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多则名言的审题立意 多则名言的审题立意高 2018级调研作文解读

2020-11-17 08:55:01
相关推荐

文/花亦眠

名言哲理类材料作文,我们并不陌生,如2014年四川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那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标题自定,文体自选;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用规范汉字书写。

两三则名言哲理类材料作文,以前也考过,比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河南、河北、安徽、江西、山东、山西等地区)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语)

2.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3.应当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

4.相信一切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2017年全国II卷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几个变化,一是不同的名言(包括诗词名句)更多,二是多则名言没有明显的统一“话题”(共性),三是要求选择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原题如下: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多则名言选择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每一则,而且要找到关联,综合立意。这就增加了审读量,也赋予了考生选择权,要求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理论上说,选择两则或三则,会出现若干组合;即使选择相同的两三则,也因理解的主观差异,形成多样化立意,这就给考生提供了选择和创造的思维空间,大大降低了作文的雷同性。

在所有材料作文中,相对于新闻事实、寓言故事、漫画来说,名言名句的难度较大,一方面是因为它言简意赅,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另一方面它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缺少具体的指向性。这就需要考生认真理解其内涵并联系生活明确其外延。当然,高考题中出现的名言名句,其哲理还是相对好理解,以便学生有话可说。

梁平区高2018级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模仿2017年全国II卷作文题型,以加强此类作文训练。原题如下: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希望是厄运的忠实姐妹。——普希金

2.尊重人不应该胜于尊重真理。——柏拉图

3.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4.上下同欲者胜。——孙武

5.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高尔基

6.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鲁迅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体悟生活思考社会的言论,给人无限的启迪。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大致分为这样几步:

一、逐一解读名言的内涵外延

所谓内涵,是名言本身所说的意思,所包含的哲理。解读是为作文立意做准备,因此不能停留于内涵的准确把握,还要初步联系社会生活,即弄清名言适应的对象或范围,为后期的立意和选择打下基础。

比如第一句,内涵是讲“希望”和“厄运”的辩证关系,人因希望而产生行动,可能会遭遇厄运;人在“厄运”之中,有的会绝望,有的会产生希望,从而以勇敢地走出厄运。这适用于很多人的生命历程,从积极的角度说,希望带来厄运是对人的考验,永不绝望才能战胜厄运取得好运。这是个人的生命常态,也应该人类的进步规律。

第二句的话题是“尊重”,分为尊重人和尊重真理,二者比较起来,尊重真理更重要。联系社会生活,有的人唯人是尊,把他人的权威放在第一位;正确的态度是真理高于一切,无论贵贱,谁掌握真理谁才是值得尊重的。所以表面上在谈尊重,实际是强调真理的重要性。

第三句的话题是“忧”,同样以忧道和忧贫比较,道可以看作是规律、真理、方法,贫是物质的贫乏。世人多关注物质的多少,而忽视道理的得失。

第四句的话题是“欲”,即欲望或想法、追求,上下指领导和下属。上下的想法相同,同心才能协力,志同才能道合,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事实上,除了战争,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所以强调团结合作,要就从内在实现想法的一致,追求的相同。

第五句强调的是“人的劳动”的重要性。相对于其他物种(可以忽略),人才具有劳动的可能;相对于“懒惰”(不劳而活)者,劳动才能维持人类的生存繁衍。而那些不劳而获的自私自利的人所谓的工作,就显得渺小甚至卑鄙。这句话暗含的对比,要通过联系社会,才能明白作者此句的针对性,才能明白劳动的潜台词是“养活自己、奉献社会”,才具有神圣性。

第六句是说不满足是向上的动力,与“知足常乐”“安于现状”针锋相对。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的不满足,都会驱动人类去追求去创造,只是要注意这种追求创造是益人益己的才算“向上”。

二、寻找名言之间的逻辑关联

通过解读,不同名言之间最容易关系的句子可以先进行“组合”。比如第一句的“希望”与第二句的“欲”、第六句的“不满足”;第二句的“真理”与第三句的“道”;第二句“尊重人”和第四句“上下”;第四句“上下”和第五句“人的劳动”;第一句的“厄运”和第六句的“向上”;第五句“劳动”和第六句“不满足”“向上”等。理论上说,任何两两组合都是可以的,只要能找到其关联。

多数考生可能以相关、相似或相反的两句来构思立意。如果以某两句为主,把相关的第三句加进去,立意的高度会更与众不同。

三、综合两三句提出中心论点

仅仅将有关的两三句找出来,找到其关联的点,还不能“立意”。要综合其内涵与外延,针对个人或社会,提出一个基本的看法,即站在这几个名人的肩膀上去审视人生或社会。从逻辑上,两三则名言之间有“主次共建、相辅相成、正反对照、互为补充、条件因果、相互转化”等重构关系。比如第一二两句,可以提出“人的厄运往往源于不尊重真理”;第一三句可以提出“无道之人就没有改变贫困命运的希望”;第一四句可以提出“上下同欲才能改变个人/国家的命运”;第三五句可以提出“劳动奉献才能共同致富”;第四六句可以提出“团队同欲才能蒸蒸日上”……第一二三四五六句(或其中三句)综合提出“团结劳动是脱贫致富的真理”。一般说来,找到了关联,做出了选择,就可按传统的多则名言材料作文的方法进行综合立意。

四、发现名言的局限创新立名人的思想也只是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真理”,如果我们找到其局限性,就可以反其意而立。除了上述“两正/三正”的常规立意,还可以站在当今的角度,追求“一正一反、两正一反、一正两反、三反”进行立意。这样可能比名人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更具有时代气息。比如柏拉图的“尊重人不应胜于尊重真理”,如果承认真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以人为本,就可以反面立意“尊重真理首先要尊重人”;第三句“君子忧道不忧贫”的说法也并不全对,物质是人的第一需要,追求“道”的目的是改善自己和他人的生存条件,可创新立意“君子忧道兼忧贫”……在此基础上,结合其它名言确定立意。

总结起来,多则名言选择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其过程与方法为:正反解读内涵外延,逻辑关联选择组合,立足前人创新观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疫情居家作文 四年级作文450字 国庆小学作文 天津中考作文 盼的作文 初中中秋作文 作文爽 感动老师作文 苹果树作文 作文的审题 人物介绍英语作文 写人作文范文 小学国庆作文 雪作文600 介绍长城作文 作文人物描写 作文精彩的我 我做主作文 作文我的哥哥 中考英语作文模板 二年级春天的作文 一篇300字的作文 三年级作文小动物 作文的优美段落 600字作文写事 作文700字高中 日记200字作文 种植物的作文 遇见500字作文 童心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