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三年级阅读训练

2020-12-31 06:00:01
相关推荐

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第1、2课时)

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一)阅读的题型:

1、第几自然段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文中通过讲述了谁、谁、谁什么事情,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解题方法

1、段意合并法: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每一个段落大意都概括了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里要注意文章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有的文章段落是并列的,有的文章段落是递进的,要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银杏树

在我们家楼前,有一棵银杏树。它高大挺拔,像一个威武的巨人。它度过了漫长的岁月,谁也算不出它的确切年龄。

这棵银杏树的树干笔直笔直的,已长到三层楼顶那么高了。假如把大地比做一张弓的话,那么这棵银杏树就是一支将要射向蓝天的长箭。它耸立在一排水杉的前面,暴风雨来了,它用那粗壮的身子保护着杉树。任凭风刮雷劈,毫不动摇。

它的树枝一律向上伸展,而且互相靠拢,像经过人工修剪似的,又像一个巨人高举着千百条铁的臂膀,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春天,枝上萌出嫩芽,闪着黄绿的眉眼。微风拂过,眨眼似的,多像少女那充满活力的妩媚的眼睛。夏天,叶子长成小扇子的模样,绿得似乎一碰就会滴下油来。到秋天,叶子变黄了,一阵风过,摇下一树金片。抬头仰望,就像大地举起一支饱蘸黄色油彩的大笔,要为蓝色天空添一幅美丽的图画。秋风吹得更紧了,片片黄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冬天,落在地面的叶子渐渐地被尘土掩埋,慢慢地化成肥料融进大地,为来年新叶生长提供养料。

银杏树的果实一串串,黄澄澄。它隐藏在稠密的叶子里面,不易发觉,并不像苹果、桃子那样高高地悬挂在枝头,炫耀自己。

啊!银杏树,你高大的形象,给人奋进的力量;你那闪光的品德,给人以深深的启迪。银杏树,我赞美你!

练习: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2、关键词句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主要借助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或句段进行总结,主要是指文章的中心句和中心段。

(1)中心句(段)出现在文章的前面:引出下文;

(2)中心句(段)出现在文章的中间:承上启下;

(3)中心句(段)出现在文章的后面:总结上文。

采摘苹果是最高兴的事了。个子矮的同学紧紧抓住被果实压得低低的枝条,手臂伸得长长的,用力一跃,一把摘下又红又大的苹果,那灿烂的脸蛋简直像盛开的花朵一样;那些手脚灵活的男同学干脆爬到树上,这个喊苹果太大了,那个嚷苹果真红呀,乐得不知该采哪一个好;女同学们在树下小心翼翼地接过男同学采来的苹果,满脸笑容地捧着丰收的果实,轻轻放到篮子里,生怕给碰坏了。“大家看啊,这是一个苹果王!”只见王晓明站在高高的树顶,手中举着一个红彤彤的大苹果,充满自豪地高声叫唤着。同学们闻声抬头望去,口水都快流下来了。太馋人了,我也忍不住吸了一口气。

练习:请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子,归纳文段大意。

弼时同志的原则性,渗透在他的整个生活中。有一次,他住在陕北一个乡村里,让警卫同志给他装置一个打靶的靶子。弼时同志是很喜欢打靶的。警卫同志在老乡家里找到一张芦席,作成一个靶子。弼时同志问清楚芦席的来历,马上叫警卫同志送回去。他说:我们不能随便用老乡一点东西。弼时同志曾经住在北岳区一个乡村里,村外是稻田,田中小径纵横,有近路也有远路。弼时同志有一次出门,警卫同志建议他走近路,弼时同志问道:走近路会不会踏坏庄稼,老乡允许不允许?同志,要注意,我们在任何问题上,都不能损害群众利益。弼时同志在北京养病时,常到景山散步。他身体很坏,不能走远路,警卫同志建议从一个较近的小门进去。这个小门横着一条铁丝,挂着“游人止步”的牌子。弼时同志拒绝了这个善意的建议,并且耐心地说:这是园里的制度,我们绝对不能破坏制度。如果需要这样做,也得先和人家商量,得到人家允许。1949年,弼时同志的妹妹从湖南到北京来看他,临走时,请弼时同志写封信给湖南省委,替她丈夫介绍一个工作。弼时同志想了一想,觉得这样做不合组织原则,断然拒绝了他妹妹的要求。

练习、文章告诉你弼时同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要素创联法:对于文章有时间、地点、主要人物、重点事件的,采取“谁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或者“什么东西怎么样?”的要素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锁匠的徒弟

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的敬重。更主要的是老锁匠为人正直,每修一把锁都告诉别人他的姓名和地址,说:“如果你家发生了盗窃,只要是用钥匙打开的家门,你就来找我。”

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人们帮他物色徒弟,最后老锁匠挑中了两个年轻人,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东西。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分别装在两个房间,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开的时间短谁就是胜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出了光亮:“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有什么,您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接班人。大徒弟不服,众人不解。老锁匠微微一笑说:“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

练习: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一)阅读的题型:

1、请解释文中“什么”词语的意思?

2、本文中的“什么”词语能否省略?为什么?

3、下列两句话哪一句比较好,为什么?

(二)解题方法: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找到相关的句子细读,理解提炼词语的意思;

2、组词理解词语或寻找词语的近义词对其进行解释;

3、分析词语在文章中的实际词性,先解释词语的表面意思,再结合文章的具体情况分析词语的文中含义。具体如下:

(1)动词,词语的原意是,本文中详细表现了谁什么对什么事情怎么样?或者谁的动作如何?

(2)形容词,词语的原意是指,本文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什么东西怎么样?

(3)副词,词语的原意是指,本文中具体表现了什么东西什么范围或什么程度?

三个和尚(shàng)

传说古时候,一个活泼伶俐(línglì)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miào)里。开始,他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够喝,还往菩萨(pú sà)手中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的柳枝活了。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的问题发生了争执(zhí),谁也不愿意吃亏(kuī),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抬水。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多挑水。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净瓶里的柳枝也因没水而开始枯萎(wěi)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dǔn)的时候,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掉在香案上,小庙起火了。危机之中,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喝水,净瓶里的柳枝又恢(huī)复了生机。……”

练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争执:

争先恐后:

母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限定为三斤。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而这些水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的老牛挣脱了缰绳,闯到沙漠里运水车必经的公路旁。运水军车来了,老牛迅速冲上公路,司机紧急刹车,军车停了下来。老牛沉默着立在车前,任凭司机怎样呵斥驱赶,它就是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双方仍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这样对峙着,运水车不能前进。性急的司机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仍然一动不动。

后来,牛的主人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

老牛凄厉的叫声,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三斤左右,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去。

练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贪婪:

凄厉:

瘦骨嶙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微笑作文300字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 逆风飞翔作文 高中作文多少字 家人团聚的作文 五年级记事作文 家族史作文 愉快的旅行作文 越来越好作文 人生的旅途作文 美在身边作文 兰花作文300字 沈阳故宫作文 讲好中国故事作文 守望作文600字 抬起头作文 英语作文带翻译50字 一次难忘的旅行作文 我的快乐作文400字 梗概作文300字 写人作文五百字 可爱的小兔子作文 感谢有你的作文 什么的一天作文 做菜作文300字 传统文化春节作文 做一件好事作文 窗外作文400字 英语作文邮件格式 我是一棵树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