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庄子思想2000字论文

2020-10-22 16:40:01
相关推荐

博士2012 摘要:庄子的人生哲学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他的思想和思维方式闪烁着中国古代伟大哲人的高度智慧。面对来自 自然的生与死、来自社会的命与时、来自自我的情与欲等各 种人生困境,庄子人生哲学指出,只要人们能顺乎自然,进 而真正了解万物的本性,充分发挥其自然本性,人们就能够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逍遥。审视庄子思想,你会发现在 现实生活中它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Zhuang zis philosophy histhought, hismind thinkingexpress brilliantintelligence greatphilosopher Chinaancient time. Facing life deathfrom nature, destiny situationfrom society, different kinds lifetroubles from self emotion self desire.Zhuangzis philosophy points out peoplecan accord nature,furthermore understand nature,fully present its native, people can higheststate unfettered.Look through zhuangzis thought, you still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reallife.Key words:Personal difficulties;the state freedom;Relatively free;Absolute freedom 庄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以他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对我国古代艺术特色的形成 起了很大作用。不仅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 对现代人也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庄子生活在战国中 期,正值社会大变革的时期。一方面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另一方面人们疯狂地追逐财富和权利,物欲横流。面对当时的社会、自然环境,庄子深深觉察到人生的种种局限——各 种人生困境。这些困境来自自然、来自社会、来自自我。庄 子以敏锐的头脑和深邃的目光洞察人生,以自己的个人体验 对人生困境及人生理想做出了独具道家特色的阐释,形成了 独特的庄子哲学。审视庄子哲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 义,我们会发现它教会我们很多的道理,它能使我们在纷繁 喧闹的世间认清自己的心灵,发现自己的本性,以淡泊自然 的心态面对时间的困惑,保持一颗健康、永恒的心。 庄子思想秉承了老子思想而有所发展,有所变异,都源于核心学术“道”。庄子哲学着重从宇宙根源的“道”的深处开拓 人的精神生命,主要是对人生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的思考, 追索人生苦难的原因,发现一切灾难都根源于人类自身那无 穷无尽的欲望以及制约人生的各种界限。即来自自然的生与 死、来自社会的命与时、来自自身的情与利的困境。因此, 他幻想摆脱一切外物的羁绊,追求个人精神上自由的境界 ——逍遥游。 人有生,就有死。世界上任何人都不能够逃脱生死。面对生与死,庄子主要是从生命的诞生和生命的归宿这两个角度 展开的。“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 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庄子?知北游》) 庄子认为,人作为自然万物之一,乃是 “气”的一种存在形式。人的生命是由气的聚合而形成的,气 必然的自然现象,是自然的变化与循环。“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庄 子?大宗师》)生与死,犹如日夜的运行,都是自然规律。庄 子认为,既然生与死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然的自然 现象,那么人们就应该克制死亡所带来的恐惧和悲痛。“万 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天地》)生与死并没有什么区 别,人们应该对生死报以一样的态度。“天地与我并生,而 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庄子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 包括人在内,都是齐一的。这样一来,生与死的界限就不存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庄子?大宗师》)天地赋我形体以使我有所寄托,给了我生命以使我勤劳,又让死亡 让我安息。所以把生存看做是好事,把死亡也看做好事。 庄子讲了很多有关于生死的例子,如《庄子?养生主》中老聃死了,他的好友秦失前去吊丧,只是哭了几声就离开了, 老聃的弟子很不满意,秦失却批评了老聃的弟子。说他们喜 生恶死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并告诉他们“是遁天倍情,忘其 所受。”这是逃避天意,违背实情,忘记了人之生死寿夭禀 受于自然。在《庄子?至乐》中讲到庄子自己的妻子死了,好友惠子前来吊丧,发现庄子不仅没有悲伤,反而在那儿鼓 盆而歌。惠子责备于庄子,庄子却说生死是顺应自然之道, 不应该伤心。可见庄子已经做到了不惧生死,完全把自己置 身于天地之间,做到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 庄子认为,人之初都有本真之心,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影响,逐渐有了一己之情、一己之私、一己之成见。这些一旦成于 心中,便牢不可破。而人心中的哀乐之情以及利害之欲这些 都是人的先天本性,并不因后天环境而改变。“人之生也, 能止。”(《庄子?知北游》)说欢乐还未消逝,悲哀又接着到来。悲哀与欢乐的到来,我无法阻挡,悲哀与欢乐的离去, 我也不可能制止。同样,利害之欲也是为人不能所免,为人 的本性。“人卒未有不兴名就利者。”(《庄子?盗跖》)说人 们终究没有谁不想树立名声并获取利禄的。“且夫声色滋味 权势之于人,心不待学而乐之,体不待象而安之。夫欲恶避 就,固不待师,此人之性也。”(《庄子?盗跖》)说乐声、美 色、滋味、权势对于每一个人,心里不等到学会就自然喜欢, 身体不需要模仿早已习惯。欲念、厌恶、回避、俯就,本来 那么面对自我之限——人心与人欲。该怎么做呢?庄子认为人应该摆脱欲望的限制,不被其制约支配。人就应该顺应 自然,了解自然规律,亲近自然,不被外物所缠绕,做到逍 遥自在。“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 子?逍遥游》)把握天地的本性,掌握宇宙的自然规律,畅游 无穷的世界,还有什么必须依赖的东西呢!所以说:至人无 一己的私念,神人无功业的束缚,圣人无名声的牵挂。如此, 便可以做到自身的超越了。 除了来自自然的限制和自我的限制之外,庄子认为人生活在世上,就必然还要受到社会的限制。这种社会的限制主要 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所谓的“命”,即命运既无法摆脱亦无法 抗拒。“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庄子?大宗 师》)说人的生死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命运活动,都是自然的 规律,人无法抗拒和改变。“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 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庄 子?德充符》)说死生、存亡、穷达等这些都是事物的变化、 自然规律的运行。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另一个方面便 是“时”,即所谓的时局、时势。它也是人所无法左右的,它 网:庄子思想2000 字论文“命”一样都是制约和限制人的本性,构成人生困境的因素。“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位 乎其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庄子?秋水》)说大道是 没有开始和终止的,而万物却有着死生的变化,即便一时有 所成就,也是不足依赖的。大道在一虚一盈中变化着,没有 固定不变的形态。往昔的岁月不可回转,逝去的时间无法挽 留。这些外在的必然性是不可抗拒和改变的。 那么面对社会的限制——命与时。该怎么做呢?庄子认为既然命是天然的本性,无法摆脱和抗拒。因此,我们应该听 命于他。这样才可解脱。“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 至也。”(《庄子?人间世》)说应该顺从自然,保持内心的平 静,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庄 子?养生主》)说 安心时运,顺便不惊,哀乐的情绪就不会侵入胸中。这样便可以做到解脱。保持自己内心平静安宁,最终能获得精神 的自由。 面对来自自然的生与死、来自自我的情与利、来自社会的命与时的限制。庄子提出了超脱的方法即追求精神上的超 脱,他认为顺应自然,了解自然万物的本性和规律,人就能 够到达最高境界——逍遥游。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最高要 求和最高境界,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庄子? 逍遥游》是《庄子》首篇,他揭示了获得自由的两个等级——有待逍遥和无待逍遥。 所谓“有待”,就是有所依赖,有所对待,是指人的某种愿望、要求的实现要受到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庄子认 为万物都是自然的产物。顺乎自然,恪守自然规律才可以获 得自由,获得快乐。《庄子?逍遥游》开篇便举例大鹏与小鸟 的故事,大鹏能飞九万里,而小鸟只能短距离飞行。他们都 是有所依赖的,但是他们都做了自己所能做的,同时遵循了 自己的天性,所以他们都能在自然中自由翱翔,无拘无束快 乐的生活。尽管小鸟飞九万里受到了自身条件的限制,大鹏 低空自由飞翔受到限制,但是他们都没有为此懊恼,充分发 挥了自己天然本性。获得了有待的快乐,“大知不及小知, 小年不及大年。”(《庄子?逍遥游》)举例朝菌、蟪蛄、冥灵 者、大椿者等等的故事。说明了遵循自然规律,便可以获得 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快乐。 相反,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刻意的去改变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但不能得到快乐和自由,反而会带来痛苦和悲伤。“彼 至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为骈故,而枝者不为跂; 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 真实的自然本性,所以从自然角度说,大拇指与第二指连生的不算连生,旁生出一指的不算多余;长的不算有馀,短的 不算不足。野鸭的腿虽然短小,但给它接上一段就会带来痛 苦;野鹤的腿虽然修长。但给它截去一节就会带来悲哀。所 以本性是长的,就不该去截短它;本性是短的,就不该去加 长它,这样也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所以说自然的本性是 最好的,人们应该遵循自然法则、自自然规律才可以活得快 所谓“无待”,即无所依赖、无所对待,是指人的思想、行为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庄子认为“有待”那只是人生的低级 阶段,是小快乐。要达到人生的最 摘要:“忘”是庄子美学的一个核心,是庄子神行于宇宙遨游于四海的关键所在;“游”可谓是庄子人生追求的终极 目标,是庄子心灵与精神世界所向往的自由生活。以“忘”而 “游”谓之庄子。 有人说:“没有老子,就没有道家思想;没有庄子,道家将被遗忘”这诚然说出了庄子在道家的地位之高。“此亦一是 10 非,彼亦一是非”“无物不然,无物不可”的观点是庄子相对 主义的态度。我们知道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乃如老子的 “道可道,非常道”,那么庄子之道又是什么呢?我们从庄子 之道能看到的庄子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历来人们对庄 子思想的评论是丰富多彩的。本文以庄子思想中的“忘”与 “游”来对庄子本人及庄子道家思想进行浅论。 庄子,闻一多说他是一个“真实的诗人”,郭沫若则说他是一个厌世的思想家,那么庄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 又是在那种社会背景下生活的一个人,庄子的《庄子》玄妙 的人生哲理是怎样产生的?以上种种都得先从庄子这个人 入手。 庄子,这位道家的先圣,生活于春秋战国时代,与孟子生活于同一个时间。在政治混乱、战争频繁、思想活跃的年代 里,庄子的生活是多样的。物质上,他是一个编织草鞋为生 的穷光蛋;文化上,他是学富五车道家思想的泰斗。他是一 个贫穷而富足的人,诚如这段评价说的“他的形象太丰富了, 可以一会是敏锐的人生解剖师,一会儿又是沉淀往事的诗 人;一会儿是濮水上悠游的垂钓者;一会 1,当然,他还是一位口才雄辩大师,他与惠子的儿又是土屋前闲坐的穷汉” “鱼之乐”之论以及“枯鱼之肆”、“涸辙之鲋”的故事便是最11 好的证明。这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庄子,其人生如梦一场般 千变万化。 《庄子》出世以后,与《老子》《周易》于魏 晋南北朝被世人列为“三玄”,从此倍受人们推崇,那时文人 们“废六经,谈老黄”赋诗论道以“玄”为美为善。《庄子》这 一本奇书蕴含了中国古典哲学、美学、艺术学等多方面的思 想内容。《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 三个部分。“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 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 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 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 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 跖》、《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观点的是《齐 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庄子与《庄子》都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当中的是与非、虚与实、对与错之精神观是为后人看待现实世界开拓的一个 窗口。 “忘”即是“心亡”——忘记自我意识之意,简而言之为“忘我”。然而,庄子之忘的内容是丰富的,它不仅仅在于“忘我”。 “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忘”,是庄子高妙人生的条件关键,诚如武林高手般“忘我”之境才是武功最高之 境,手中无剑才是剑招之至。但是,庄子强调的“忘”应该是 12 《逍遥游》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之意,他的“无 己”“忘我”是“至人”即是人之至也,“无功”“无名”则是“神 “圣人”无功名利禄的品格体现。庄子在纷争的现实之下,以“无己、无功、无名”的心态来“出世”,以“心斋”、“坐忘”, “忘礼乐,忘儒之仁义”意识而有了庄周是蝶,蝶是庄周的“庄 周梦蝶”“物我两忘”的故事,进而体现了庄子为实现精神的 绝对自由和解放的观点。这“忘”的哲学观,是庄子与人生现 实争对的尖刀武器,他以“赤子之心”涤洗尘世间的污垢,超 脱于六合,更以“牛马四足,是谓天”的自然而然的思想无为 无拘束。这也是中国自由美学观点的体现。庄子之“忘”形成 的依据,诚如黑格尔说的:“在斗争不发生效用的地方,合 理的办法就在于放弃斗争,这样至少还可以恢复主体自由的 形式的独立自足性。因为这样,那种冤屈对他就不要再有什 么力量;反之,如果他硬要抵抗它, 2。战国纷争,诸侯争霸,百姓流离,他就必然见到他毕竟完全受它的统治” 百家争鸣等丰富复杂的社会背景,就是庄子之“忘”的土壤,也是庄子之希望——“游”的根枝。 “忘”的目的在于“逍遥”,“逍遥”之目的在于逃离现实,神游六界宇宙。庄子的“忘”即是忘掉一切甚至自我,从而探索 人生哲理达到逍遥宇宙的目的。以八字来形容庄子之“忘”即 13 是:忘之洒脱,忘源无奈。 庄子之游,“游于四海之外”、“游于物之初”、“游乎天地之一气”、“游方之外”而逍遥。“游”可谓是庄子人生追求的 终极目标,是庄子心灵与精神世界所向往的自由生活,简之 为“逍遥”。那么,对于庄子来说,何为逍遥之游?又为何逍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 而远也,不局心知之灵也”。显然,我们可知,庄子之“游”与庄子之“忘”这两大观点的关系是庄子道家思想哲学的目 的与条件的关系,也是庄子哲学观点的主要思想体现。换句 话说,以“忘”而“游”谓之“庄子”也是无可非议的。如果说, 儒家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观点写出了儒家对现实社会的 积极意义作用体现;那么,道家的“自守静笃”“乘物游心”则 是为了不能改变“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黑暗现实而给人们 一种忘我的无拘无束,超越有限生命的自由与解放,其同样 对社会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游”字在《庄子》中一共出现的107次,这足以说明庄子 14 对精神之“游”的向往,以及对现实无奈的逃避体现。正因为 庄子的过于强调“忘我”的“逍遥之游”,后人对其消极的评价 也是多见的,如任继愈认为:“庄子的思想,反映了奴 3,隶主阶级在封建实力强大后,没有前途、失去信心的失败主义精神状态” 侯外庐认为:“庄子不知悦生,不知恶死,齐死生,忘物我,未始有是非,未始有物也,无物不然,无物不可的思想 是消极人生观,宿命观,完全陷入了主观唯 其实,心主义,是反动的。”“傍日月,挟宇宙,游乎尘垢”的庄子之“游” 何尝不是其对人的精神世界的的理解与开拓。“无为,不是无所为”乃是以自然顺应为主,以精神超脱为具而追求达 到的一种人生境界的观点。正如“庖丁解牛”中“庖丁之刀之 所以十九年而新如当初,是因为用刀之人能依据牛的结构, 使刀锋专走空隙之处,连经络都不肯触及,何况大的骨头! 正因为庖丁之刀飘忽无定,游走于空隙之间,所以可以不为 经络骨头等硬物所伤。当然,庄子用庖丁解牛的 5。故事是为了说明,善于养生之人,其行为不拘于所为而有开放性的特点。” 而庄子的齐死生,忘物我,未始有是非,未始有物也,无物不然,无物不可的思 想则是相对辨证主义观点。15 虽然庄子的消极无奈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庄子之“游”,是人性解放的自由,庄子“以大为状美”是其对人生追求的审 美标准,庄子之精神是浪漫主义的体现,庄子之哲学观更是 中过古典哲学的重要精华。 不管是庄子本人,还是《庄子》思想;不管是庄子之“忘”, 还是庄子之“游”;不管是现实主义的逃避,还是精神解放的 消极;不管是批评者多,还是赏其者少。庄子以及其思想的 一切对于今之世人来说是一笔精神的财富,是永久不会竭尽 干枯的“精神之河”,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大餐。因为矛盾无奈 的现实以及人事关系的复杂社会依然存在,所以庄子思想的 “忘”与“游”也必将存活于世人的心灵深处。此外,它还是中 国人追求浪漫与善美的中国美学的核心观念,诚如“而庄子 通过个人自我内心的沉寂而忘记世界,从而实现精神的无拘 的评价一样。超越有限的人生。自由的人生,这就是中 国美学精神的核心” [2]黑格尔: 美学,第一卷,第268页,商务印书馆, 1979 任继愈:《中国哲学史》,人民出版社修订出版,2003 16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人民出版社版,1957 [6]寇鹏: 文艺美学,第一章,第23 页,上海远东出 版社,2007 要:“天”的内在是“人”,“人”的本真是“天”。“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天地》)忘记自己的“人”在天地间 悠然一气,以至于到达超脱境界。“庄子‘天人合一’论的 核心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其对自然的关注,对生命的的尊重, 对天人关系的思考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面临着生态 危机的我们不得不反思这种天人关系,人不是万物的核心, 相反,人是天地间的一粟。 庄子凭借着逍遥的人生观、旷达的生死观、超然的宇宙观等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奇幻而不失温馨的浪漫世界,相信用心 欣赏过其作品的人都追随过他的天人思想,尝试着化为翩 蝶,翩游于广袤辽阔的天际。饱含生命律动的“人”和恢恢然 不知所际的“天”,不仅共同展现了先秦时代的思想的高峰, 让读者享受了一场思想盛宴,还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化浓郁 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宏大的主题,让作品中的天人关系深深印 刻于我们的脑海,带来深刻的现代启示。本文将从普通读者 的视角入手,把对庄子天人关系的理解更有活力地表达出 17 来,并思考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以希冀能带来些许启示与 提高。以下就让我们深入解剖一下庄子思想中的“天”“人”之 论,探讨其深刻内涵: 庄子对“人”的存在有着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他在首篇《逍遥游》中就提出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论 断,他将人分成多个等级。为了区分了这些等级差异,庄子 向我们展现了世俗之人和本真之人。首先是世俗之人,庄子 分析了他们在世间存在的失性现 摘要:庄子对后世的影响,表现在《庄子》诗般灿烂的文学上,同时还表现在其独特的哲学思想上。《庄子》中他 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不是干巴巴的说教,相反,都是通过 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力、 仪态万方的语言文字,巧妙活泼、引人入胜地表达出来,全 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这些寓言表现出庄子独树一帜的 智慧,构成了奇特的形象,具有令人眼前一亮,啧啧称赞的 艺术感染力。 庄子生活的背景年代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各种文学艺术已18 由萌芽走向发展。尤其是当时的诗歌艺术非常繁荣。庄子作 为先秦时代杰出的思想家,具有独特的智慧、敏锐的洞察力、 远见的思想,并且在其著作《庄子》中表达了一些先进的思 想。《庄子》一书想象丰富,情感上热烈真挚,文采飞扬, 作品中的寓言虽多有虚构性,但通俗易懂,是先秦文学作品 的浩瀚星河中熠熠发光的一颗明亮之星。以下从幽默感,寓 言的写作方式和淡泊名利的豁达三个角度剖析《庄子》中语 言文字的特点及浅析其所传达的思想境界。 虽然我国古代没有“幽默”这个词,“幽默”一词来源于英文“humor”的音译,是林语堂首创的新词,但并不意味着我 国没有幽默文化,古之所谓“滑稽”、 “谐隐”、“谐趣”、“诙谐”等,其中就含有幽默。而早以“滑稽”、“诙谐”著称的《庄子》,更是幽默的鼻祖。正如林语堂 《论幽默》中所说:“庄生可谓是中国之幽默始祖了”。《庄 子》一书,以诙谐恣意的文笔,书写微妙玄通,深不可测的 道家思想,常常令人在笑中悟出幽微玄妙的思想和深沉含蓄 的情感,可谓幽默艺术的卓越运用。 之山”、“无何有之乡”,有“触”“蛮”之氏,“大莫”、“建德”之国。如此之类,已是离奇,而众多的人名,更见怪异:支 19 离疏、哀殆它,门无鬼。叔山无耻等等,怪味十足,滑稽可 笑。分明是一些抽象名词概念,转而成为人名,真是神来之 笔。《庄子》的命名不只是以新颖奇异博人一笑,而是包含 着作者一些为人处世的思想,让人在一笑中回味无穷。 又譬如在《庄子列御寇》里,用了“曹商使秦”这个故事。学习的过程中其乐无穷,处处闪烁着庄子幽默的智慧之光。 庄子就是这样的幽默,这样的视富贵如浮云。这个故事虽然 尖刻,却又非常深刻。心系富贵的人,须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就是贬损自己的尊严。在庄子看来,这是得不偿失的。庄子 看起来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在战国时期,曾做过漆 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在道德 上其实是一位非常廉洁、秉直,有才干的人。 《庄子》中各个篇章的结构,很奇特。看起来联系并不紧密,常常随性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有时似乎不相关, 任意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顺序倒 序,或长或短,更加之辞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 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尤其庄子在其著作 中多使用寓言故事言明道理,简单明了,又使人印象深刻。 至今读来,饶有趣味。譬如以下两例: 在《庄子秋水》中: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20 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 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 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凤凰,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 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 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 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 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把权贵比作成老鼠已经很难以置信,还是腐鼠,更是表明了庄子“出世”的豁达人生观。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 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 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 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 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 巨室,而我缴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在 《庄子》中,还记载着,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 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 “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惠子曰:“既谓之 人,恶得无情?”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 21 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惠子曰: 庄子是提倡顺应“自然之情”的。人与天地万物并没有本质的不同,生与死都是同样属于自然,或者说,死本来也是生的 一部分,则没有必要因为妻子的逝世而过于悲伤,但是,谁 知道庄子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 概!可以说明他并不是无情之人,鼓盆而歌,是感情的另一 种宣泄。庄子主张发自内心的情感,自然而然,不因为别人 的看法而表现得无谓地悲伤。庄子的这种情,不仅仅体现在 对人当中,还体现在对待社会的一种态度上。 在春秋时代,自从儒家提出“学而优则仕”,把“立功”、“立德”、“立言”作为人生“三不朽”的思想后,追求个人建功立 业、扬名于世便成为当时社会的普遍风气现象。功名、利禄、 地位、荣誉便成为世人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作为一个对社 会人生有着清醒认识的人,庄子觉察到正是这些身外之物成 为人们追寻的目标后,世人便受它们的奴役和驱使,身心被 束缚,失去自由。所以庄子从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 认为要使世人从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获取人生自由,便要 走一条与儒家“三不朽”思想不同的路。为此,他在《逍遥游》 22 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认为,要达到至人、神人、圣人的境界,就必须做到“无己”、 “无功”、“无名”,变“有所待”为“无所待”,以达到人生自由 逍遥的理想境界。为此,庄子提出“无己”、“无功”、“无名” 的人格理想,并把至人、神人、圣人作为人生的理想人格来 称颂。在庄子笔下,如解牛的庖丁、削木为鐻的梓庆、承蜩 的驼背老人、宋元君画史、比射的伯昏无人等都是得道之人, 他们的人格就是人生的理想人格。无己、无功、无也就是庄 子的理想人格,圣人、至人、神人也就可以说是庄子追求的 精神境界。 众所周知,庄子不贪图功名利禄、富贵荣华,视它们为束缚人们身心自由的枷锁。世人为了获取这些身外之物,变得 贪婪、自私、庸俗,成了没有真诚,没有人格,没有灵魂生 命的行尸走肉。因此,庄子呼吁世人要从世俗的束缚中解脱 出来,看清一切功名利禄的诱惑,抛弃一切荣辱的顾虑,寻 找回人生中最值得珍视的东西,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庄子 自己也是厌弃功名,不愿为官,视金钱如粪土。在《秋水》 中“庄子钓于濮水”的寓言故事可以见证。“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 23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 由淡泊的生活比做生龟“曳尾涂中”,表明了他宁肯不做官,也不愿失去自由的心志。庄子的拒 绝就是对世俗价值观的轻视,也是对“无己”、“无功”、“无名”人格理想的示范。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也标志着在遥远的春秋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 已经发展到哲学辩证思想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 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隐 士,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总而言之, 庄子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艺术方面,都对中华民 族历史发展长河有深远,巨大的影响,都值得我们一再咀嚼 回味。 初读《庄子》,欣赏老庄的睿智;又读《庄子》,感慨老庄的逍遥淡定;再读《庄子》,更被老庄的笑对生死而折服。 庄子说:“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古代的真24 正懂得生命奥秘的人,没有觉得拥有生命有多么可喜,也不 觉得死亡来临有多么可怕。 真正的君子对生死的态度从来是不刻意的,不追问自己从哪里来,也不担忧自己往哪里去。因为,生和死只不过是 一个生命形态的变化。 庄子妻子去世的时候,鼓盆而歌,这都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了。庄子说,古之真人不悦生也不畏死,不要觉得:生命 在拥有的时候,有多么多么可喜,死亡来临的时候,有多么 多么可怕。这样的态度,说起来潇洒,但是贯穿到每一个凡 人的生命中,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个人这一生在忙 忙碌碌、紧紧张张,在整个这个匆忙过程中,其实对于越来 越短的时光,都心存畏惧,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笑谈生死呢? 《列御寇》篇记庄子将死时的一段话说:“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廓,以日月为连壁,星 辰为珠玑,万物为济送,吾葬具岂不备耶,何以加此?”弟 子曰:“吾恐鸟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鸟鸢食, 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生死变迁在一般人 看来是相当严重的,但庄子说来却淡似春梦,了然无痕。对 于自己的死生看得如此轻淡,所以对于妻子之死,他就“箕 踞鼓盆而歌了”。庄子视死生变迁,不过如春秋冬夏四时变 迁而已,于自然的变化是不可抗拒无以逃避的,只有顺从依 随,才是人间至道。我们借此而说庄子是达生主义者。他是 25 无生无死与天地为一体的,他是上与天地主宰同游,下与看 破生死不分始终的人为友的,他是视死生为一化的。所以妻 庄子的生死观当然是建立在他“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基础之上的,他认为每个人都是“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既然如 此,我们除了顺其自然,不要把生死看得太重,节哀自便之 外,还能做什么呢? 人的身体、人的生命是可以消耗掉的,但是人的思想仍然可以传承。对庄子来讲,思想的传承远远胜于一个生命。 这就是庄子对于生和死这个形态的一种感悟。 当代社会,人的寿命得以延长,已经远远胜于远古。但是,在心理上,对于死亡的畏惧,对于生命的留恋也远远超 乎从前。应该说,在今人的生活里,有太多太多的隐私,有 太多太多的牵绊,有太多太多让人闭不上眼睛的事情在心头 纠缠。 但是,庄子讲了很多关于自己的、亲人的、朋友的生死故事,他对生死的看法与今人全然不同。在他已经穿越的这个 生命中,他看重的是火光,而不是柴火的长度。人生的事迹 是可以写下来的,但每一个人的判读又是各不相同的。 庄子在《养生主》篇里有这样一句话,说:“脂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油脂 26 在柴火上燃烧,油脂烧完了,柴火燃尽了,但是火却可以传续下去,没有穷尽的时候。人的身体、人的生命是可以消 耗掉的,但是人的思想仍然可以传承。对庄子来讲,思想的 传承远远胜于一个生命。这就是庄子对于生和死这个形态的 一种感悟。 道家面对残酷的现实,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从自然中寻找一条自我拯救的人生道路。庄子的无己无功无名、逍遥 放达的精神境界,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固执地守护着人 的精神的尊严,辛勤地开垦着人的精神的荒漠,把人生从一 切无法消除的痛苦和灾难中拯救出来,超越人生困境和世俗 情欲,使人获得一种宁静的自由和圣洁的心境。庄子是隐士, 但他又不同于一般的隐者。他的退隐不单单是为了规避无法 改变的罪恶现实,也不仅仅是为了避免为虎作伥、助纣为虐, 更重要的是为了寻求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自由。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以消极、厌世等词汇来形容道家的人生哲学,其实这里有一些误解。只要我们深入到道家那 博大精深的人生哲学之中去看一看,就不会草率地使用消 极、厌世等词汇了 只要开始接触庄子,你便会不自主地神往于他所开辟的思想园地。在那里,没有“撄人之心”的陈规,没有疲惫的奔 波,也没有恐怖的空虚,更没有压迫的痛苦。 凡是纠缠于现代人心中那些引起不安情绪的因素,全都27 在庄子的价值系统中烟消云散。他扬弃世人的拖累,强调生 活的朴质。蔑视人身的偶像,夸示个性的张扬,否定神鬼的 权威?总之,接近他时便会感到释然,在他年开创的世界中, 心情永远是那么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在天地间,我们每个人的心合乎自然大道.每个人的生命都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的命运也在我 们自己的手中,你想要什么 样的生活,其实在你的内心中都 会不经意的流露,你的心态会决定你以后的生活,是幸福还是 奔波,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生命应该有所坚 持,而生存可以随遇而安的,当你有这种境界的时候,你就不会 为生活的一些小事去烦恼。 生活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烦恼,用一棵平静的心去生活去面对发生在身上的不幸,换中心态你会发现原来不幸也是 一种美 看见自己内心中生与死的较量,看见我们可以活下去的那个希望,其实我们是可以在有生之年真正做到乐生,做到 顺应,做到当下的快乐,活好每分每秒。真正到生死大限来 临的时候,有一份微笑的坦然,可以面对死亡说:我此生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在家做家务的作文 安全为主题的作文 我的期中目标作文 记事作文400字五年级 安全出行作文300字 写目标的作文 家国情怀作文题目 作文案例 人物作文素材 丘索维金娜的作文素材 托福作文批改 分享作文怎么写 小猫和小狗的作文 有关环境保护的英语作文 拖堂作文 心有阳光作文800字 我的本领作文400字 詹姆斯英语作文 晒出我的作文 校园里的春天作文500字 夏天的作文250字 英语四级作文万能套用模板 开放的中国作文 作文300字高中 老师作文四百字 母爱的作文300 怎样交朋友的英语作文 关于称赞的作文 我的梦作文600 幸福在身边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