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儒家 道家 佛教全部与它有关 它既脆弱又坚固 还充满智慧

2020-12-24 22:55:01
相关推荐

导语:欢迎来到“传统大文化,线上小课堂”,我是作者文史要义。首先,感谢百家号提供的优质平台,让笔者可以将胸臆凝于笔尖,把文字的温暖之处传递给大家。其次,感谢众多未曾谋面的网友朋友对我一直以来的支持与信赖。同时希望朋友们都能在浩瀚的文史之中,体察到真正意义,对自己的生活和事业更好地掌握。前进路上,我们奋斗的方向可能有所不同,但努力拼搏的心非常一致!言不多说,达意即可。回到正题,从今天起传统文化线上小课堂正式开启,第一季第一期要讲述的内容是……网友:肯定和人有关,笔者:哈哈,秀。当然和人有关,人家动物沟通的行为语言,咱也不敢问,咱也不敢说啊!继续,今天的主题儒家,道家,佛教全部与它有关,它既脆弱又坚固,还充满智慧。相信各位已经猜出来了,没错,它就是心!

儒释道(参考图)

如果把人比作一棵大树,树冠相当于人的外表谁都看得见,可大树是否繁茂不取决于树冠,在于树根,树根好比隐藏在外表下的那颗心。但心与树根又有所不同,有句话形容心的变化不定难以捉摸形容的很好,那就是“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

当人心窄的时候,爱钻牛角尖,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当事情过去,回头再看从前发生的事情时,会觉得自己那时真不应该,心一下子宽广起来,仿佛“全世界”都能容纳其中。

此外,心也很脆弱,比如两个人谈恋爱,恋人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对方的心,若最终因为某些原因被迫分开,刹那间觉得全世界只剩下灰暗的颜色,心里悲伤难过。无意中听见或看见伤感的事情,明明与自己无关,都会使自己的悲痛增加一分,甚至想不开寻短见。

除了脆弱,心也有坚固的一面,当它遇到挑战、压力、苦难时会迸发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力量。比如朱元璋先生,面对亲人相继去世,他肝肠寸断。后来被迫要饭受尽别人白眼,可他挺了过来,把心变得强大,经过努力建立明王朝。

总而言之,心有时大,有时小,有时弱,有时强,纷繁且复杂,其实心还充满智慧。至于它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有着怎样的关系,智慧体现在何处?咱们从从儒家谈起。

儒家

既然提到明朝,大儒王阳明不得不说,他的学问名为心学,心学讲究知行合一。他本人及其思想会被后世学习和研究,只因为他做到了知行合一这4个字。如果没做到则很难在历史上留下厚重一笔,不夸张地讲,心学甚至影响到明朝的历史走向。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体现在文武双全两个方面,文能创立学派成为儒家重要代表,武能协助帝王平定天下(宁王叛乱)。

这些成绩,被他在临终前归纳为8个字,即“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为何不讲学术,单讲此心光明呢?可能他觉得,在面对人生问题和困惑时,心容易受到遮蔽和诱惑,进一步失去理性肆意妄为,容易伤害别人和自己。而王阳明的心,已经冲破种种不利的束缚,达到了光明的境地,符合儒家的主张,那么儒家主张什么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追溯到儒家的初创期,也就是先秦时期创立儒家的孔子。

孔子塑像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当时周王朝礼崩乐坏,人心思乱不思齐。在这个大背景下,孔子创办了区别于官学的私学,想要通过努力修复社会的不良风气,提出以天仁礼义为核心的儒家主张。希望当时人们的所作所为都能符合这几点,但实现这一切的根本离不开人,人的转变需从心开始,也就是四书之一大学中讲的“正心诚意”,经过实践效果不太理想。百年后战国时期孟子的出现,使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善,并发展壮大。

孟子认为民贵而君轻,换言之人民是主要的,君王是次要的。不管是人民还是君王都有四端,四端分别是恻隐心,仁之端,羞恶心,义之端,辞让心,礼之端,是非心,智之端。并明确提出人如果失去这四端即非人,足以见得孟子把这四种心看的无比重要。

参考图

道家

与孟子同时代的庄子,也谈了很多心的问题,因为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所以他和孟子的角度不同。

庄子在庄子内篇养生主中提到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人的生命十分有限,欲望之心却没有限度,把有限的生命拿来追寻无限的欲望心,累死也没用。要想解决欲望之心的问题光靠吃斋远远不够,得靠心斋,什么是心斋呢?顾名思义,就是抛开物质,体察心里的精深层面,用虚以待物的方式。这里的虚,不是把看见当作视而不见,是要用理性的思维辨别事物,然后找到其本质并加以分析,与老子在道德经中讲的“虚其心,实其腹”意思差不多。

老子塑像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道家的核心思想在于无为,想要达到无为,自然离不开心智的作用。比如道德经中,“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学习学问每天都会获得新的收益提高心智,闻道则不然,学习道要不短损失,损失的不是学到的本领,应该指损失掉因学问增长,心里出现的骄傲和虚伪,去掉主观情绪,恢复客观思维,直到心中杂念消退(心无为),做到之后外表看起来没变化,但遇到事情时心不会再被难住,再碰到别的事情便能无所不通(心无为则无不为)。后来的佛教,无论是传入中国前,还是传入中国和儒道融合后,关于心的问题差不多是三家之中谈得最多的。

道德经(参考图)

佛教

从佛教来说,修者以离相为宗。佛教建立者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佛陀)在菩提树下开悟后,提出中道(类似于儒家中庸之道)四圣谛、八正道等概念。其中四圣谛指的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很多人以为佛教认为人间充满了苦难非常悲观,实际上这是一个严重的误会。其实,佛教既不主张悲观,也不主张乐观,既不喜静,也不喜动,公正地说,它主张通过实际的观察来认识人生以及宇宙的实相。

佛教确实认为人间有苦难,但它也不否认人间有快乐。苦难的形式多种多样。可说到底,人类的苦难绝大多数是由人类心底的欲望所造成。集谛讲的是苦难的升起(心欲占据主要成分),灭谛是找到出处并加以解决,道谛是通往开悟的途径。

佛陀讲经画像

另外,八正道中的正见、正思、正念都要从心出发。中国佛教禅宗祖师达摩,某次谈话中也有过相关解答。“诸物之中何物无相? 诸物之中,不起无相”大概翻译一下,众多事物(包括有机与无机)什么没有相(可以理解为形象),在众多事物中不起无相。客观世界明明存在,说它不起讲不通啊,为什么呢?实际这里的无相应该说的是心,心没产生作用自然不起无相,例如心不悲不喜,因此喜与悲与你毫无关系。还有一段对话也说明心的作用。

某:污泥中生长出清洁的莲花,只可取妙莲之洁净,不可取污泥之浑浊。达摩:污泥能生莲,也是好泥土。前者所言,其内心充满执着和分别,此种心思看起来有所领悟,从根本来讲属于心智不明。达摩祖师心里没有对自我的执着和内心的分别,用客观对待污泥,看见了污泥的可取之处,心的智慧得到体现。

儒释道三家不仅看到心的种种问题,同时也将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及方法告诉了我们。心虽然容易受到迷惑与伤害,它也很坚固并充满智慧。它发出的智慧之光,于外可以辨识事物,于内可以体察自己的是非得失,改正后很多问题都会找到合理的解释,使人生达到一个理想状态。

还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秦以前各家各派的思想能快速发展完善得益于言论和思维没有受到限制,秦以后的文化自由发展都没能逃脱封建皇权的制约,任何思想只有先服务于统治者,然后才能建立,不然就会被禁止。

所以,其中精华的地方要吸取,糟粕也不能忽略,想要透彻了解各学派核心想,必须要回到先秦时代,而且要用辩证思维看待问题才能让我们真正受益。

二是心的作用不能忽视,可也不能完全唯心,那样并不客观。我相信在如今开放的时代中,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复兴,更会提升到新的高度。(本文仅为概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考英语作文题目 春天作文100字 写小兔子的作文 多肉植物作文 微笑作文500字 难忘的什么作文 新年英文作文 写人的英语作文 怀恋作文 路作文500字 无私奉献的作文 英语续写作文 我的爸爸妈妈作文 动物园作文400字 写人的优秀作文 我最喜欢的人作文 一篇写事的作文 母爱作文800字 做馒头作文 十篇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五年级上册 推荐信英语作文 四季作文400字 春节作文100 我家的故事作文 如何制作文件 互相帮助 作文 三年级作文一百字 写物品的作文 关于数学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