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为坚强喝彩》的教学反思范文

2022-11-05 17:11:01
相关推荐

《为坚强喝彩》的教学反思范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为坚强喝彩》的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当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如何“真正让课堂的主体————全体学生‘活’起来,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去,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我们在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六课《为坚强喝彩》的课题研究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在此谈些粗浅的教学体会和反思。

一、课前三分钟讲演————让主体在课堂上“活”起来的“药剂”

传统的重教轻学现象,加上《思想品德》课的学科性质及特点,导致许多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不会学习。因此,我们认为,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最重要的不是急于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而是首先要解决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问题和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问题。有鉴于此,我们尝试实行课前三分钟由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课文的内容和体会进行讲演,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增强了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针对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加强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而且更重要的是变学生从“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是让课堂教学“活”起来的“药剂”。

二、指导学生阅读————让主体在课堂上“活”起来的基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传统教学方法,教师“一言堂”一味地讲,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其效果不言而喻。作为当代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为人师不仅要“传道授业”更要“授人以渔”,为此我们在第六课课堂教学中,除了完成教学设计中的各项内容外,还有意识地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非学习的机器。具体的做法总结如下:

1、指导学生阅读课题、框题和目题————掌握全课知识框架

课题是全课内容的缩影和概括,阅读课题,思其所云,初获印象。框题和目题是本框和本目的概要,是课文的“骨架”。指导学生将课题、框题、目题联系起来阅读,既可理清各“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又可明了全课的理论体系和知识网络,做到“一目了然”。

2、指导学生粗读教材————课前预习

书最终是学生读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最终是通过学生这个主体发挥出来的。刚开始时很多学生没有预习习惯,有些学生预习流于形式。虽然教材的编排形式生动活泼,可读性强,但学生自学阅读时经常面临两种困境:其一阅读速度快,走马观花,看完不知所云。其二,阅读时易被丰富有趣的材料所吸引,而忽视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易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毛病。因此学生在进行第六课的课前预习之前,我们就印发了导读提纲供参考,让学生能够“有章可循”,从而提高了预习的效果。

3、指导学生细读教材————课堂阅读

在讲授新课过程中,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的教学目标,对重难点进一步列出细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围绕框题,钻研目题,了解正文、辅助文及相关链接,细读、精读教材,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疑问,从而提高了阅读实效。

三、教师设疑导思————让主体在课堂上“活”起来的关键

无论古代学者还是现代教育家都认为:思起于疑,无疑则无思。人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设疑和解疑的过程。有疑才能激发学生不断地思索,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

在第六课的教学中,为了激“活”学生思维,我们适时选择最佳时机,诱导学生启动思维,为他们创设情境,进而开启知识宝库大门。如:

1、针对学情设疑导思

针对“意志”、“坚强意志”等七年级学生难于直接理解的内容,在第一框教学导入环节中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小品》设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导出意志品质的相关教学内容;在第二框教学中,针对学生意志品质薄弱的学情,采取“自我测试问卷”及组织学生参与“意志银行”活动等设疑,导入“磨砺意志,学会坚强”的方法学习。

2、电教手段设疑导思

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参与教学是当代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手段,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课堂教学节奏,增大课堂知识密度,增强直观效果,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产生节奏性更替,从而激发兴趣,活跃课堂,强化内容,使教学产生良好效果,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在第六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黄河大合唱》等高亢激昂、优美动听的歌曲,《一屋不扫,能否扫天下》等寓意深刻的漫画,《千手观音》等回味深长的录像,《袁隆平》、《体操教练》、《夏令营中的较量》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材料设疑导思,都是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一一展现出来。实践表明,达到了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的作用。

四、课堂活动与讨论————让主体在课堂上“活”起来的"核心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知识本位”、“教师中心”、“结论唯一”,课堂当作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场所,教科书当作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来源,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观众与听众的角色,成为教师灌输的对象,最终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丧失,学生沦为学习的奴隶。在第六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依据学生的直接经验创设了一系列的活动与讨论的话题,鼓励学生动脑、动口,让学生在活动和讨论过程中学习,在活动和讨论中内化思想品德。如在第一框设计了“活动拓展”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日常行为,探究“如何主动运用坚强意志去抵制诱惑”这一话题;在第二框“我的意志品质”的教学中,采取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讨论,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然后相互交流有无坚强意志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在“磨砺意志,学会坚强”的教学环节中,将全班同学先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由每个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发言,在讨论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进行交流,得出“磨砺意志,学会坚强”的方法。这一系列的活动与讨论式教学,一改以往课堂教学中将学生视为接受“美德”的容器,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与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活跃了思想品德课的教与学。

当然,通过第六课的教学,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怎样通过活动开展,更好地体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思想性;如何巧妙设计活动、挖掘活动的深度,使活动与讨论不至于流于形式,达到设计意图和课堂教学目标;如何将活动延伸至课外,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以期让《思想品德》课真正有效地“活”起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理想作文议论文 高考作文没写完怎么办 关于家庭成员的作文 时间的重要性英语作文 三年级秋天的景色作文 作文4 敬老孝老作文 拥抱什么作文600字 我的童年玩具作文 父亲作文题目 礼让作文素材 快乐的国庆作文500字 感谢阅读600字作文 校园里的桃花作文 一次奇妙的旅行作文 桂花香作文600字 端午节的作文300个字 感动作文400字六年级 智多星作文 洪水无情人有情的作文 废物利用作文500字 保护大象的作文 温馨的回忆作文 我英语作文 叶罗丽作文 以时尚为话题的作文 书籍是一剂良药作文 想念的味道作文 桃花作文200字 游公园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