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鄄城游记之十八“晋楚城濮之战遗址”游记

2020-11-25 14:10:01
相关推荐

鄄城游记之十八

“晋楚城濮之战遗址”游记

作者/毕研杰

二十多年前,我在省教育学院学习期间,捧读《左传·晋楚城濮之战》一文时,看到该文注解有“城濮之战发生在今鄄城西南一带”,心里颇有些激动:鄄城是我的家乡,这也是我在古代文献上第二次看到我的家乡鄄城。第一次是《三国演义》上的“曹操屯兵于鄄”,但“曹操屯兵于鄄”比城濮之战却晚了约800年。不过,我看后很快就遗忘了。

近期,我在寻访鄄城历史遗迹过程中,这一久被遗忘的细节竟又悄然浮现在心头。可我仅知道发生在鄄城西南一带,却不知道具体方位,几经问询,也没有人知道详址。这次,又是热心的王保田先生帮我打听到了具体方位、途径路线。周末,我驱车前往。

“晋楚城濮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32年,地点就在今天鄄城西南的临濮镇周围。临濮因临古濮水而得名,春秋时期称“城濮”,是鄄城最古老的集镇之一,为古代军事要地。城濮之战遗址就在从董口去临濮的路旁,在接近临濮镇拐弯处(西边有一工厂)右边的田地里,距离公路约20米的那通大型石碑既是。石碑周围种植的是大豆,稍远则是大块的玉米田。

我把车停在路边走进去看。石碑正面刻有“城濮之战遗址”六个大字,碑首雕有双龙戏珠的纹饰;碑背面是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方林先生撰写的碑记,概略记述了临濮的地理位置、城濮之战的经过和立碑缘由。

那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缘政治和历史进程的重要战争,距今已过去了2652年,由于临濮镇靠近黄河,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成灾,此地除了鄄城县人民政府于二零一三年元月九日立的这一通石碑外,不要说血迹、尸骨、铠甲战衣之类,就是那些耐腐蚀的长矛、大刀、战车,也难觅踪迹。但抚摸石碑,我的耳边似乎传来了二千多年前那场大战的阵阵呐喊声、激烈厮杀声和战马的悲鸣声……

晋楚城濮之战是历史上有确切记载的最早最具体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在中外古代战争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关于这场战争的具体经过,《左传·晋楚城濮之战》记载非常详细,毋需我在此赘述。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多为各自霸权和利益而战,难以完全用正义与否来区分。当时,在外流亡19年的晋文公(重耳)回国不久,发愤图强,励精图治,晋国初兴,但国力还远不及楚国强大,经过此战,晋国却能够“变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以弱胜强,一战而霸。在“春秋五霸”中,晋文公和齐桓公齐名,是后代史籍和史家公认的排名最前的两位霸主,史称“齐桓晋文”。

战争过程毋需赘述,但晋国胜利的原因却值得思考。我认为,晋国取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国君贤明,励精图治,君臣同心同德,齐心协力。

因为晋国内乱,晋公子重耳被迫流亡于国外,颠沛流离了19年之久,历尽艰辛,辗转经过了翟、卫、齐、曹、宋、郑、楚、秦等8个诸侯国,直至62岁才终于回国登基做了国君,是为晋文公。他执政后,对内修明政治,任贤使能,发展经济,崇俭省用,整军备武;而且特别注重“文教”,教导人民知义、知信、知礼,在物质上、精神上、制度上都做好了称霸的准备;对外,他高举“尊王”旗帜,联合诸国,尤其是齐、秦等大国强国,从而逐步具备了争夺中原霸权的强大实力。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晋楚两国君臣的思想行为也迥异:晋国君臣上下德义贤明,同心协力,在一些问题上晋文公虽与部下持有不同想法,但善于听取部下意见,经过讨论取得一致,“君臣同心,其利断金”,晋国胜利已是必然;而楚军上下却各怀心思,意见相左难以调和;甚至连国君楚成王和主将子玉之间也各执己见,互相抵制,抵消力量,终于无法同心协力,失败则是必然。

其二是晋国站在道义的立场,正义的一方。

开战前,晋文公是打着“报施救患”的旗号伐楚的,站在了“正义”的一面,赢得周王室和诸侯国的好感和信任。开战时,又采取克制态度,对楚履行自己的诺言,先“退避三舍”(注:“一舍”30里, “退避三舍”即后退九十里),以“诚信示人”再后发制人,使自己处于“理直”地位,获得政治上的主动。

“退避三舍”彰显了晋国之德义,晋国此战显得有理、有利、有节,赢得了民心,让众将士心悦诚服,甘心为之献策献力、竭力辅佐。而楚国的子玉则是自私自利,以暴治军,不以士兵和百姓为先,不能以德服人,导致楚王和其属下都不信任他。而且,在当时楚国为夷国,处于被周王室和中原诸侯排斥的地位,尽管宋、曹、卫等小国在其强权下屈服,但一遇到晋国与之两强相争,便迅速向晋国靠拢,楚国也因此陷入众叛亲离的被动局面。

其三是晋国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城濮之战初期,晋军兵车七百乘,兵力约五万,而楚军兵车超过千乘,总兵力约八万。晋军在兵力上劣于对手,又是渡过黄河在外线作战,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是晋文公能够善察战机,虚心听取先轸等人的正确建议,先选择邻近晋国的曹、卫这两个较弱的楚之邦交国为突破口,决胜弱敌。随后又运用高明的谋略争取齐、秦两大国与自己结成统一战线,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同时,在与楚国的正面交锋中,晋国通过“退避三舍”既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又得以选择有利的战场,避敌锋芒,晋军避强以击弱:先“蒙马以虎皮”,使楚右师溃退;再用佯败之计,虚设“二旆”和“舆曳柴而伪遁”,诱敌深入,而后反攻夹击,使楚左师溃败;最后逼使子玉收兵,晋国得胜。

城濮一战中晋国大胜,晋文公从而建立了自己的霸权,楚国北进的锋芒受挫,被迫退回桐柏山、大别山以南地区。之前的中原诸侯迫于威势而附楚者,如鲁、曹、卫、陈、郑等国皆脱离楚国复回至中原集团,听从晋国的领导,中原诸侯也无不朝宗晋国。晋文公在"尊王"的旗帜下,顺理成章地登上了“霸主”宝座。

关于晋文公,有两个典故或曰两个故事值得一提,借此可以探究晋文公得以成功的个人魅力:

一是“割股啖君”的故事。

重耳和他的随从一路逃亡经过卫国,有个叫头须(一作里凫须)的随从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忍。当他们向田夫乞讨时,不但没要来饭食,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食戏谑了一番。后来重耳饥饿得几乎昏厥,为了让重耳能够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一起煮成汤给重耳喝。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这就是史称介子推“割股奉君”或“割股啖君”的故事。

在重耳十九年的流亡过程中,除介子推外,还有几位贤士能够抛家舍命始终不离不弃相追随,这需要有多大的个人魅力!

二是“退避三舍”的故事。

重耳经过千幸万苦逃难来到了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会大有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正酣,楚王突然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楚地更是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您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了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我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交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我的军队先退避三舍(注:“一舍”30里,“退避三舍”即后退九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2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果真下令军队“退避三舍”,兑现了自己当初的诺言,成为 “践诺”诚信的典范。

眼下,城濮之战遗址除新立的一通纪念碑外,再无与此相关的遗物。我围绕石碑转了两圈又拍了几张照片准备离开,却不由地思忖:晋文公由一个落难的晋公子重耳,到“五霸”之首的晋文公,这中间历经磨难,甚至可以说是九死一生,这是不是又一次验证了孟子的观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愿以此与正读此文的您共勉!

作者简介:毕研杰,山东鄄城县第一中学教师,著有散文集《人在旅途》《我爱我家》《生活琐记》三部,主编《手把手教你写作文》、《阅读训练精编》、《青春留影》(1.2.3卷)等多部,参编《写作训练精编》、《写作导引》等十余部。有诗歌、散文、小说300余篇(首)散见于全国各级报刊,指导的学生作文有200余人次公开发表或获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热爱生命的作文300字 感动的作文题目大全 端午节作文四年级400字 一件伤心的事作文500字 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作文 开学第一天作文800字 我的成长故事作文800字 我最喜欢的老师英文作文 青春正当时作文600字 小人物的魅力作文 今年湖南省高考作文 描写小狗的作文200字 起承转合的作文范例 为自己喝彩作文300字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文 英语高考作文万能开头 期末考试后的反思作文 刚柔并济的作文素材 爱是温暖的作文600字 我的房间英语作文50字 我爱春节作文300字 今年广西高考语文作文 六一国际儿童节作文 以爱为题的作文400字 写朋友的作文600字初中 新年礼物作文400字 我的爸爸600字优秀作文 成长真好作文600字 美丽的菊花作文300字 翻越那座山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