到净化之后,我们要做的是丰富自己的内涵,陶冶自己的情操——也就是说,要懂得自得其乐。就像“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的五柳先生,“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的摩诘居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靖节先生。他们已经从第一重乐境中脱离出来,过渡到了第二重境。他们是在为民为百姓求福祉,尽了一己之力之后,回归田园寻求自得。纵使田园生活清苦,他们不也都乐在其中吗?皆因自得,使其得到精神层面的富足,所以劳作带来的苦累也就算不了什么了。自得其乐,不仅成全自我的洒脱,更使人生升华到朴实无华的境界。因此,自得者,乐哉!第三,知足能够雕磨自己的心态。 人活一世,屈指数不过是几十年光景。所遇之事不计其数,何苦计较过多的得与失,这只会让自己陷入欲望的无穷深渊之中。所以,为免坠入这般深渊,我们应学会知足。知足,不是不思进取,不是甘于平庸;而是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是珍惜现有,满足拥有的自在生活,能够雕琢自身的心态,从而得到灵魂的提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早在近千年前,东坡就已经发出如此感叹。人生在世,世事岂能尽如人意?既然风雨难测,祸福难料,何不常持一颗知足心呢? 所以,综上而言,三乐三境界的排序,正是由纯洁,丰富,提升灵魂而来的。(指导:杨光亮)15.知足以助人,而后才自得高二(1)班:倪梓钊一种是颜回箪食瓢饮的知足常乐,一种是水浒好汉伸求正义的助人为乐,一种是陶渊明归隐田园的自得其乐,人们对这三乐的顺序有着不一样的见解,而我认为人们应当先是知足常乐,进而助人为乐,最终才能达到自得其乐的境界。知足常乐,并非在精神层面求得一隅安顿便不再进取,而是在物质层面上有着较低的要求,并安然自若。古人知足常乐的例子数不胜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成为了世世代代文人知足于物的写照,“回也不改其乐”化为他们于困境中常乐的缩影,“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咋占线了他们对天下大济的美好向往。他们不是追求高官厚禄,而是想通过做好官为人民造福。倘使不遇,那便让自己沉淀在泥土中,保持自身的低姿态的高洁,不再干涉他人。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上至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只为治洪济人奉献一生的壮举豪情,下至在黑暗舆论下依然搀扶老太太过马路的善良温暖。都是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痕迹,而这种自带的美好品性是不需史官记载的。助人为乐,表面上是在予人恩泽的过程中汲取快乐,助人谁都做得到,而“为乐”却不一定,不仅如此,我认为助人为乐,并非只是这样,它实质上是在兼爱之中,与他人构建良好深刻的社会关系,并从中寻求快乐。自得其乐凌驾于前二乐之上,因为它实在难以做到。陶渊明,苏东坡悠然自得源于对万物的宽容胸怀与博爱的心胸,他们能从万物之中汲取快乐而不仅仅是人际关系,同时陶渊明与苏东坡的自得其乐又有所不同。陶渊明在自然田园中自得,而苏东坡则在俗世平生中为乐。那么,为什么要这样排序呢?“唯有拥有在黑暗中也能一个人毅然决然行走的坚强,才能与擦肩而过的他人构建深刻的关系。”松浦弥太郎曾如是说。我们如果不知足长乐,整天为了名利而愁苦自叹,怎么会有那份“毅然决然行走的坚强”?“与擦肩而过的他人构建深刻的关系”其实就是助人为乐。原本素不相识的二人在此时此刻此地相逢。他们要么选择离去,要么选择在某一次相处中构建爱的联系,这便是“深刻的关系”。所以我们若不知足常乐,用自己的愁苦软弱之态去助人,怎能带来相互的快乐呢?若助人为乐是构建了深刻的人际关系,那么自得其乐,乃是与万物构建深刻的关系了。庐隐曾说“人们驾着一叶扁舟来到世上。东边飘泊,西边流荡,没有着落,困难是苦。但有的结束也何尝不感到平庸的无聊呢?”平庸的无聊自然是人们难以抗拒的,但万物都在改变,自得其乐的人总能在平庸之中与一株绚烂的花发生美丽的邂逅,得到极乐。知足以助人,而后才自得。乐的顺序如是排列,人生的尽头就不再是平庸。(指导:杨光亮)16.乐自已,乐别人 高二(1)班 知足常乐,知道满足的人会很快乐。自得其乐,自己在别人认为没有快乐、发现不了快乐的地方得到了乐趣。助人为乐,以帮助别人为快乐。三者关系可以相互转化。 我认为,在这进步快速的社会,竞争愈发激烈,只有懂得知足常乐,而后懂得自得其乐的人,最后才会去助人为乐。 知足常乐和自得其乐是助人为乐的基础。古人曾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也是这个道理,古人志向远大,想要为民做事。他们就必须是知足的才会做这件事。一如楚怀王雪中送炭。战国,楚冬下大雪,连走路都困难,他身着皮大袄,依然觉得冷,但他却想到百姓,下令把取暧的炭送至贫苦百姓手中。若非他知足,他能够使自已快乐,他又如何能够顾忌他人,去为他人着想呢? 助人为乐受知足常乐和自得其乐影响。胡九韶日日要去焚香,日日帮助他人。妻子笑着对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谈得上是清福?”他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战乱分离之苦,其次庆幸我们衣食无忧,最后庆幸家中无病人,狱中无犯人,岂不清福哉?天下的人,无论身在哪朝哪代,都身受其苦。人无力改变现实,只好改变自己,知足常乐,自得其东。若非他们幸福了,快乐了,他们以怎会有时间去助人为乐呢?若他们自己不快乐,以如何去设身处地去为他人着想?” 助人为乐,知乐常乐和自得其乐三者关系在古今大都相同。《五柳先生传》曾写:“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颜回他生活贫困,却能在苦中寻乐,乐自己,乐他人,为邻里帮里做些事。难道那时没有人跟他一样家境贫寒,吃不饱穿不暖,那为什么他们没做善事呢?因为不满足于现状,以致于不快乐。 反观当下,社会竞争愈发激烈,现代人正在拼命追赶时代前进的速度,竞争与挑战使得他们疲惫。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未尝没有过成绩的时候,但我们不懂得知足常乐,只知道与他人相争,争个头破血流,整日唉声叹气,低气压影响家人,弄得自己心烦意乱的。但总还有些人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使得他们在烦燥与喧嚣中,会自主过滤掉压抑与深沉,沉淀出一份亲善,澄澈出一种本真与回归,才能够保持本心,怀着善心去做善事。(指导:杨光亮)17.三乐高二(1)班:张穗仪若要将“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这三乐进行排序,我想我会选择将其排列为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意为自己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其旨在于自知其乐,怡然自得,不在乎他人的评价。自得其乐需遵从本心,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并遵守它。古人中不乏自得其乐者,如五柳先生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又如方山子的“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自得其乐,在于活在理想的状态里,而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找到理想的学习、生活状态,二者得兼,相得益彰,岂不美哉。知足常乐,重在“知足”,当然,这里的知足不是安于现状,也不是不求上进,更不是追求享乐,而是要懂得满足,不过分索求,得寸进尺。很多事情是需要适可而止的,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知足,《道德经》中记载道“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积极进取固然是好的,但凡事都应有个度,抄了这个限度,事情就会向恶发展,然而对于无止境的事,比如学习,我们就应勇于求索。所以,在生活上,我们应知足常乐,不过多追求享乐,而在学习上,我们应无限追求,学无止境。助人为乐,顾名思义,就是以帮助他人为乐,正如俗语“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自己的精神品质也会得到提升。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品质,它讲究的是自发地帮助别人,通过看到或感受到对方的快乐从而得到精神层面的满足,它应是纯粹的、纯洁的,不参任何杂质即不带有一丝利益关系的。这种助人为乐并不是要你看到什么都上去搭把手,事实上,这种帮忙更可能会扰乱他人阵脚,所以我们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先搞清楚状况,再尽量伸出援手。不要吝啬自己的帮助,因为有时候你的举手之劳,可能就会改变他人的一生。此三者看似是三种层面的乐,但实际上,他们之间联系紧密。自得其乐,在于遵从本心,得到思想上的解放,让你的思想自由翱翔,然而要做到像宋荣子一样“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是有点困难的,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在自得其乐的前提下,我们才可能知足常乐,我们感到知足,才开始会关注周围事物,由此才为我们助人为乐创造了条件。综上言之,自得其乐,遵从道德规范;知足常乐,学会感恩满足;助人为乐,提升精神品质。故自得其乐,其后知足常乐,而后助人为乐。(指导:杨光亮)18.追求精神理想高二(8)刘嘉怡过得一般时要知足常乐,自己过得好时要多助人为乐,而处于逆境时则要学会自得其乐。一个人,只要学会知足,快乐其实就在你身边。在人生的道路上,懂得知足常乐,你就可以在雪中读出温暖的春意;在夏日里可以体悟一丝丝清凉,太多的追求,只会让人活得太累,好高骛远、贪慕虚荣,令你永远不知什么是满足,也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得到的只是无尽的抱怨……保持一种放松心态,便可活得自在、快乐,每天生活得很充实、美好。有了知足,便可多一些助人为乐。一本杂志中有篇文章阐述道“你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你越吝啬,就越一无所有。”雷锋精神代代相传,他的助人为乐精神让人楷模——一次雷锋外出,一出检票口时,发现一群人围看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询问才知道这位妇女从山东往吉林的火车票和钱包丢了。于是,雷锋用自己的津贴买了一张火车票塞到大嫂的手里。他无私奉献,一次次温暖人心,一次次感动社会,照亮了新时代道德之路。雷锋一直以来生活简朴清贫,但他觉得足矣,想去帮助更多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佛说:柔和者,自然善良;大度者,自然超脱;深远者,自然开阔;有容者,自然喜悦;知足者,自得其乐,人生无常,心安便是归处。孔子对外人赞扬颜回时说道:“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自得其乐的更高境界是在于艰苦的条件下,不改其志,并能从中找到别人难以理解的乐趣。《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虽然生活清苦,没有丰衣足食,但是他爱好读书,并以读书为乐趣,从字里行间找到快乐。这或许是自得其乐的妙处,这是一种心境,一种淡泊与坚守的境界。总之,自得其乐就是别人发现不到的快乐,而自己却能体悟到这种不可思议的乐趣。其实现实社会中,人只要知足常乐的同时,多一些助人为乐,并能从中找出不一样的乐趣,这便是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就是自己主动去营造一种美好的精神状态。(指导:程正明)19.人生三乐,三乐人生高二(17)班:林颖欣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曾言道:“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那么在短暂的人生中,我们应如何拓展人生的宽度与广度呢?我认为首先应自得其乐,然后懂得知足常乐,最后学会助人为乐。 自得其乐,不负人生。 著名学者陶行知说过:“人生为一大事来。”法国画家约瑟夫·雷杜德,把自己的一生日献给了玫瑰花。任凭法国大革命大潮汹涌,政权更迭,甚至人头落地血流成河,他只管画他的玫瑰,整整20年,雷杜德以一种“独特绘画风格”记录了170种玫瑰的姿容,完成《玫瑰图谱》,那170种楚楚动人的玫瑰,成为世界经典。 雷杜德只为画玫瑰而来,只专注于一项事业,自得其乐,不负人生。 知足常乐,享受人生。 明朝学者胡九韶的家境很贫困,一边教书,一边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什么? 老子曾言:“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胡九韶的话语真真切切地诠释了这句话,知足常乐,享受人生的清福。 助人为乐,成就人生。 一个人活着的意义不能以生命长短作为标准,而应该以生命的质量和厚度来衡量。”这是不幸身患渐冻症的北大历史学在读女博士娄滔对生命的理解,本来前程似锦,可一切都被无情的病魔打碎了。令人感动的是,娄滔在遗嘱中表示,希望去世后能够捐献遗体,她希望医学能早日攻克这个难题,让其他因渐冻症而饱受折磨的人早日摆脱痛苦,而她的其他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尽可以捐给他人使用。 诗人臧克家有句名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娄滔就是这样当之无愧活在人们心里的人。 人的价值,没有贫富,只有丰富. 杨澜。自得其乐,沉浸于自己的乐趣中;知足常乐,享受命运带来的一切,无论好坏;助人为乐,方是人生最高境界。通过自得其乐,然后懂得知足常乐,最后学会助人为乐,一步步丰富自己的价值。 人生有三乐,三乐成就人生!(指导:程正明)20.人生三乐高二(17)班:张琪 如果将人生三乐进行排序,我会排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我认为自己获取的快乐是源泉,知足是对快乐的一种心态,而后去助人,乐上加乐。 自得其乐,让自己感到快乐才是根本。换种意思,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东晋的戴逵从小聪慧过人,对绘画和雕塑很有造诣。有一天,会稽灵宝寺请戴逵刻一尊一丈六尺高的无量寿佛佛像。佛像刻成了围观者都称妙,可戴逵左看右看,总是不满意。怕别人不好意思提意见,戴逵就躲到屏风后,听取参观者的意见,然后进行修改,这样反复多次,三年后才完成。由于戴逵在佛像中融入了中国人的形象,晋朝的佛像艺术自此别开生面。戴逵淡泊名利,一生隐居不愿出来做官,而他的哥哥则想着建立领兵拒敌的功业。太傅谢安问他哥哥:“你们兄弟俩人的志向和事业为什么相差这么远呢?”他哥哥说:“因为我忍受不了那份清苦,而家弟也改变不了他的乐趣。”跟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的事,自得其乐,正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怡然自得,超凡脱俗! 知足常乐,使自己克制欲望,得到更多的快乐。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正如纪昀所说,人要知足才能常乐。还记得那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吗?“你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皇帝的一句话,即刻断送了柳永的仕途。他悲伤过,徘徊过,但他最后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在勾栏瓦肆之地浅斟低唱,追寻自己的内心。朝廷只是少了一位小官,却成就了两宋的大词人。人不可贪得无厌,要知足,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助人为乐,体现人生价值。爱因斯坦说,看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在于他获得了什么,而在于他奉献了什么。帮助别人能使他人获益,更能使自己快乐。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快乐源自你我的帮助,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过的好时要助人为乐,过的一般时要知足常乐,处于逆境时要学会自得其乐。人生三乐,如三杯美酒,品一品其中的香韵,流经内心,口留余香,慢慢回味,美妙就在其中。(指导:程正明)21.快乐的阶梯高二(15)班 赵子园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追逐快乐的真谛,于是,便出现了多个关于快乐的词汇,知足常乐,助人为乐和自得其乐。在我看来,这三个成语即可解释出人生的意义:知足常乐后方能自得其乐,自得其乐后才能助人为乐。仿佛一条人生的阶梯,引领人们找到生命快乐的本源。知足者常乐,多想一下自己拥有什么,你就可以学会知足,同时你也会快乐起来。唐伯虎曾写下“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的诗句,与仕途擦肩而过的他并没有过分悲伤,反而因获得自由生活而快乐无比。“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纳兰容若的恬适生活令人沉醉,他满足所以他快乐。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乐观令世人感慨,仕途上的逆境并没有让他消沉下去,反而生出这样的大境界,怎不让人敬佩?人生好比一场梦,享受当下才能感悟出真正的自由,方能自得其乐。自得者常乐。《泰戈尔评传》中有这样一句:‘生命之河在它的一条岸边享受自由,在另一条岸边却受到约束。’遥望自由彼岸,有多少人能成功泅渡河水,撷取快乐果实?有,他,廉洁正直,始终固守心中的那片净土,人人都说只有达到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也是真自由,实则不然。在土木堡兵变后,瓦剌军兵临城下,千万铁骑就要踏碎一场盛世繁华的关头,他临危受命,挺身而出,一举粉碎了敌人的野心。随心而为,一身清白,“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活得自由,活得快乐。助人者常乐。“助人”小到给予犯错误者一个安慰的眼神,大到心忧天下百姓。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后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当天下的百姓都安居乐业之时,杜甫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吧!范仲淹和杜甫的快乐,是完成大义后的喜悦,建立在实现个人生命价值的基础之上,也是一种让人不得不心生敬佩的快乐。“知足”后“自得”,“自得”后“助人”,这是一架登上人生高峰的云梯。陶潜的归隐是一种快乐,柳永的认知自我是一种快乐,岳飞的精忠报国更是一种快乐。高度决定视野,快乐丰富人生。(指导:曹晶晶)22.三 乐高二(10)班:罗宝玲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是我对三乐的排序,它不是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的,是两边大中间小。 助人为乐排名第一,在字面上理解,它联系了自己和别人,是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的快乐。自得与知足在字面上便只是关乎自身。“独乐了不如众乐乐”从古流传至今的名句也诠释了众乐大于独乐。范仲淹也说“后天下之乐而乐”虽然助人为乐与范仲淹以民为乐的博大胸怀相差甚远,倒也是一种以他人快乐作为自己快乐的心怀。助人没有预警,没有前提,在身边只要有需要帮助的人便伸出援手,尽绵薄之力,猝不及防的快乐也就到到临。这种快乐也很简单,和扶老奶奶过马路被夸赞好孩子面红羞涩一样。尽管助人快乐简单,发生的几率却大,小乐常有即大乐自得其乐排第二。自得其乐的乐是乐趣,即自己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乐趣又与自己感兴趣的事相关联。像李白“烹羊宰牛且为乐”在那个怀才不遇的时代还抱有自得其乐的心理建设,也是放松自己的方式。自得其乐沦陷在自己的世界中。阿基米德则沉迷于他的数学乐趣,当然不是说在浴缸的沉迷,而是他在浴缸中了不起的发现,他知道可以根据水面上升情况算出王冠的体积与等量金子体积是否相等从而测定王冠是否渗入其它物质,于是他高兴的跑去找国王,却忘了穿衣服。这是其乐的忘我境界,突出了个人的快乐,自己的乐固然重要,但相对比众乐,我认为众乐的乐分布更广知足常乐排在最后。知足是对欲望的制止,它阻止了欲望继续生长,应对人的欲望无止境,是至高境界的快乐。《老子》中有言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知足常足矣。这种乐的境界想达到并非易事,它总有欲望在作祟,欲望与它唱反调,让人更偏向悲。但这种境界一达到,心灵世界也会变得不一样,也许会从充满野心的创业者变成只需要一份稳定收入又不劳累的工作者。这种乐带给人稳定,不浮躁,也使人更加成熟。把知足常乐排在最后不是因为它与助人为乐相比不重要,而是难以达到不论是以助人为乐也好,自得其乐也罢,亦或是知足常乐,它们对于自身,他人都很重要,只是助人与自得相比助人的乐分致大众,知足与自得相比更难以实现,所以将自得排在中间,便是两大夹小了。(指导:卢贤娇)23.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高二(16)班:赵堃 “乐”,自古以来人们就在追求着它的最高境界,“乐”可以归结为三种,每个人对它们顺序的理解都不同,我认为人应该是先知足常乐,其次自得其乐,最后再助人为乐。 知足常乐,为自己所拥有的感到快乐。每个人对快乐都应该有一个标准。孔子曾经说过:“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样一句话描述了颜回的生活极其的穷困清苦,但是即使是吃不饱,穿不暖,没有舒适的房子居住,别人都忍受不了的这种日子,他却因为还能学习而感到快乐。反观今日,也是如此。如果你还有想买的东西,先看看自己拥有的,也许就会觉得已经很知足了;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付出了努力却还未能得到回报,那就看看那些比你优秀却还在努力的人;如果你还在为自己生活的不如意在抱怨,那就看看那些甚至无法用眼睛观察这世界,正在黑暗中忍受痛苦的人,就会觉得自己已经很幸福了。自得其乐,为自己体会到的感到快乐。快乐的评判标准往往都在于自己。有些人因为物质世界所有的东西感到快乐,有些人因为精神世界所畅想的感到快乐。无论是哪种快乐,快乐的定义全依你自己。最重要的是自己能从中感到快乐就足够了。牛顿是物理学方面的奠基人物,在他取得成就之前,经常会为了脑中的一点思路去寻思一整天,有时甚至忘了吃饭。不少人对此表示不理解或是觉得不值得,但他却乐在其中。助人为乐,给予别人帮助,同时使自己感到快乐。王羲之的书法天下闻名,但是他轻易不肯给人写字。有一天,王羲之在路上遇见了一位贫苦的老婆婆,提着一篮竹扇在集市旁叫卖,却没有什么人去买。他看到后心里很是同情,于是就帮老婆婆在每把扇子上都题上字,随即一篮子竹扇很快被抢购一空,老婆婆立刻眉头舒展,而王羲之也为帮助了别人而感到高兴。帮助别人,也是让自己快乐的一种方式。快乐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找对顺序同样是个重要的事。人应该先为自己所拥有的感到快乐,是谓知足常乐,其次能够将自己对乐的理解升华,能够做到无事也快乐,即自得其乐,最后才能带着这份愉悦去帮助别人,感染别人,从而带给别人快乐,就做到了助人为乐。(指导:卢贤娇)24.知三乐晓人性之善高二(19)班 刘宛曾有古语云:“不可不知有生之乐。”而乐常有知足,自得,助人之乐,懂得知足的人心态平和,善于就平淡的生活中获得快乐。乐于发现平凡乐趣的人,心灵一定会是善美的,他们乐于助人,乐于将平静生活缀上人性的纯善。 故知三乐晓人性之善。知足常乐避贪。知足,是对自己现状的满足,讲的是一种淡泊物质的心态与清高自持的精神。子贡名列孔门七十二,是春秋时期的名商巨贾。其后辈端木叔散尽先辈所积之财,使全国百姓受之利惠,却被评价“义取君子,德超先祖”。这不正是知足的最高体现吗?现代有周恩来总理,两袖清风,终生无后,一心为国为民,把百姓的乐当成自己的乐,才会有千万百姓泪洒十里长安街。君不见古往今来有多少被打趴下的“大老虎”、被拍掉的“苍蝇”,这不正是犯了人性中的贪!贪权贪利,将人民为国所纳之财收入囊中,放纵自身贪欲,终是会自食恶果。故知足常乐是规避贪之恶性的良方,是君子之美德,乃生活大善。自得其乐避妄。自得其乐,顾名思义在很平常的生活中获得快乐,如果一个人做到了知足,那么他获得了走向自得其乐的一半——知足之人心态平和自然,善于发现平凡生活中的小趣,积小成大,聚小趣为一乐。我国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当如是也,尽管“草盛豆苗稀”他依旧活在悠然田园,不去痴妄如枷锁一般的官职。固守本心,迷途知返,乐于田间,得他人不得之乐,此为精神之大善。助人为乐避冷漠。以助人为其乐的人,必会做到享自知、自得之乐他们对于生活保持乐观,享受生活的一分一秒,一切都是值得欢欣愉悦的,助人只是为其美妙生活中顺手之为。俗话说:“赠人玫瑰,手人余香。”热心善良的人不会见到别人有难却袖手旁观的。也许曾经有过“老人摔倒在地没人敢扶”的令人心寒的社会问题,这正是当今人群逐渐冷漠的表现,但随后多起中学生扶老人、上班族扶老人等事件依旧刘我们知道助人为乐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的热心真诚则是心灵之大善。以知足常乐国始,自得其乐为中,助人为乐为终,可使我们避人性之恶,知晓生活、精神、心灵之善,这就是人性之善之美。这种品质指引着我们改造更为温暖的社会,亦是人生路上的指明灯。、(指导:邓向宁)25.三乐鼎立,寻得人生况味高二14班:曹湘豫“乐”,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惬意放达,亦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舍己为人。“乐”这一字充斥古今,流走于古色古香的书卷,诉说于生活处处。我亦悟出人生无论是拥有还是失去,都有三乐,即: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三乐鼎立,相辅相成,蕴含着为人处事的智慧与思考。拥有功名时要知足常乐才能做到自得其乐。“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东坡先生历经宦海沉浮,人生百态,却一直选择豁达明朗,知足常乐。在黄州,他度过了长达五年的贬谪生涯,一位从高处跌落低谷的人,心境自然是痛苦忧郁,但东坡先生不会让自己在世事中沉浮,他的身上始终有一种不为世事萦怀的恬淡与知足,所以才有了那么多他的趣闻轶事流传至今。从鲜衣怒马到风烟俱净,漫漫人生,他选择了拥有功名时知足,去寻求心中快乐的源头。知足,于他也是一种快乐吧,到最后,云烟散去,相忘于江湖。失去功名后要自得其乐才能做到助人为乐。痛饮狂歌飞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李白的人生,就像他的诗歌一样,跌宕起伏而又耐人寻味。他也曾和张载一样,有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一腔热血,却苦于无人赏识,便只能存在就与文字中寻得一方潇然忘我的天地。在酒中,他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在文字中,他抒发着自己的奇才,酒,让他忘却了世间的烦恼,只剩下心中理想的世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先生这般精湛的品论,足以看出李白在酒中赋诗的快乐与潇洒。从拥有到失去,李白都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悲伤,他将所有感情寄托于文字,将记忆融进一杯杯酒中,因为知足而自得其乐,游历大江南北,与文字和酒为伴,也应是快乐的。即使一无所有,在饱尝了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后也要做到助人为乐。刘盛兰是一位“五保”老人,七十三岁时老伴去世,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时能有人照顾,他开始了助学。从1998年的第一张汇款单到如今的累积的7万元,资助了100多名学生,刘盛兰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即使因为生病住进了医院,它也依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本是残年风烛,却选择助人为乐,发出希望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的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我们每个人都该思考的答案。他走过古稀,没有更多的言语,独以无声的行动,去阐释什么叫助人为乐、乐人乐己。三乐鼎立,相互依存,从拥有到失去看似是跌宕起伏,实则是人生百态的体会,在这不断变化的世间,愿你我都能做到“三乐鼎立”,寻得人生况味。(指导:黄立邦)26.人生百态,从心而乐高二(20)刘俏萤味有酸甜苦辣,感有喜怒哀乐。生活,就是朝着甜与乐去的。而乐,便是源于生活,生命中的知足常乐;是得到来自于生活的满足后,源于自我的一种自得其乐;是满足自身后帮助他人的助人为乐。生命的乐趣,自然是循着生活找的。一个人想要报答社会,那他也必然是受到了生活的关怀、满足于生活的点滴之乐、知足常乐的人,才是感恩与生活,报答于社会的人。但如若一个人看穿了世间的陈词滥调,只看见了生命空洞乏味的低潮,又何谈获得源自于生命的乐趣呢?不能知足常乐的人,苦和哀也就通通不请自来了。生命的鲜活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如果一个人连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值得开心一场,他便是在享受源于生命的乐趣。所谓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知足常乐的人,便是将人生中仅有的那些乐,看做最大化。容易知足的人,才能满足于生活,并感恩于生命。得到源于生活的满足后,乐趣要从自己身上找。所谓爱人先爱己,如果不能从自身上找寻到快乐,那么空谈自得其乐,也就毫无道理了。自得其乐,追根溯源也就是从自我找寻乐趣,但这种乐趣,却又取决于自身所想,如果你生来就是一个十分悲观且又不努力转变自我意识的人,对于生活面临的种种都抱着不满足的看法,却又不会转变眼界,去发现乐趣的话,又怎会自足?而这种自我消化,自得其乐的能力要从生活中去寻觅,二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不可少。所以,要想做到自得其乐,首先要学会对万事万物怀抱知足之想法,自身得到的乐趣,才会源源不断。自得、自足后,才会可能去做到,助人为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可谓人尽皆知,但其根本,却在于那“玫瑰”,如果没有玫瑰,又怎能做到赠人?究其含义,就如自得其乐的人,只有在自己先得到快乐的前提下,做到助人先乐己,才会有后来的以帮助他人为乐,方可助人为乐。正如那朵能令人流芳的玫瑰,倘若那个人并不能从自身的快乐中得到满足,那么玫瑰便会烟消云散,又何来赠予他人一说。爱人先爱己,助人先乐己,方可助人而后乐。帮助他人,也会得到另一种不同的“芳香”。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就像三条环环相扣的铁链,牢不可破,坚不可摧。因为只有从生活中满足的人,才有对自身的感恩中获得快乐,从而把这份快乐分享给他人,在获得更大的快乐。(指导:黄立邦)27.知足,助人,自得其乐高二6班:林卓婷“乐”有三种表达方法,助人为乐,知足常乐以及自得其乐。但如果把这三种“乐”进行不同的排序,可能会得到不同关系,那就是意义和境界。而我对它们的排序是: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我认为人在知足之后才有可能去帮助其他人,帮助完别人之后,就会感受到其间的快乐,最后就能感受到自得其乐的快乐。人在知足的情况下很容易感到快乐的,但随着人的成长,对事物的知足度也会增长。像小时候难过的时候有一颗糖果就会感到很开心。然而渐渐长大以后就算有金银珠宝都不一定会开心起来。所以说知足常乐很重要,比如说一个人处在困难环境下但他却很知足,所以他也可以很快乐,而如果一个人不知足的话,就算是锦衣玉食也会郁郁寡欢,这就是知足常乐的意义所在。所以一个人知足之后,自己快乐了也会经常去帮助别人。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总会去帮助一些人,也会被别人帮助。有时候的举手之劳,却给别人带来了莫大的帮助。人与人之间的帮助都是相互的,如果我们经常帮助别人,那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会来帮助我们。并且在别人受到我们的帮助之后开心地向我们道谢,我们也很容易受到感染,也会跟着快乐起来。毛主席曾经说过:“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就是一生都在帮助别人啊!雷锋同志的一生格言就是:为人名服务。这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然而这种精神,就是助人为乐的精神所在。在获得知足常乐和助人为乐这两种“乐”之后,我们也会自得其乐。自得其乐的大概内容就是活得自在,自由。我们都已经懂得了知足,怎么会活得不自在呢?我们都已经有了自得其乐,怎么会活得不快乐呢?所以我认为有了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这两种“乐”之后,自得其乐也就自然有了。所以我认为,对于“乐”的这三种表达方法,排序的话,应该是“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指导:刘秋霞)28.长路漫漫,唯乐作伴高二(4)班彭琪缘人生漫漫,唯乐永恒。在充满着迷雾的人生之中,助人为乐的品德,知足常乐的修养,自得其乐的态度或许会为这迷茫的前途照亮一片路途,与你陪伴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知足常乐是一种修养,自得其乐是一种态度。修养高的人会造就一身好习惯,好品德,习惯好的人才会有一种乐观坦然的态度“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乐于帮助需求者,在你有一天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不会视而不见,且他们会将你挂在他们的心中。雷锋同志,一个怀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把他的青春时光奉献给了广大人民,人民,一直缅怀着他,一直以他为榜样号召大家认真学习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知足则天地宽,贪得则宇宙隘。”知足的人无论身处何处,家境如何,他都不会觉得有什么不满;贪婪者,即使坐拥金山银山,左牵山水,右抱江河,他也不会满足于此。知足常乐的“乐”字,我认为这是指幸福感。美国的一份杂志上有一篇关于“人为什么越来越觉得不幸福”,据调查显示,63%的美国人都不是感到很幸福,有人也许纳闷了,美国可是发达国家,人民生活不是很富裕吗?为什么还会不幸福呢?从科学上来讲,幸福感与脑内分泌的多巴胺有着直接关系,某种程度上来说,幸福是一种物质,但不是物质的,这已经超出了金钱所能衡量的范围了,只是一种取决于自身的物质,通俗上来说,你今天吃了一份你想了很久的一份牛肉面,去面馆吃完后,你觉得很满足,可转眼一想,你觉得牛肉面的汤有些许淡了,香料又似乎有些放少了,牛肉星星点点的没有多少……然后,你便会觉得自己跟受骗了一样,这份牛肉面也不是很好吃嘛。只有知足的人才能体会一小碗牛肉面所带来的幸福感,因为知足者善于发现身边的幸福。“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自得其乐者,大多都是些与世独立的文人,五柳先生不便是这“优哉游哉,自得其乐”的人,吗?不管房屋多么简陋,生活有多么贫困,他总能发现生活中的快乐,不为困苦而闷闷不乐。长路漫漫,唯有“三乐”可以抚平你的伤痛,“三乐”可以在你迷路时,将你领会主道。长路漫漫,为乐作伴(指导:刘辉潭)29.知足助人始于自得其乐高二(5)班 马从贵 当下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往往无法放慢脚步体验生活。于是有网友感慨“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读不懂的诗和去不了的远方”,一句话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人们似乎都遗忘了快乐这种最质朴最纯真的感情。快乐也分有很多种境界,人们常念叨的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在我看来,知足常乐与助人为乐都始于自得其乐。 在我们看来,历史中的英雄豪杰固然被我们纪念,诸王列帝的霸气诚然也让人敬佩。但最令我们向往的生活应该还是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自得其乐的生活。人们想要像陶渊明那般采菊东篱下的悠然。陶潜的一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让人暗赞他自得其乐的那种精神。生活实属不易但只要有着自得其乐的心境我们总能从生活中找到一些乐趣。 反之,无法自得其乐的人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痛苦。即使有再丰富的物质,也弥补不了精神上的空虚,被人们尊为创业典范的马云,曾经可是中国第一首富。但他在成功后却懊悔道:“自己这辈子最后悔的事便是创建了阿里巴巴。”可见快乐的源泉并不是什么奢华的物质。而是一种境界。能使我们即使遇到挫折与艰难也能微笑面对,所以说自得其乐是快乐的最高境界,因为它来源于内心的根本。 知足常乐是自得其乐下面较浅的一种境界。对物质的看法没有自得其乐那么淡然。但能易于满足是知足常乐的特点。就像孔子夸颜回所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如果自得其乐对我们来说还较难理解,那在生活中的细节上我们可以试着先做到知足常乐。不为小事斤斤计较,不为大事杞人忧天。这种心态是快乐较浅的一个境界。来源于物质但发自于内心。 在前两种境界之下,助人为乐便是快乐比较通俗的一种境界。小时候老师便开始教导我们要去助人为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即使是帮了他人一点小忙,内心也会油然升起愉悦之情。因帮助他人而得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快乐最直接的来源。但有时候可能并不是来源于内心深处,而是夹杂着些虚荣感。所以助人为乐是真正的快乐里境界最底层的,但也不失为方法之一。盲目的助人并不是一件好事,在我们有一颗善良的心的同时,还需要理智的分辨善恶。总而言之,请做一个快乐的人吧。不再因为一点小事就唉声叹气,不再因为一点挫折就轻言放弃,努力做一个自得其乐的人吧,让自己的青春弘扬积极乐观的主旋律。, (指导:曹晶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1)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0-08-21 07:46诙谐小插曲[内蒙古网友]IP:1744436810
    “三乐”排序作文题解析值得学习,优秀作文展示也很精彩。期待更多类似内容的分享。
    顶3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记事的作文 游乐场作文 游乐园作文 写人物的作文 家乡风俗的作文500字 关于节日的作文 想象作文300字 英语作文自我介绍 一件有趣的事作文400字 知己作文600字 剪纸作文 社会实践作文 关于书的作文 书信格式作文 高考英语作文 环保小卫士作文 擦玻璃作文 科幻故事作文 高一英语作文 我的自画像作文500字 成长的烦恼作文400字 童话作文300字三年级 雨中即景作文 克服困难的作文 写一件事的作文 家国情怀作文 童话故事作文 运动会作文 人生作文 朋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