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文学是展现形态 首先在于文学创作往往是士人集体活动

2020-11-25 16:35:01
相关推荐

本文由作者雁横秋水说历史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学的展现形态

汉魏之际文化呈展现之态是多方面的,其中就包括文章(诗文)的写作。要注意的是,不能将文章的展现形态与上述名士清谈的展现形态视为因果关系,即名士、清谈是文章展现形态之因。文章与清谈、名士不存在这样的关系。应该说,文章、名士、清谈,三者都是汉魏士大夫文化的形态转变的表现。

在当时,成就一个大名士,必须有善清谈或有其他特异的表现,可以是兼擅文章的,也可以不是文章的高手,如《世说新语·文学第四》记载的乐广(?—304)、王衍,为大清谈家,却不善手笔。当时致力于文学创作的是另一批人,如潘岳(247—300)、陆机(261—303)等。

说文学是展现形态,首先在于文学创作往往是士人集体活动的一个重要节目。我们不知道屈原具体在哪里写作《离骚》,但那样长的诗篇,一定要经过漫长的酝酿才能完成;张衡作《二京赋》,精思傅会,十年乃成,一定是翻阅了大量资料慢慢构思、慎重下笔的结果。

这样他就得一个人老实待在一个地方用功,这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到了邺下风流,却是诗酒风流,诗篇形成于酒席之间,而且曹丕出个题目,大家一起作的情形,成了篇章写作的重要生态。西晋的金谷园聚会是诗歌不成“罚酒三斗”;到东晋王羲之等主持的兰亭集会,更是把士人早有的玄理清谈,改变为士人聚会以作诗来清谈,把清谈与集会赋诗合并成一体。

如上所说,在西晋,善清谈者未必能文,反之亦然;到兰亭雅集,清谈与诗文的聚会就合二为一了。到南朝,诗酒风流聚会更加盛行,规定时间内要求作出的诗文的限定更为繁难,简直就是智力竞赛。文学在这样的生态下被创作,必定会产生巨大变化,是自然而又必然的!

与创作生态变化相应,文章也由重在客观形态的表达,而变为重主观才情的展现。这样的变化的事实,就笔者所知,近代最早是由刘师培发现的。刘师培在《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之“论汉魏之际文学变迁”一节里,曾以“文而无实,始于斯时”来指陈此期文学所发生的转折。

刘师培多方举证,以明确这一时期文章体式忽然间发生的显著变化:其举祢衡(173—198)《吊张衡文》,以证“东汉之文,均尚和缓。其奋笔直书,以气运词,实自衡始”;应璩(190—252)《与曹长思书》及陶丘一(生卒年不详)《荐管宁表》,以证“词浮于意”、“文体恢张”和“徒事翰藻”,为汉魏之际文体发展大趋势等,凡十二证,可谓充分。据此,在该节文字之末,刘师培对汉魏文章差异作如下的综括:

魏文与汉不同者,盖有四焉:书檄之文,骋词以张势,一也;论说之文,渐事校练名理,二也;奏疏之文,质直而屏华,三也;诗赋之文,益事华靡,多慷慨之音,四也。凡此四者,概与建安以前有异,此则研究者所当知也。

其中“论说之文”的“校练”,是说自魏以降的理论思考,能够从事理和逻辑自身著思,不再像汉儒那样引经据典,文气和缓,因而文风文体都显得干练明切。这与名士人格的出现应为同一原理。摆落经术的装饰,突出的同样是士大夫的自我意识。奏疏之文的“质直而屏华”,实与曹魏的尚刑名有关,一切奏疏,都应简明扼要,“词浮于意”的东西,不能在这里耍弄。

但这只是就魏文而言,到南北朝,朝廷之文也渐事辞藻,则又别有其故。文章作法的改弦更张,上述两点之外,则是书檄的“骋词”和“诗赋”的“华靡”了。论理、奏议因有其实用的要求,不能全然地顺着作家的才气走,私人的书信及容许夸饰甚至诈言的檄文,则与偏重性情抒发的诗赋一起,向“骋词”和“华靡”的方向大步迈进了。

这样的变化,又是在一个很短的时期里发生的。刘师培将这突变的发生,认定以祢衡《吊张衡文》为始。他说:“汉魏文士,多尚骋辞,或慷慨高厉,或溢气坌涌,此皆衡文开之先也。”不过,一个时代的文风,是否由一个人一两篇文章开始,殊可商榷。即以孔融(153—208),其“杂以嘲戏”的文章,如《难曹公表制酒禁书》,或抗言高论的《汝颍优劣论》,都是骋辞快意、“溢气坌涌”的文字。要之,将一代文风的转变,视为共通现象,要比视作某个人的引发更稳妥些。但刘师培敏锐的观察,还是十分重要的,它指出了突变的事实。

突变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为文心态的变化。大体而言,魏晋以前人之为文,恰如萧统《文选序》所说“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写文章意在宣示观点、情感、见解等,总之是要有所表达,这一点即在喜爱铺张的汉大赋也仍然如此。魏晋南北朝则不同。

固然每一篇都要有所表达,但是作者们对表达的形式的关注,远远超过对表达内容的用心;文人们更关心的是文章的形式和辞藻,内容方面反在其次。这说明什么呢?只说明文章写作的用心,不在或主要不在内容的表达,而在作者的文采风流的展现。因此,可以用“才性的展现”来含概这一时期文章写作的基本特征。

魏晋以前的文章在达意,是表达型的,而魏晋南北朝的文章,则一变而为表现型。注重隶事、用典和对仗的形式大于内容的骈体文章的盛行,即是最明显的表征。骈体文的成立,首先是借助于汉语的特点。骈体文有三大特征:句法上的齐整和讲究对偶;音律上的讲究平仄和押韵;行文上的讲究用典和隶事。

作家们利用汉字的单音节特征和词汇的丰富,经营着句法的整齐和语词的对偶;利用汉字的单音节,织练着语句的抑扬和韵律。这些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将属于历史的掌故和前人文章的成句,以压缩的“集成电路”似的语词,制造出新的言约意丰甚至晦涩难解的新语句。

所有这一切的用心,都是显示一种难度,不是“立意为宗”层面上的难度,而是表现层次的不易。文章的追求,以造句手法的高超和学问的宏富为归趣。一切都在完成一种装饰,一种以主观才华的显现为标的的装饰。扬雄(前53—18)说“羊质虎皮”,魏晋而下的骈文家在相当大程度上重的就是那张“虎皮”,因此他们也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文学。

参考资料:史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系作者雁横秋水说历史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材料作文 关于幸福的作文 关于亲情的作文500字 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以劳动为主题的作文 关于宽容的作文 运动会作文600字 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我和我的祖国作文 关于冬天的作文 清洁工作文 状物作文 优秀作文开头 春的作文 感恩父母作文300字 三年级植物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作文200字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 榜样的力量作文 关于雨的作文 写猫的作文 植树作文 作文书 关于爱的作文400字 我的好朋友英语作文 借物抒情的作文 童年的回忆作文 托物言志作文 超越作文 英语作文模板