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海外传真:黄迪|在纽约大学与苏童谈创作

2020-11-25 13:00:01
相关推荐

文学包裹着春天般的先锋气息

——在纽约大学与苏童谈创作

文|黄迪

“作家不是摄影师,要有胡思乱想、奇思妙想的能力。成长的时候,我们把自己的想象都过滤了,那么到写作的时候,就要把自己的奇怪思想挽留住。”

第一次见到苏童,是在谈《黄雀记》的纽约大学座谈会上。一路上,与友人谈笑叙旧,不胜欢喜。到了会场门口才忽然发现,名为座谈会,实际上就是朋友之间的交流聚会。怎么说呢?屋里只有十几把凳子,桌子拼在一起,有点从前茶话会的味道。我们来得比较早,送餐食的师傅刚把锡箔纸包好的餐盒放到桌上。旁边斜侧是另一个活动教室,里面正敲锣打鼓热闹非凡,好像是学生们学期末的汇报演出或者小组作业。一面歌舞升平,一面沉着思辨,纽约大学的气度,便全在此处了。

不一会儿,苏童来了,怯怯地朝里张望,远看上去像极了听课的学生。眼前的苏童和我猜想中的先锋派作家十分吻合:黑色的羽绒服外套,紫色尖领毛线衣,戴着那副永远都是黑色的粗框眼镜。头发看似没有梳理,又似乎故意梳理成另一种别致的风格,如同风吹过一样,零散而有特色。我拿出一本1862年出版的莎士比亚的牛皮书送给他,苏童很惊喜。翻开橘红色的漂亮封面,看到扉页上的英文出版地点,对我说了一句:“喔,格拉斯哥,好遥远的地方。”我和他聊了一些外文古董书籍的装帧特点和保存方法,苏童也把书接过来,厚实地在手里掂着,手指掠过光滑的皮质纹路和烫金的文字,不住地赞叹。

我招呼苏童坐下来谈,并随手拿出一张白色硬面纸板,请苏童写点什么。我看到纸板上飘过几道流动的线条,回转莞尔。不一会儿,纸板上写下了这样的话:“纽约之冬,北洋赠我一本莎士比亚的古书。非常温暖,非常感谢。”墨色的字迹就像苏童浓黑的眉毛,似山如椽,炯炯有英气。

慢慢的,教室里坐了十几个老师学生,大家互相交谈,四周都感觉暖融融的。苏童起身拿了一盘鱼香鸡块和素菜捞面条,扫描仪般地看了看汽水的种类,挑了一罐青苹果味的碳酸饮料,回到座位和我边吃边聊。饭吃了一轮,讲座主持人张旭东教授来了,过来和苏童寒暄,苏童还在专心品鉴他的过油面条,嘴巴一鼓一鼓地抬头笑着和他招手。张教授一坐定,苏童就情不自禁地把那本牛皮书拿给他欣赏,说这原是身边的北洋小弟珍藏,这让我这个赠书人心中顿生温暖。交换把玩间,苏童突然发现书的侧面也是刷金的,“呵,旁边也有鎏金,工艺真好”,如同发现了新大陆,指给我俩看。这样一本书让三个爱书人兴奋沉迷,如痴如醉。

那天聊的是苏童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黄雀记》。但其实按照苏童的说法,《黄雀记》一开始是没有名字的,或者说写了很久都想不出好名字。“我以前想给它起名叫“小拉舞”。小拉舞你们知道吧,就是一种南京的舞蹈。男女之间看似贴上去很紧密,但又分寸把握恰到好处。后来我朋友说你这个‘小拉’名字不大好。又有人建议叫‘黄雀在后’,也可以显出人物关系。可我觉得还是有点别扭,最后就起名叫‘黄雀记’。”

苏童的写作有很多自己的特色。张旭东说:“文章里有一句话:你的脚踩在我的足。看到这里你肯定觉得有趣。”苏童回应:“我写作的时候也是调皮的。因为南方作家有吃亏的地方,我们需要先翻译本地方言,然后再用白话文书写。平常大家很少看到有人直接用方言写作,所以我的文字里就用俏皮和一些表达南方风格的元素来体现特色。”旁边的女同学说,苏童老师的文字读起来就像女孩子写的,感觉特别懂女生的心理,完全想不到是中年大叔的文笔。苏童听了呵呵一笑:“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也是很年轻啊。《妻妾成群》写完了我才27岁,然后第二年被张艺谋拍成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现在看起来有点大叔范,但我还是有一颗童心嘛。”听到这里大家都乐了,教室里又充满了欢快热络的气氛。

苏童那天说话的时候有点鼻塞,讲座中擦拭用完的纸巾被他攥在手里,一时不知道放哪。他把纸团放在低一点的位置,但过了一会儿觉得这桌子靠近我,有点不礼貌,就又伸手把纸团抓了回去。这样的细节着实可爱。苏童说,因为怕大家误解自己的意思,所以不知道该如何讲小说创作了。感觉写是一回事,讲是另一回事,表达出来总不是那个味道。我不知道作家会不会都是语言后期加工的精灵,遇到好几个作家都是如此。从六点半到九点半,大家都在托着脑袋听课交流,笔记本、书籍摆放了一排,文学的气息就这样如一碗平淡的热汤水一样缓缓流进心底。

讲座结束了,苏童起身又一次向我道谢,带着他满身的烟火气和我交谈。我想起《黄雀记》出版的时候,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老师为苏童创作了书籍封面画和题字。后来我向他们两人分别求证当年的故事,结果他们都感慨从那以后有很多年再没有见面了。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在纷纷扰扰中欠身而来,在笑语盈盈或者推杯换盏中飘洒而去,不带走一片云彩,就是最好的友重情深吧。

第二次见苏童,是两周后的星期一。得知预约的教室临时更改,我给苏童发信息,然后索性在门口等候。我带他进教室后两人选了一个角落说话。我拿出准备好的1906年德国出版的中国地图给苏童。他很高兴,看出来对德产地图颇感兴趣。“外蒙古还是中国的,这地图挺值得思考。”苏童一下子就指出了自己的发现。“苏州呢?苏州当时是什么名字?”苏童很好奇自己家乡的情况,说着顺手就找到了“Soo Chou”字样的所在,脸上露出难言的喜悦:“这张地图刚好,尺寸太大还不易携带。你这小伙子很有意思,总能找到特别文艺的东西。”就这样,我们从地图收藏,聊到乡土情结和文学创作。我说,今天要讲的这本《河岸》,我认真读完了,做了读书笔记。看过以后的第一个感觉,是真希望主人公库东亮和慧仙的爱情故事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啊。“你说的没错,可后来呢?慧仙还是马上和县文化馆的小朱结婚了。这是逃不掉的,也是小说里的一个重要线索。”苏童调整了一下坐姿,“这个作品是我特别喜欢与大家分享的。因为里面也或多或少有我的生活印记。”

这一次聊到的《河岸》,在写作上是有特别的地方的。苏童说道:“文章里的河与岸是有明显的象征意义的。一个被分离的世界不能聚合,主人公库文轩有那个时代的荒诞和沉重,儿子的角色是目击者,他们感受到的河与岸完全不同。不过我的写作不喜欢声嘶力竭,我想把荒诞写成趣味,所以处理方式是收敛的。”有同学认为,《河岸》里面的意象很生动,书里的文字带着先锋派味道。苏童说:“我不管写到哪里,就只是纵心去写,写得像随笔。《河岸》是我唯一把任何手段、文体都放在一起的小说,只有《河岸》的写法是不稳定的。”

既然提到河流,就不得不说到河流对苏童的影响。苏童说:“《河岸》这本书其实是自己用小说的形式把生活的场景做一个勾连。以前我总能听到河水发出的声音,觉得河流是会说话的。现在我把家搬到南京,正对面就是大河,这使我更好地以河流为主题去写作。当然,河船也是我写作的重要元素。”苏童接着给我们讲起他童年的过往:苏州的河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到他的家已经很宽了,河上的风景就热闹很多。如同单车道变成了四车道,景色大不同了。河上有驳船、货船,有一条从苏州通向常熟的水路,他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去常熟看看。河上会“堵河”,船多的时候会堵上两三天。那个热闹啊,乡下人、苏北人、本地人,都聚在一起,像是一个小世界。苏童从家后门出来,从这条船跳到那条船,可以跳到妈妈的工厂去玩。所以河船就是带给他欢乐的地方。

中途休息时,我顺手拿来几本苏童的作品,请他写几个题签。写到那本红茅本《黄雀记》的时候,我顿了一下,想让苏童留一句特别的话。“好啊,我看看书里的内容给你写一个,有的内容我写过了也会有遗忘。”苏童说完,快速翻了翻书页,写下了“北洋存正,从春天到春天。苏童”。我想,这大概是因为《黄雀记》的几个部分的标题都和季节有关,所以留下了这个略显神秘又富有诗意的句子吧。无论如何,我是很喜欢的。从春天到春天,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从春风中轻轻吹来,在春雨中悄悄零落。文学之于苏童,便总包裹着春天般的先锋气息。

自由交流的环节,苏童提醒同学们尽量少写一点校园小说,提倡大家锤炼自己的虚构能力。虽然这对于刚入社会的年轻人很难,但虚构是作家的安身立命之本。“作家不是摄影师,要有胡思乱想、奇思妙想的能力。成长的时候,我们把自己的想象都过滤了,那么到写作的时候,就要把自己的奇怪思想挽留住。遇到生活中那些让你窒息的东西,遇到和你完全没关系的东西,遇到有一个小说念头的时候,就可以写,这样才能锻炼人的笔力。”苏童看着面前的学生,仿佛看到了多少年前的自己,言语间透着温情和善。

约定的结束时间到了,会场上不知是谁带来了几瓶红酒,苏童问我,怎么总不见你喝两口。我笑说没有喝酒的习惯。身边有几个同学想和苏童道别,我见状就说,苏童老师,我们改日再聚,补上这杯酒。苏童拍拍我肩膀:“好好加油,有什么事咱们苏州见。”

离开纽约大学的玻璃教室,发现楼外的空气有点湿润了。回过头透过外墙,远远看到那间屋子里,几个不愿离开的同学还在和苏童聊着什么。他像散发光芒的太阳,或者诱人迷幻的走马灯,在青年人的中间,丝毫不曾减弱自己的热能。

纽约的雨下得淅沥微凉,整个天空都变成了灰黑的样子。因为灯照的关系,地面泛起了透亮的颜色,如同河岸边的水波,清洁而富有光泽。大家在梅西百货橱窗边的街道上穿行,带着冬天的气息,走向各自远方的黎明。我买了一只烤面包热热地吃着,并不感到寒冷,只觉得阳光的味道包裹着我的身体,一切都是春天的样子。

作家简介:黄迪,祖籍山东。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留美同学会发起人,江苏省政府海外联谊会理事,广西青年智库委员,纽约大学国际比较法访问学者。作品《纽约倒影是北京》,入选国务院侨办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集;作品《青春与山河》获中央统战部、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十三五”征文一等奖。作品《纽约的秋天》入选中国青年出版社《中美旅游年人文故事》,由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交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入藏美国国会图书馆。

欢迎投稿,胶东散文投稿邮箱:jiaodongsanwen@sina.com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以希望为题的作文600字 重拾忽略的美好作文 美丽的心灵作文300字 那截树枝作文600字 寒假计划英语作文50词 以升级为话题的作文 美丽的什么作文200字 myfamily英语作文60词 端午节的小作文二年级 94年高考作文题目 我的压岁钱作文400字 让我心生敬意作文800字 和家人一起劳动的作文 我学会了做饭作文200字 除夕之夜的作文300字 因为有爱作文400字 心灵的选择作文600字 失败也美丽作文600字 什么游记作文500字 心灵的距离作文600字 母爱的力量作文600字 给妈妈的一封信作文600字 新学期的打算作文怎么写 天宫庄园一日游作文 我为自己喝彩作文600字 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 家爱的港湾作文600字 幸福就在身边作文800字 2017年安徽高考作文 我好难过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