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近体诗写作第一讲 诗意

2020-11-27 02:55:01
相关推荐

各位同学,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写近体诗。

首先说说我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讲座呢?最近有一首所谓的“歌”,叫《惊雷》,非常火。我昨天好奇去听了一下,不听则已,听了简直给了我一个惊雷。我本来对人类语言的下限是有所估计和准备的,但是听了惊雷,它彻底打破了我对人类语言丑恶极致的下线。这首所谓的歌,歌词是毫无逻辑,毫无情感,各种堆砌,各种拼凑,我宁可听泼妇骂街,至少还有主谓宾动名形吧,至少还有充沛的感情和基本的逻辑吧。但《惊雷》的歌词,是毫无逻辑的,是非人类所能理解的,完全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纯粹是各种词汇的拼凑,而且还拼凑的那么随意,连牵强附会都形容不了,是毫无逻辑的拼凑。我估计给鬼听鬼也听不懂。

奇怪的是,这样的歌居然还有大量的人在吹捧,我不明白他们的鉴赏能力,或者这些人对人类语言的基本的理解和评判能力的下限在哪里?当然,这是一种文化现象,通俗的大众的文化中经常会出现。有时候我也感到很无奈,都怪我们。怪我们的诗人和词作者没能力,不能把好的,优秀的,美的诗词和歌词给人民,以至于让这种东西充斥人的耳目。哎,真是时无英雄,令竖子成名啊!所以,这个事情,让我有了这样一个意愿,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系列讲座,来让我们广大的民众,对近体诗有所了解,对诗歌写作有基本的认识,对文字的审美,有一个比较正常的,接近于常人的基本标准,当然,审美是人人都有差异的,不管我如何说,有的人还是喜欢《惊雷》这样的文字,我也没办法,我只是尽可能的想要减少这样的人群比例。

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来说的,具体可以分为律诗和绝句。近体诗在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但是,我们这次讲,要讲的更深入一点,不仅仅是韵律,因为知道韵律,也不一定能写出一首好的诗来。我们要通过这几期的讲解,了解一首好的诗要怎么写。

诗是千古事之一,足以陶冶性情,抒发怀抱,但也不足以在人前炫技,自我夸耀。

写诗是雕虫小技,排篇布局,驾驭文字,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也足以作为一生之爱好,记录生活,记录情感。

诗歌的起源我们就不细讲了,前有诗经三百篇,作为诗歌的初始形式,被大家所熟知,更早的,恐怕也不见于文字,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由于诗经的年代久远,文字简略而意蕴深远,一词多音多义,古人尚且要做研究,阐发其微言大义,我们今人读来,诗意大减而略有佶屈聱牙之感。因此,我还是更能够接受魏晋以来的近体诗,诗歌语言和法度日趋成熟浅白,声韵也更为自然,较为接近当下的朗诵和吟唱韵味,更能引发我们的共鸣和通感。但是,诗经的地位不可忽视,诗经的意义非常重要,大家耳熟能详的风雅颂赋比兴,六义就是源于诗经。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说:“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通俗的说,赋比兴是诗的技法,风雅颂是诗的题材风格。这我们在以后会详细的讲。包括诗歌写作的题材、技法、容易犯的错误,以及诗人气质的养成和写诗习惯的培养等,我们都会一一论述。

今天开篇第一章,我们来讲讲诗意。

看当下很多人写诗,仿佛总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甚至比这个还不如,是为赋新诗却连愁都说不清楚。大家不妨想想,你们为什么写诗,或者在什么情况下,自己有写诗的冲动?

唐朝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以大家看他的琵琶行、长恨歌,都是为事而作,但大家不要以为他所有的诗都是为事而作。他也写过很多不关乎事的诗歌,比如写过龙昌寺荷池,写过鹦鹉,也写过《食饱》这种诗抒发情感,还写过一些忆人、送别的诗歌。

其实,写诗的目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答案。有的是见景生情,有感而发,有的是遇事不平,寓意于诗,有的是送别感怀,有的是赠人解嘲,有的是抒发议论,有的是状物明志。但无论目的如何,都需要有诗意。诗意是驱使整首诗成为诗的关键,诗意是让我们的所有感情能够抒发并获得升华的核心。

没有诗意的词句,可能是文章,可能是什么都不是的小段子。也许你辞藻华丽,也许你拼凑艰辛,也许你朗朗上口,但如果没有诗意,都不能叫诗,如果硬要称其为诗,那也只是一首写的很差的诗。我们现在很多现代歌词,虽然押韵,虽然朗朗上口,但都逃脱不了口水歌的批评,原因就是歌词没有情感,甚至逻辑不通,前言不搭后语,非人力所能理解也!

诗也是一样,如果脱离了诗意,要么成为一篇纯粹的说理议论文,就会没有美感,极难引起他人的共鸣,要么就是纯粹是干枯的描写状物文字,读者一眼看去,虽能理解,但只是理性上的认同,感性上充满隔阂。

但是,诗意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大家都听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然而诗意地,人栖居在大地上。我是否可以这般斗胆放言,那满缀星辰的夜影,要比称为神明影像的人,更为明澈洁纯?后来,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将“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这句话让世人所熟知。但今天,我们不用哲学的眼光去看待这句话,我们用最朴素的理解去感知这句话。

如果你要做一个纯粹的诗人,诗意将贯穿你生活的始终。人的起居坐卧,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无不充满诗意。而诗人,就是拥有通过文字将这种诗意表达出来,让自己和他人都有所感触的能力。

所以大家扪心自问,自己为什么要写诗,或者什么时候突然有写诗的冲动的时候,你应该会发现,是身边的什么事情,什么人,是眼前的景色,物体,是脑中的某种情感,突然激发了你发现诗意的感官,让你获得了诗意,驱使你去用文字把这种诗意展示出来,记录下来。《毛诗序》总结的非常好,他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很多朋友,尤其是初学者,往往强迫自己写诗,规定自己每天要写多少多少的诗,有时候诗思枯竭,怎么想都想不出一句,非要写,这样能写出什么好诗来?你不去学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你偏去学东阿王七步作诗,且不说你有没有曹子建的才华,就说你有没有天天被逼着杀头的遭遇,人家七步成诗,是在杀头的威胁之下,情动于衷而发于外,是真情流露。你没有刀架在脖子上,你何苦自己为难自己。就算有刀架在你脖子上,你写得了一天两天,你能天天让人把刀架脖子上写诗吗?

不说曹子建,就说大姐都熟悉的爱新觉罗弘历,就是乾隆皇帝,他写过多少诗,有的说是39000多首,有的说是43000多首,不管这么样,我们就当4万首算。但是他有几首诗耳熟能详,有几首诗广为流传,哪怕有一两句佳句被人吟诵的,有没有?没有吧,大家最熟悉的,还是他迷路了到处吃小吃觉得好吃给取名字的故事,而不是他的诗。四万首诗,比不过李白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当然,乾隆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的,他的生活里没有思故乡这样的感慨,所以就没有那种诗意存在。那我们的生活里,不需要刻意去强迫自己写诗,别把写诗当做是一种工作,当做是一种任务。只要你发现了诗意,只要你会表达诗意,你就可以写诗,有了诗意,一天十首不算多,一年一首也不算少。

我以前经常在一些论坛和QQ群里,看到一些人发诗,然后跟上一句,这是我随便写的,或者说,我比较忙,胡乱写了一首。一开始,我总是怀着极大的热诚去读,但是经历过这样的数十人之后,我就彻底失望了。这些人,别说才华能够与李杜齐平,就说才思敏捷,也不至于能够七步成诗的曹子建媲美,也不能和挥毫立就《滕王阁序》的王勃相比。他们随便写,胡乱写的诗,我们还需要去浪费时间去欣赏吗?当然,能够立就而成写出好诗的当代人也有,但是凤毛麟角,万里挑一,而且也不是篇篇如此。大多数人,都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格调低下,逻辑混乱。但每每我提醒他们这些所谓的“快诗”的错误或者缺点的时候,他们都会说“我随便写的啦,我胡乱写的,我很忙,没那么多时间去想”,这种借口,让我无言以对,只有愤怒,你自己都随便写的,你好意思来让我们看,这不是浪费我们的时间吗?不但浪费时间,还让我们看那么垃圾的作品,影响心情,影响美感的培养,简直太可恶了。但是我又仔细一想,貌似他们就从来没有认真写过,从来没有不忙过。可能,这是他们本身就写不出好诗的借口,也许让他们绞尽脑汁写,他们也只能拿出这样的水平来。这个借口,大概是他们的遮羞布了。我希望大家,宁可千日成一首好诗,也不能一日成千首烂诗,这不丢人,我不希望大家写的最后都被投入诗词的垃圾桶里,永远没人知道,自己都会遗忘。

同样是高产,宋朝陆游一生写过9000多首诗,《剑南诗稿》存诗9138首,有大量的名篇名句。陆游在《初春杂兴》中有几句诗说:何处无诗思,平生惯旅愁。又在《晚眺》中说:鸣雁沙边惊客橹,行僧烟际认楼钟。个中诗思来无尽,十手传抄畏不供。又在《冬晴日得闲游偶作》中说:诗思长桥蹇驴上,棋声流水古松间。

大家想想,陆游为什么高产,是因为他的生活丰富,经历丰富吗?是的,只有丰富的生活经历,丰富的遭遇,才能有丰富的题材,但这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要有一种能够发现诗意的心,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充分调动各种情绪,去发现非常非常多的诗意。

那么具体怎么去发现呢?有些人说,我的生活很枯燥,没有诗意,诗意的生活更无从谈起。大家要想到,诗歌在最开始的时候,最简单的生活都能够入诗。春夏秋冬,风霜雨露这种大题材我们习以为常,我就不讲了。我们就说日常普通的生活。你早上起来,不管是白日高起,还是浓雾茫茫,你都可以写“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或者“晓色淡朦胧,园林白露浓”,这就是诗意;早餐不是很好,吃了一碗淡粥,你可以写出“病骨未忧衣乏絮,早餐宁叹食无盐”,来到院中,满目萧瑟,落叶缤纷,你可以写出“寂历秋风晚,闲庭落叶深”;你在家中等待客人来,你可以写“君能不负平生约,袖有新诗慰病颜”。哪怕你没有这些事情,极其细微之处,也有诗意在。一朵闲云一根针,一阵春风一杯酒,只要你有心,有情,有感触,都可以写出一首首诗来。

那么,我们进一步问一句,怎么才能在寻常生活中,发现诗意,有情有感呢?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以我个人的感觉来说,首先你要有一种充满诗意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没有固定的模范样式,可以随遇而安,可以精致细腻,可以洒脱不羁,可以从容不迫,可以豪情万丈,但唯一不可以的,是不去感触无法体会,是平庸无感,是枯燥乏味。

一旦你有诗意的人生态度,你就会处处有诗意可寻,举手投足你就能发现诗意。但这种态度,不是今天听一两节课就能培养出来的,是在年深日久的日积月累中培养的,是在漫长的人生中熏陶出来的,他和我们的贫富无关,和我们的阅历有关,和我们的身份地位无关,和我们的生活方式有关。我不能给出明确的定义来规定他,也不能给出明确的养成方式和路径。但是我可以说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是充分发掘各种生理感官,调动内心的体悟。如果有一天,你劳累了一天,忙碌了一天,坐公交转地铁,走了漫长的路回到家中,开门的一刻,一朵月季花插在玻璃瓶中,放在你的桌子上。你会有什么感受。你眼睛会觉得他鲜艳,让黑白的房间增色不少;你鼻子会闻到淡淡的芳香,你的嘴巴甚至可能感到一丝丝甜蜜,你的耳朵甚至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你还能联想到窗外的景色,联想到春天,联想到蝴蝶。这就是诗意。

在换一个场景,一根白发,你可以想到父母年事已高,你在膝下孝敬,但你事业未成,功名未就,许多感慨,都从这白发中来,这也是诗意。

在换一个场景,你给你的妻子梳过头吗?梳头的时候你想到什么?想过举案齐眉的典故吗?想过金钗换酒的典故吗?妻子与你共度此生,各种情意,不正是满满的诗意吗?

竹林七贤最有名的嵇康,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酷爱打铁,不与司马氏同流合污。司马氏的宠臣钟会想要请他出山,就去找他,看到他在那边打铁,同样是竹林七贤的向秀在给他打下手。钟会就这样看着嵇康和向秀打铁,也不说一句话。嵇康和向秀就让他看着自己打铁,也不说一句话。大家说这有没有诗意,这是满满的诗意啊。诗意就在这不言中。

最后,钟会实在等不了了,扭头就走。嵇康就缓缓说道:“何所闻而来啊?何所见而去?”钟会也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他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同学们,这就是诗意啊,他不需要很多的人物,言语,动作,他只需要你用心去感受,感受这种人生态度,然后用凝练的诗歌的语言表达出来。

诗意就在平常之间,只要你善于感悟,善于发掘其中的特点,再平凡的东西你都能发现诗意。

但是,我不建议大家穿什么汉服,去cosplay一些古代角色,然后用自己的理解去体会他们的生活,然后在这个个人体会的基础上,替他们写一些所谓的诗词。这种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是初学者,建议还是从身边写起。

二是要培养一些雅致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乐趣。吃,大家都会,但是吃中的情趣,大家不一定都能领悟到。苏东坡是个美食家,他的诗里面就有很多与吃喝相关的内容。这是需要一种美食生活作为基础的。他说“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大家喝茶的时候,有没有感受到诗思迸发,大家可能觉得,尘虑萦心,哪有功夫去体味茶香茶味,更别说有什么诗思了。但苏东坡有,他写过十多首关于茶的诗。哪怕是他贬谪南荒之地,他也能从容喝茶品茶,体会茶中诗意。

除了茶,其他美食之中他也能玩味出诗意。不说东坡肉这种美食,即便他在穷乡僻壤之间,没有大鱼大肉,他也能享受到他所认为的美味。“我昔在田间,寒庖有珍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你们看,即便条件简陋,他也能用一口缺了脚的鼎,来煮野菜吃。这是普通人能达到的境界吗?普通人能做到,但是没有他的这种豁达,这种诗意的生活。很多时候,生活还是那个生活,却因你的态度,你的看法而变得有诗意。

除了在日常饮食中找到了无穷的意趣,苏轼还能从最普通最琐屑的日常起居生活中发现无穷乐趣。睡觉,他可以说“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洗澡,他可以说“晚凉沐浴罢,衰发稀可数”,濯足,他可以说“瓦盎深及膝,时复冷暖投”,耕种,他可以说:“种稻清明前,乐事我能数。毛空暗春泽,针水闻好语”。苏东坡的生活其实就是寻常人的生活,吃饭睡觉,种田煮菜,谁没有经历过?但又有几个人把这种诗意的生活写出来呢?

我们再来想象一个场景,春天的晚上,你和妻子同床而寝,你们相互之间把棉衣盖再彼此身上,嘱咐对方晚上冷要注意保暖,然后你们有玩对联,出一句对一句,对一句出一句。这种平常的事情,是不是充满诗意?有的人说很平常啊,夫妻间聊聊天,并没有多少感触。那么张问陶在《春日忆内》中就写到:房帏何必讳钟情,窈窕人宜住锦城。小婢上灯花欲暮,蛮奴扫雪帚无声。春衣互覆宵寒重,绣被联吟晓梦清。一事感卿真慧解,知余心淡不沽名。什么时候,大家能够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处处都可入诗,什么时候,诗意就被你发现了。

当然,张问陶让小妾和蒙在鼓里的原配见面的事情,也被他写在诗里。大家想想,这都能写入诗,还有什么不能写的,生活处处皆是诗啊。

三是要培养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观察角度。诗人的眼光和别人是不同的,同样的一件事,诗人有诗人的看法,哲人有哲人的看法。诗人如果没有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观察角度,可能写出来的诗就平平常常,即便合辙合韵,却没有妙句金句,或者你可以说这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当然也是一种风格,但这种只能是在经过长时间的诗词写作的基础上,有非常成熟的语感,非常细微的观察后才能写出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两句,元好问说是“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一般的人,很难有这样平常却充满诗意的句子。平常写诗,还是希望大家能有一些独特的角度和符合逻辑的思考,尤其是哲理诗,咏史诗和咏物诗等题材。

对于这个话题,大家可以通过一些诗人咏相同题材的诗进行比较,得出每个诗人的思考方法和角度。同样是咏梅,王安石说“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从梅花和雪的比较中得出诗意;林逋说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写其形态和香味;刘克庄说“剥啄敲门嫌特地,缓拖藤杖隔篱看”,是通过写自己去看梅花来呈现梅花的形态。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大家今后要留意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角度。

我一直认为,世说新语是诗人的养成手册。世说新语里面,几乎人人都充满了诗性。如果有一群人按照世说新语生活,那我们的生活会丰富多彩多了。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曹丕是个浪漫的人,在别人的葬礼上,他号召大家学驴叫,搁现在,谁做得出来?谁做得出来,就送医院了。曹丕不但自己学驴叫,还号召别人一起学驴叫。这事情,妙就妙在真的所有去的人都学驴叫了。不知道王璨死后有知,会不会开怀大笑。但这事是充满了诗意的,是很好的诗歌材料。他给了我们一种不同寻常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死有豁然开朗的妙悟。

最近经常看到一句话,叫什么,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我最不喜欢,因为他把苟且和诗分离开来,对立开来,让人们都以为苟且的生活就没有诗意。这是最错误的想法,说这种话的人,是没有诗意可言的,是很粗俗的,肤浅的。他的诗意是在远方的想象中的理想主义的美好,而不是平凡人家的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诗。你看看中国唐宋明清以来,多少诗人的诗是在写远方的虚无缥缈的美好的,很少有,只有浪漫主义的诗人偶尔会写到一点,还有就是僧道诗人会写写西方世界和大罗天。其他的诗人,都是写当下的生活和情感,是悲是喜,是贫是富,是穷是达,哪一个不是眼前的苟且。连李煜这个一代国王落魄到成为阶下囚的地步,写词都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难道这是苟且吗,就算是,也是你们难以企及的苟且。永远不要小看苟且,诗在苟且中,不在远方虚无缥缈间。眼前你尚且发现不了诗意,就算到了远方,在别人的眼前苟且中,你还是一如既往的发现不了诗意,最多喊几声,卧槽,好美啊。

所以,观察生活,体悟生活,才是诗意的源头。不要再听到别人说什么关注诗和远方的时候,就白他一眼,我们写诗,始终要记住,诗就是苟且的生活中让人感触良多的那种东西,能够让你时常回味,让别人深有同感,让你多年后依稀记得当时写诗时候的情感。

这就是今天第一课,诗意。在下一堂课,我们讲讲诗歌的韵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12-04 20:34风华绝代[台湾省网友]IP:2075152807
    诗意真是一门神秘而美妙的艺术,期待通过学习近体诗的写作,能够更好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顶49踩0
  2. 2020-11-08 03:34流去的箫声[海南省网友]IP:2000485372
    这篇写作第一讲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关于近体诗的知识,期待接下来的诗意之旅。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植物的作文三百字 秋天有关的作文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作文600字 作文大全app 与众不同的作文 让心灵去旅行作文 600字自我介绍作文 兵马俑作文 我家乡的竹林作文 专心致志作文素材 写景作文教学设计 八年级窗外作文 我的小传 作文 作文梦想 关于礼物的作文400字 秋天的作文高中 那什么的眼神作文 做中国结作文 英语作文引用谚语格式 关于食品安全的英语作文 节日作文800 失恋作文 家乡的草原作文 英语作文5句话 十月你好作文 分类垃圾作文 值得什么作文600字 关于孔子的英语作文 神奇的笔作文400字 免费生成作文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