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李国军:最美的风景在途中|散文

2020-11-22 04:45:01
相关推荐

《文学天空》网刊首发原创优秀作品,是文学双月刊《琴台文艺》及其他杂志的选稿基地,主发青春、情怀、乡土、都市、亲情、留守题材的小说、散文和诗歌类作品。

原创声明:作者授权原创首发文学天空,侵权必究。

散文之窗:

01

2005年春节老乡会,一位冯姓同学酒后含泪讲起他的老父亲,十几年了,他的话一直在脑海萦绕。

同学的父亲,是一位淳朴善良的川东北老农。

老人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因为穷,自小被人瞧不起,父母节衣缩食把他送进学校,希望他能飞出贫瘠的山沟,为家人争光。山里孩子懂事早,他学习用功,成绩优秀,深得老师同学喜爱。

老屋破旧土墙上,贴满了老人获得的奖状,都已发黄。老人儿时最美的梦,就是像喜欢他的老师一样,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但命运并不垂青他,倔强的父亲因耿介直言,惹恼了同村一位红卫兵头目。不知怎的,世代赤贫的家庭莫名其妙戴上了一顶富农帽子。父亲被批斗,正读高三的老人受到影响,成绩优异的他也因家庭成分受到退学处理。

美好梦想破碎了,他蒙在被窝里,偷偷流泪,不敢给父母看见。

老人性格和婉,待人谦恭有礼,他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写得一手好字。常有邻人托他写春联、喜联、书信。他也总是有求必应。认认真真帮人写好,和和气气交给人家,不收一分钱。

老人有一手好字,说话条理清楚,渐渐的,村子里红白喜事都请他去坐礼房。他的博学谦恭受到乡邻一致好评,但在那混淆是非的年月里,善良的人们能做些什么呢,只能在心底为他鸣不平。

一年后,镇中学老校长惜才,打着学校缺语文老师的名号,顶着受处分的危险,请老他回母校代课。老人欣喜若狂,高高兴兴随老校长去了学校。

做老师的梦想变成现实,他将全部精力倾注在了教学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年末考试,他所执教的班级,成绩都名列前茅,他因教绩突出三次被评为“先进教师”。

三年过后,在老校长的鼓励与帮助下,在他的努力自学下,他拿到了文凭,转为公办教师。

前途光明,年轻的他越发勤奋敬业。

02

但这个良好的开端,很快因他的年轻气盛失去了。

几年后,那个红卫兵头目成了镇里的干部。某个初夏晚上,那干部趁着酒兴,拦住一个上完自习回家的女生。女生吓哭了,门卫慑于造反头目的淫威,畏缩不敢上前。他闻讯赶来,推开众人走上前,不由分说给了那醉酒干部两个耳光,然后把吓坏的女学生拉过来,温声劝慰后,让几个男生护送回家。

事后一周里,醉酒干部并未来找他的麻烦,或许是良心发现了吧!老师学生都松了口气。

他却彻夜难眠,熬了几个通宵,写好一封十多页的检举信,列举了醉酒干部种种不良行为,交到镇政府。

信投递后便石沉大海,他就一封接着一封。同事们都为他捏一把汗,一向关爱他的老校长,也无不忧虑地叫他要适可而止。面对好意的劝说,他默默无言,心里愈发坚定。年轻气盛的他以为正确的就要坚持,可在那混乱的岁月里,正义往往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手段而已。

八月底,他提前来到学校,认真备课,迎接新学期来临。那个夜晚,老校长来找他,在屋子里坐了半天,吞吞吐吐告诉他一个消息:他的教师资格被取消,理由是他公办教师转正不合规,政审不合格。

面对伤心难言的老校长,他什么也没有说。第二天,他默默收拾好东西,锁好门,交了钥匙,对老校长深深鞠了一躬,再次回到山里老家。

开学后,他的学生知道这个消息后,在教室里失声痛哭。

这时候,他的品行能力已得到了社会公认,赋闲在农村不到半年,镇办酒厂就聘请他去搞销售。

这时,他已成家。他把伤痕深藏,投入到白酒行业中。很快,他适应环境的能力得到彰显,凭着好人缘,凭着马不停蹄地奔走,白酒销售取得好成绩,濒临倒闭的酒厂又显出勃勃生机。

两年后,老厂长退休,工友公推他继任厂长。

七十年代中后期,各项事业方兴未艾。那醉酒干部官却越做越大,仿佛注定要成为他的噩梦。有一次,县里管企业的专家到酒厂调查。一行人东看西瞧,问了他一些问题就离开了。半个月后,上边有一个红头文件交到他手里。文件要求镇办酒厂要创建成县里的白酒名牌,扩大规模,提了许多苛刻要求,却无一分钱资金支持。可这二十余人的小厂,设备、技术、资金都是难以克服的障碍。

他夜不成眠,他心里明白,这个厂长位子,怕是有人盯上了。为了使已有生气的酒厂不致因他而遭致厄运。辗转难眠后,他递交了辞呈,再次回到乡下的家。

他离厂后不久,一位并不熟悉酿酒技艺的人接替了厂长。隐约听人说,新厂长和那个升任到县里任职的醉酒干部是远房亲戚。一年后,酒厂倒闭,再几年,厂房也卖了。

03

回到农村,他变得沉默寡言。可一家人要靠他养活,老人多病,两个儿子正茁壮成长,容不得他舔舐伤口。许多傍晚,从地里干完农活回来,他常一个人坐在阶沿上发愣,一支接一支抽烟。这时后,做妻子的就会喊住胡叫乱跑的儿子,让他们安静。两个儿子见他不说话,怕他生气,也就安静下来。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农村经济越来越活跃。可在深山里,生活依旧是老样子。沉寂多年的他感觉到了时代的变化,又振作起来。一年多节衣缩食后,他报考了函大,学习电器维修。

维修电器挣钱比务农好得多,贫穷的家境渐渐有了起色。他在镇上租了房子,全家搬到镇上。他摆起电器维修店,兼营出售电器。过硬的技术,热情的服务,低廉的收费,获得乡人口碑。生意越来越红火。那几年,俩儿子每天放学回家,总见母亲在柜台里忙个不停,父亲则埋头在电器里,总有干不完的活。

家里成了万元户,两个儿子也再未听到父亲叹息。毕竟,好日子还长着呢!

可现实偏偏与他过不去。大儿子儿子旭东清楚记得,小学三年级的那个冬天晚上,全家人高高兴兴到外爷家祝寿。深夜里,小偷乘虚而入,偷走了家里的现金,搬走了值钱的电器,连工具也卷走了。

妻子呼天抢地大哭起来。他没有吭声,报警后,他一边默默整理着被小偷弄得凌乱不堪的家。在他的眼里,或许这个打击,相对于前两次挫折来说,还是太小了。

案子成了悬案,家庭却再度陷入贫困。

平静下来,他与妻子商量,举家再次搬回乡下老屋。两个儿子也不情愿地回到村小就读。来年春天,他跟随同村务工的远去江西一个煤矿。他要经营好这个家,不管现实多无情。让家人幸福,是他当下最大的心愿。

不幸却并未因他的隐忍不言而离开身畔。打工期间,一次煤矿塌方,他被落石轧断了右腿。

送回来那天下午,妻子哭昏在车站里,他却微笑着对一旁哭泣的两个儿子说:没事,孩子,不要怕,爸爸没事,一切都会好起来。

这是他唯一一次打工经历,养好了伤,他再没有出去。梦想接二连三破碎,他却不敢消沉。这个家离不开他。从此他一心扑在农业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精心照料着这个家,照料着白发苍苍的老人,照料着两个儿子。

他把附近撂荒的田地都开垦了,种上辣椒、生姜等经济作物,辛苦背到镇里买。一年下来,刨去开支,也还有几个剩余。农闲时,他还会认真辅导两个儿子功课。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和他一样聪明而优秀的儿子身上。

04

1994年,大儿子考进重庆大学。父子俩经常通信往来。这么多年,他依旧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令儿子的室友们咋舌。他那句砥砺自己的话也时时出现在给儿子的信中:旭东,你长大了,要记住,不管做什么,人总要认真干点事,活着才有意义。

这已成了大儿子一生奉行的准则。

毕业后,大儿子留在山城。四年后,小儿子考进中国科技大学,他在写给大儿子的信中说:旭东,你们两兄弟有出息,你娘常在睡梦中笑醒。

儿子知道,握笔的父亲,也一样欣喜。

小儿子毕业后,很快找到称心的工作,不久后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城市生活节奏快,兄弟俩都忙,很少回老家。但哥俩总按时把钱寄回家,想让操劳半生的父母颐养天年,借此来抵消不能常回家照看父母的愧疚。他呢,还是一样给兄弟俩写信,要他们好好工作,不要担心家里。

闲暇时,大儿子经常对妻子谈起老父亲,讲述他坎坷而坚韧的一生。妻说,幸好有兄弟俩为他老人家争光,老人把没做完的梦,像接力棒一样,交给了两个儿子。

2005年春节前夕,哥俩接到老家来信,要他们携全家回家过年。这一次,做父亲的口气十分坚决。信里说,有重要的事向全家人宣布。

父命难违,与弟弟通了电话,大儿子开始准备回家的年货。妻从未去过老家,细心给父母挑拣了礼物。大儿子计算着回家的日子,心里高兴,但一想到老家那难走的山路,还是有几分犯愁。不知从小过惯了城市生活的妻,能不能坚持走完那崎岖难走的十几里山路。

05

腊月二十八日,天未大亮,汽车颠簸了一夜,终于把疲惫不堪的大儿子夫妻俩吐在故乡车站。天冷得像要凝固,妻子东张西望,显得好奇。

大儿子正为如何回到还远在数十里外的山里老家发愁,父亲熟悉的声音从浓雾里传来:旭东,这边这边,怎么这么久才到。

浓雾模糊望见父亲扬着的手,越走越近。

作儿子的有几丝疑虑,这是自己日夜思念的父亲么?笔挺的西装,漂亮的领带,锃亮的皮鞋,精神抖擞大步走来。再看旁边的母亲,容光焕发,丝毫没有农村老太婆的萎顿。

小夫妻俩一头雾水,交换一个眼神,这与他们心里想的差距很大。

母亲热情叫着儿媳的名字,接过她手中的包,拉过身边去。

儿子走到父亲身边,埋怨父亲。这么冷的天,赶了几十里山路,毕竟是老人了,身体病了咋办。

父亲笑了笑,没理会儿子嘟哝,挥手招来一辆出租车。上了车,父亲报了一个儿子不熟悉的地名。

坐在车上,就着朦胧的晨光,儿子才发觉,家乡小城已不再是印象中的小城了,她变得美丽多了,干净多了,也气派多了。

正要问父亲家中近况,车已停了。父亲付了车费,与母亲把和儿子一样懵懂的媳妇让进了一幢漂亮的楼房,四楼一套三室两厅的新房里。

弟弟弟媳已在房中,问他,和哥哥一样茫然。说是昨夜刚到,一下车就被父亲领进了这套房里,什么也没跟他说,这会儿才刚刚起床呢!

父亲关好门,说要弄早饭去,就跟老伴进了厨房,把儿子媳妇扔在客厅大眼对小眼。

室内温暖如春,俩兄弟仔细打量客厅,房子是新装修的,房子主人是个文化人,装修简朴大方。可是新房子,他为什么让给父亲住呢,哥俩在记忆里搜索着哪一个亲戚有这么富有和慷慨。

早餐很丰盛,爷仨酒过三巡,父亲停下筷子,慢条斯理向两个儿子讲起家里的事情。原来,这套房子是两位老人昨年夏天买下的,装修后,一个月前才搬进来。

兄弟俩有些不敢相信耳朵,仿佛听天方夜谭。当娘的在一旁早对两个媳妇说开了。父亲呢,微微笑着,惬意地喝了一口酒。

原来,两年前,父亲到市里一所机电中专应聘,当上一名专业课教师。他技术过硬,实践经验丰富,对工作兢兢业业,得到学校认可。两年里,他送走了两批学生,就业反应都很好。他也因此被评为优秀教师。现在,他还被学校任命为招生就业办主任。学校让母亲到学校打扫清洁卫生。

因为租房不方便,一年前父亲决定买房。新房全款,因为装修,欠着同事四五万。老人说,不会让儿子们再掏钱。两个老人的工资加起来,一月有近七千元多呢,除去开支,余下五千多,一年能还清借款。

母亲掰着指头给小辈们算账,每个皱纹里都漾着笑。

06

这个春节,兄弟俩一直像在梦中,可又不得不相信眼前的一切。平静下来,他们明白,这一切都是必然。正是父亲恪守一生的人生信仰,给了他无穷力量和勇气。不管经历了多少不幸,苦难但执着的父亲,在他花甲之年,达到人生事业的顶点。而作为晚辈的儿子,还是不太了解自己的父亲,他们仅是在唏嘘父亲一生的艰难和不幸,却永远不会想到,坚韧的父亲,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人生的追求。

哥俩流着泪给父亲敬酒,为他们有如此坚强不屈的父亲而自豪,而陶醉,而自惭。

那一天,父子三人喝得烂醉如泥。

人无法左右命运。当你被厄运选中,逃避只会更加艰难,嗟叹、怨尤都于事无补。那就正视它,坚韧地迎接挑战。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经受的罹难,你翻越的高山,你流淌的血汗……都会成为幸福临界迸发所必需的营养。

一路向前,最美的风景总在路途中。

本文由李国军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作家简介:

作者李国军近照

李国军,四川巴州人,1975年生,现居巴中,笔名石子舟,四川省作协会员,巴州区作协副主席,巴中市小说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巴中文学》编辑、《巴州文化》副主编。1994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在国内数十家杂志报刊上发表文章数百篇,一百余万字,多篇散文入选国内各种选本。曾获第七届四川省文学奖,梁斌长篇小说优秀奖,四川省报纸副刊奖,巴中市绮罗文艺奖,巴州区首届文艺奖特殊贡献奖。

审稿:王金花

合作单位:

成都市微型小说学会

成都市青羊区文联、作协主办文学双月刊《琴台文艺》

关注文学天空,阅读更多精彩作品:

《文学天空》网刊顾问、编辑团队

汤延光:燕子的梦|小小说

李秀娟:婚姻脸谱|散文

王永明:干部任前公示|小小说

王永明:家有“骄”妻|散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30 夸夸爸爸作文 成考作文范文600字 马尔代夫之旅作文 医者仁心作文 一个小伙伴作文 我最想说的一件事作文300字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提纲 一次活动作文600字 以守候为话题的作文 猪八戒吃西瓜作文 作文金色的秋天 大树的变化作文 我的小烦恼作文 诗与远方作文 五年级写事作文500字 用第一次写作文 可爱的鹦鹉作文 景物描写的作文300字 二十年后回母校的作文 秋为话题的作文 端午作文300字 游港珠澳大桥作文 自信的我作文400字 游什么公园作文 学自行车作文 啄木鸟的作文 写包粽子的作文 幸福是什么作文600字 英语作文我的老师50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