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鄄城游记之十七——王宗朋思慕碑游记

2020-11-24 13:05:01
相关推荐

毕研杰,山东鄄城县第一中学教师,著有散文集《人在旅途》《我爱我家》《生活琐记》三部,主编《手把手教你写作文》、《阅读训练精编》、《青春留影》(1.2.3卷)等多部,参编《写作训练精编》、《写作导引》等十余部。有诗歌、散文、小说300余篇(首)散见于全国各级报刊,指导的学生作文有200余人次公开发表或获奖。

鄄城游记之十七--

王宗朋思慕碑游记

文/毕研杰

我今天驱车去王保田先生很久以前推荐的“王宗朋思慕碑”看看。“王宗朋思慕碑”在箕山镇的王榔头村。

我仍是按照惯例驱车导航前往。在338省道上东行至红船镇再北行,车在村级公路上小心前往,不久就到了王榔头村东。因不知道具体位置,我决定先找村民问一问。这时,我看到村委会院子里有几位闲聊的老人,急忙下车问询。当我说明来意时,其中的一位男性老者很热情,不仅用手指点给我看,还要亲自带我前往。

其实,“王宗朋思慕碑”就在我停车的路口北端不远处,我们沿着一条仄仄的黄土路步行前往。穿过一片小树林,在两条窄土路的交叉处,有一座小小的砖砌碑楼,碑楼东侧有一矮小石碑,是1982年鄄城县人民政府公布并立石的“鄄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标志,上面刻有“王宗朋思慕碑”;北面紧挨着的就是大块的玉米田。

我走近碑楼看,内有一座大型石碑,碑首、碑座、碑身两侧皆饰以浮雕花纹。碑身正面居中一行大字为:“皇清处士王先生讳宗朋字兰居众州县思慕碑”。两侧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杀身成仁非志士孰能若是”,下联是“舍生取义大丈夫不过如斯”,横批是“流芳百世”。碑身右侧刻有碑文(内容附后),碑身左下为立碑的三州、五县、四十二里名称,却无立碑者具体姓名。碑身最左侧是立碑时间,为“宣统元年岁次已酉阳月上浣之吉”。

王宗朋(1847-1906 )字兰居,清末山东濮州王榔头庄(今鄄城县箕山镇)人。自幼爱好武术,刀、枪、鞭、棍样样精通。他为人性格豪爽,正直刚强,扶弱济贫,义抗官府,颇有当年“梁山好汉”的侠义之风(注:王榔头村向东行数里既是“宋江故里”郓城地界),是鲁西苏北一带农民抗捐领袖。我经过多方收集王宗朋义士的生平资料,梳理了他的生平义举如下——

1894年(清光绪20年),他以“练武强身,保家抚弱”为宗旨,组织本村及附近乡民,创建了“红沙会”,反抗官府的横征暴敛,为民申张正义,会员很快发展到500余人。

1900年(清光绪26年),濮州孙汪至阎店段堰长周五典与冯德宣到南拔亭里抓民夫、索堰捐,声言“三丁抽一”去复堤,“民堰捐”由原来的每年每亩500钱增至1000钱,3日交不齐,就送县衙问罪。王宗朋闻讯,便带着几个“红沙会”会员赶到里公所,赶跑了周五典,抗住了“民堰捐”。这次抗捐斗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王宗朋和“红沙会”的威望。

1902年(清光绪28年),清政府为支付赔款而加征土地税。濮州官府外号潘阎王的潘某到箕山、王榔头庄一带坐镇催收捐税。王宗朋偕同“红沙会”会员往见潘某,希望他上达百姓苦难,免去捐税,如果官府责怪,他一人承担。潘某慑于“红沙会”的力量,未敢强行征收。抗捐斗争的再一次胜利,极大地提高了王宗朋和“红沙会”的威望,“红沙会”由濮州很快发展到郓城、嘉祥、巨野、济宁、汶上、寿张、沛县等附近十几个州县。

袁世凯任山东巡抚后,严令各州县禁止帮会活动,镇压抗捐运动。当郓城知县抓捕郓城抗捐领袖任清合后,王宗朋闻讯后就带领30多名“红纱会”会员,赶赴郓城县衙,与知县进行面对面的说理斗争。郓城的抗捐群众也纷纷赶来,团团包围了郓城县衙。知县见势不妙,迫于压力,释放了任清合。为了共同抗捐,王宗朋、任清合分头串联嘉祥、巨野、郓城、济宁、濮州、东平州、寿张、汶上、丰县、沛县等11州县的“红沙会”、“大刀会”、“长枪会”,联合成立了“督总会”。王宗朋被推举为总会督老总,任清合为副督老总。

1906年(清光绪32年),周五典再次以复堤为名敲诈民众,濮州民怨沸腾,各庄长暗地酝酿罢免周五典,拥戴王宗朋为南拔亭里长兼堰长。周五典闻讯杀心顿起,与濮州知州王赓廷密谋,连夜去曹州府诬告王宗朋“造反”,并要求知府发兵王堌堆(今鄄城镇)镇压。知府准告,于是发兵500人进驻王堌堆。三月十日,王赓廷、周五典以请王宗朋到王堌堆商量复堤为名,将王宗朋骗到王堌堆,杀害于北门外,时年58岁。

1909年(清宣统元年)10月上旬,濮州、济宁、嘉祥、寿张等8州县42里州县督总会员齐集王榔头庄祭奠,为王宗朋立“思慕碑”永作纪念。为避免官府加害,撰文者、立碑者都没有留下姓名。

1979年,该碑被确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鄄城县人民政府公布并立石。

此地仅一座小小的碑楼,我很快参观完毕,又拍了几幅照片后问那老者:“村里还有没有王宗朋的孙辈近亲?他的墓地在哪儿?能领我去看看吗?”

那老者说:“村里人虽然大多姓王,却没有王宗朋的近亲。他的墓地还有一块石碑,但在远处的玉米地里。”

老人用手指了指玉米地深处。天气闷热,一人多高的玉米地密不透风,让我望而生畏。在返回的路上,有位牧羊的老人主动与我打招呼,却突然对我说:“这条路该修修了,旱天尘土雨天泥,不好走啊。”

我猜测,这老者可能是看我开车前来而误以为是个“人物”,定能“为村民谋福利”,却不知道我也是平民一个,爱莫能助。但我不便言明,只符合说:“是啊,这路确实该修修了,那座碑楼也应该再建个院子,保护起来才好。”

老人看我如此说,竟有些激动,话题却又切换到了王宗朋的身上,他说:“他(注:指王宗朋)是被附近村里人骗去县里才给害死的,至今,我们这三个村子一直不通婚呢,永远不会,也不能通婚。”

老人说的附近两个村子我并不熟悉,他提到的那两个告密者姓名我竟也没有记住。

天色已晚,我谢过两位热情的老人,原路返回。

附碑文内容:

尝闻之《易》曰:“立人之道,曰仁和义。”存乎人者,孰无仁义之心哉!第当今之时,求其以仁存心,以义制事者,民鲜能久矣。不意濮州东鄙,适有兰居王先生大人者,悲天命,悯人穷,兴利除害,纵无博施济众之量,亦有立必俱立之欲。能进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而且见义必为,无所畏葸,尽心竭力,不避艰险。是故“生,亦我所欲,而所欲有甚于生者;死,亦我所恶,而所恶有甚于死者,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则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卓哉,先生,其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亦有仁义而已矣。人之云亡,遐迩感泣,公议立石,以昭来许。事遂,嘱予为文,予言不尽意,复作七律以赞之。诗曰:“濮水钟灵人杰盛,翘然特出王先生。懿行直并山河寿,亮节还争日月明。室拟芝兰伤绝迹,音如金玉嗟无声。幸而闾里知公论,没世不忘显著名。”

注:王宗朋生平资料参考了网络文献,特此致谢,若侵权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好高兴作文300字 为什么点赞作文600字 感恩母亲作文1000字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作文 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 什么的启示作文500字 成长的味道作文600字 当我面对困难的时候作文 关于国庆的作文450字 我们是一家人600字作文 关于六一的作文三年级 一个什么的人作文400字 里的微感动作文600字 五年级上册英语第三单元作文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100字 可爱的小兔子作文400字 做一个有准备的人作文 雪中情作文800字 以酷为题的作文 快乐的一件事作文400字 游黄鹤楼作文400字 我眼中的自己作文600 全运会作文800字 一个有趣的人作文600字 我真的很棒作文500字 作文怎样算套作 快乐的一件事作文300字 那次玩得真高兴300字作文 难忘的一个人作文400字 我的梦想作文600字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